2005年8月17日 星期三

國家發展計畫_「e世代人才培育報告」___From:教育部

壹、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

  為建立一個真正的國際化親善環境,針對都市和設施空間增加英語標示,尤其是政府和民間的資訊網站同時提供英語版本,以方便國際人士認識台灣各個層面的實況與發展。在國內教育體系內則擴大英語等外語教學和學習機會,強化語言學習設施。大學和研究機構更要落實國際化目標,包括專業科目的英語教學和修習規定,以及招收國際留學生,和獎勵本國學生出國留學。除此之外,有鑑於出國旅遊和資訊流通數量的增加,國家更應藉此強化一般國民的英語學習與國際文化的了解和交流。目標在於促使台灣成為一個適合國際人士和各種資源的交流中心。



一、營造英語生活環境



(一)標示英語化

‧概要:

A.具體措施:

1.推動道路交通標誌英語化:訂定格式規範,由中央到地方逐級推動。

2.推動商店招牌英語化:包括商品標示英語化,餐廳菜單英語化,邁向國際化。

3.推動公眾場所標示、廣播說明英語化:由政府機關率先示範推動。

4.推動生活地圖英語化:提供外僑、國外旅客優質的英語化生活服務。

B.執行方式:

1.成立專責的推行小組:設置專人專責,編列專案經費有效推動。

2.建立誘因機制:實施獎勵補助措施,如獎金、補助費等,加速私部門的標示英語化推動工作。

3.辦理教育訓練:提供各部門相關推動人員必要的教育訓練機會。

4.設置Call Center及服務網站:提供各部門相關推動人員必要的諮詢及協調服務、英文翻譯顧問服務。

5.編訂英文標示範例、規範:建立足供各部門工作參考依循的規範,如工作準則、標示規格示範等,加速工作推動。

6.訂定中央、地方分工協調機制:本計畫事涉中央與地方權責分工,須釐清分工權責事項,以利推動。

‧效益:營造英語生活環境,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詳細工作項目如下。



工作項目.........................................期程

1.成立專責的推行小組.........................92年

2.訂定中央、地方分工協調機制..............91年

3.建立誘因機制.................................92-93年

4.設置Call Center及服務網站...............92-93年

5.編訂英文標示範例、規範....................92-93年

6.辦理教育訓練.................................92-96年

7.推動道路交通標誌英語化....................92-96年

8.推動商店招牌英語化.........................92-96年

9.推動公眾場所標示、廣播說明英語化......92-96年

10.推動生活地圖英語化.......................92-96年



(二)政府與民間網站雙語化

‧概要:

1.調查政府與民間雙語網站需求,訂定優先建置雙語網站項目

2.結合民間資源培訓各專業領域雙語網站人才

3.訂定雙語網站建置之相關參考規範,統一用語及訂定標準

4.建置政府及民間機構示範性雙語網站作為各界學習參考

5.建置及強化我國加入或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如WHO,UN, APEC,WTO等)之雙語網站

6.視推廣進度及成果,辦理單場或系列Taiwan Internet EXPO 20xx國際展示活動,加強國際宣導及推廣

7.加強與國際知名入口網站聯結,提升雙語網站使用人口

8.辦理政府與民間優良雙語網站評獎活動及推廣優良網站

‧效益:

增加政府與民間網站國際曝光度、拓展國家整體國際形象及知名度。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詳細工作項目如下:



工作項目......................期程

1.需求調查...................91年

2.訂定工作項目..............92年

3建置示範網站...............92年

4網站評獎....................92-96年

5人才培訓....................92-96年

6.訂定範例...................92-96年

7.國際宣導活動..............93-96年

8.提升使用人口..............92-96年



二、平衡城鄉英語教育資源

‧概要:

由於環境、師資、設備及學童父母的經濟能力不同,鄉村與城市的英語教學存有極大落差。目前城市裡的英語教學,有的學校自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有的學校甚至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進行。鄉村學校基本外語環境較差,再加上起跑點之不同,城鄉的英語能力差距愈來愈大。政府有責任藉改善鄉村學校英語多媒體設備、鼓勵優良國籍與外籍老師下鄉服務、號召英語程度良好之大學生下鄉做輔助教學、舉辦學生暑期英語營隊、老師暑期在職進修等措施以改善鄉村英語教學。

‧效益:

平衡城鄉英語程度差距,提昇學生英語能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大專院校教學國際化

‧概要:

增加大學院校專業科目英語授課學分數,為提高大學生英語程度,各大學除了應在大一階段加強英語教學外,更應進一步廣開以英語授課之專業課程。學校應以獎勵措施來鼓勵老師用英語授課。學生如修習英文專業課程,除該科目外也應另給予英文學分。博、碩士論文更應要求以英文撰寫以提昇學生英文能力。

‧效益:

對大專院校學生英語能力會有大幅度的提昇,並擴大學生國際視野。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四、提高公務員英語能力

‧概要:

目前公務人員高普初等考試暨升等考試科目中僅高考第一試內設有英語科目,其餘普考、初等考試及升等考試均未有英語筆試科目;又外交特考、新聞特考等駐外人員考試均列有英語或其他外語科目。為期公務人員考試甄選具英語能力之人才,人事行政局將會同考選部及銓敘部通盤研議擴大公務人員考試增加英語科目之範圍。

WTO組織、經建會、國科會等需具國際化及雙語能力之重點機關(構),其遴補新進人員時,不論是否須具公務人員資格,均得基於業務需要設定雙語資格條件,以提高機關英語能力。人事行政局將邀集銓敘部及相關機關,研商推動雙語業務需要之重點機關(構)加強遴用具備雙語資格之新進人員。

‧效益:

1.普遍提昇公務員英語能力,擴大公務員國際視野,提高公務員素質。

2.擴大公務人員服務範圍並提高其服務品質。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五、推動英語與國際文化學習

‧概要:

在推動外語學習方面,辦理「推廣全民外語學習」方案,持續推動全民社區英語學習,推行「全民英語能力檢定測驗」。佈建廣泛的社區民眾學習英語環境,提供網路教材供民眾上網學習,加強特殊族群如各行業從業人員、銀髮族、農漁民、原住民及身心障礙者等的學習機會。為加強國際公民文化素養與國際禮儀,提供國際文化交流必備工具,培養國人開闊視野、國際觀及地球村知能,外語學習內涵上,除了基礎及實用英語的學習外,並將外國文化內涵的研習納入教材教法中。

‧效益:

促進英語學習多元化、活潑化、生活化、情境化,使生活中處處充滿雙語,真正營造英語學習環境並縮短城鄉學習差距,建立國際公民文化素養,立足台灣放眼天下,提高國家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持續辦理。





貳、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

在台灣網路社會已經來臨,「網路閱覽能力」(internet literacy)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不可或缺的發展指標。我們的資訊工業和電腦製造業發展迅速,但網路資訊內容質量仍然偏低,如何開發不同年齡階層的網路資訊閱讀與生產能力,是這一階段國家發展建設的一項重點。透過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品質的提昇,高中學生網路資訊設計創作能力的培養,城鄉之間在網路資訊服務品質的均衡,以及社會一般學習資源網路化的擴大等等,皆是本計畫之重點。



一、建構數位化學習內容



(一)開發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

‧概要:

在資訊化時代的社會,國民具有資訊應用知能與完善的數位化學習環境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條件,目前各級學校已完成網路學習基礎硬體建設,但是中小學師生要應用網路資源協助教與學,網路學習內涵有待加強建置。本計畫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資源發展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提供包括教材、素材、學習單等網路學習內涵供師生使用,並推動做中學網路學習活動,藉由網路將學習過程、心得等記錄成為學習內涵的一部份,透過網路經驗分享並推廣。在網路教學資源共創、共享的環境中,使網路學習內容得以普及應用並發展。

‧策略:

1.結合大專校院專家學者及教師團隊規劃建置生命教育學習網、自然生態學習網、科技教育學習網、健康醫學學習網、歷史文化學習網及藝術人文學習網等六大學習網,提供中小學生做中學網路學習活動內涵與網路補充教材及素材。

2.統整社教館所數位化資源(圖書、文物、典藏、教材等)發展中小學數位化補充教材資料庫。

3.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結合縣市教育局教材資源中心建置各領域網路學習教材及教案。

4.辦理優質教學軟體與內容選拔活動,制訂獎勵民間團體辦法(含文教團體、基金會、產業界等)共同參與網路學習內容發展、教材製作、技術支援服務、平台建置維護等服務。

5.結合文建會、國科會等各界研發成果及國家數位典藏計畫之數位化內涵,轉化為中小學適用之學習內涵,充實中小學數位化學習內容。

‧效益:

1.整合各界資源,建置豐富的網路學習內容供中小學師生使用。

2.網路上的教學素材、教材及學習活動得以分享、討論、改進,共創、共享網路教學資源,落實網路學習內容的應用與發展。

3.以多元化網路學習資源與學習方式,提升教學品質並普及師生網路學習素養與正面應用。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獎勵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參與開發網路學習內容

‧概要:

資訊應用知能已是現代國民必需具備的素養,應用網路輔助學習亦是不可擋的趨勢,目前國小與國中學生資訊素養與網路應用知能的培育已納入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中推動實施,相形之下高中與高職學生網路學習素養及參與內容開發的能力有待提升。本計畫以獎勵高中高職學校成立資訊社團、辦理主題式網路內容建置競賽、整合社區學習資源進行課程區域合作,發展網路學習課程,應用資訊科技工具發展各科網路教材、利用六大學習網做中學活動合作學習與創作、獎勵民間團體及社教單位共同推動等各種方式鼓勵並引導高中高職學生參與網路學習內涵發展及創作。

‧策略:

1.利用生命教育學習網、自然生態學習網、歷史文化學習網及藝術人文學習網等六大學習網做中學活動,鼓勵學生記錄學習過程、分享學習心得,透過網路進行合作式學習與創作。

2.獎勵大專校院暨高中高職學校成立資訊社團參與網路學習內容開發與推廣應用。

3.應用資訊科技工具發展各科網路學習教材,例:學生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蒐集、分析、處理及繪圖功能,共同充實地理科網路學習內涵。

4.推動鼓勵高級中等學校透過區域合作方式,發展網路學習課程,提供區域內學生線上學習機會,擴大學習視野,整合社區學習資源。

5.辦理網界博覽會及主題式網路內容建置競賽,鼓勵高中職學生創作網路學習內涵。

6.獎勵學生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網路內涵,例:鶯歌陶藝品教學製作、三義木雕介紹等,增進學生網路內涵製作經驗並提升專業技能知識。

7.鼓勵社教單位辦理高中職校網路科學展覽、網路人文藝術展等活動,帶動學生參與開發網上學習內涵。

8.訂定獎勵辦法鼓勵民間團體(文教團體、基金會、社區團體等)共同推動高中職學生網路內容應用與創作。

‧效益:

1.提升高中高職學生網路學習內容開發、創意及應用能力。

2.透過學習網園地提供學生學習歷程心得分享、優良創作作品發表與推廣的空間。

3.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網路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普及網路正面應用。

4.落實高中職社區化之課程區域合作目標,整合社區教育資源。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

‧概要:

資訊科技進步及網際網路興起促成了生活、工作與學習之便利,但由於資源分配或因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居住地區、族群、甚至身心障礙人士等對象而有不均,致城鄉之間數位落差愈形嚴重。因此本計畫一方面將對偏遠地區學校加強基礎設施之補助,建置資源共享環境,以普及城鄉資訊教育、縮短數位落差,另方面亦要加強偏遠地區教師資訊基本素養之培訓,使教師具備利用電腦及網路教學之能力,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減少學生在知識獲取上的落差。同時亦將加強偏遠地區資訊教育推廣工作,建立配套措施,並藉由民間團體力量之參與協助,減少偏遠地區學校數位落差,期盼藉由網路學習與建置數位化典範資料庫等方式,全面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

‧策略:

1.充實網路學習內容並整合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提供豐富的網路教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輔助學習使用,以達資源共享,減少城鄉落差。

2.加強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培訓,提升教師資訊應用能力,另增加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學習機會,規劃以遠距教學方式辦理離島教師資訊培訓,加強偏遠地區教師資訊技能與素養。

3.補助偏遠地區學校網路連線電信費用及軟硬體設備維護經費,並規劃補助師生購置電腦軟硬體設備,增加學習及使用機會。

4.訂定補助及獎助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充實改善資訊教學設施相關作業要點,以普及並提升電腦及網路應用環境。

5.鼓勵大專校院及民間團體協助偏遠地區推動資訊教育,以加速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6.加強對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學校及師生資訊教學輔具之補助及訓練,以改善資訊應用及學習能力。

7.規劃學習者及學生資訊能力指標,作為學習機會與品質均衡發展改進之準則。

‧效益:

1.普及建置並充實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整體設施環境,以應用資訊科技加強學習成效達到縮短城鄉差距目標。

2.提升教師與學生資訊素養及技能,強化偏遠地區學校資訊應用之質與量。

3.加強偏遠地區中小學教師運用資訊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之能力,使偏遠地區教學模式同步改善創新。

4.提供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學校師生良好資訊使用環境,提升資訊學習機會及應用能力。

5.充實網路教學內容並建立共享機制,使城鄉學習機會無落差。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 建立終身學習網站平台

‧概要:

為配合全國週休二日的政策,以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提供完整性、系統性、豐富性的學習內涵,包括自然、人文、生態、藝術等的學習資源,豐富國人終身學習、休閒、旅遊之通識教育,增進國人對本土環境的認知與關懷,進而開拓國人知性與感性的多角視野與鄉土關懷。

‧策略:

1.從全國319個鄉鎮市中,透過各地文史工作者蒐集各地具有教育、參覽、學習價值的自然或人文生態的景點(學習點),並提供內容。

2.以影、音、文字解說的方式作每一景點的學習詮釋,並賦予當地該景點之交通路線、住宿、餐飲等資訊,以及相關資源配合的簡介。

3.總計統整全國景點共約4,000個,繼以配合學習、休閒、旅遊、景點的屬性、地區分布、地方特色等作系統分類,建構完成兼具微觀與鉅觀之全國學習網站平台。

4.將上述學習平台配合頻寬之開放,建構internet國際網路平台。

5.平台建構完成後,可試以OT的方式委由民間經營維護。

‧效益:

1.提供全國民眾處處可學習、時時皆學習、事事能學習、人人愛學習的網站學習資源平台,豐富全民精神、文化、生活、藝術內涵,提昇全民智能水準。

2.藉由internet國際網路平台之建構,吸引國外觀光客,發揮知識經濟的功能。

3.培養國人愛國、愛鄉及環境、生態保護的鄉土情懷。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參、活力青少年養成

未來E世代的養成,除了智能之外也應有強健的體魄和藝術涵養,為確實落實這項目標,從小學開始,每一學生應學會一項樂器和一項運動,每一學校更應選擇一項一書或運動項目組成團隊,做為該學校努力達到傑出的標竿,一方面培養團員的群育與團隊精神,一方面則代表學校成為凝聚全校師生光榮感的核心。以此藝術體育和團隊做為基礎,學校和個人才有本事與其他學校或其他國家在各種場合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一、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



(一)一人一樂器

‧概要:

知識世紀的競爭早已炙熱展開,但人文美學的素養卻猶待開發。美之於國家、企業到個人係屬看不見的競爭力,而美育更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力宣導將藝術與美感導入教育體系,亞洲比鄰新加坡已不再高喊科技經濟,而是從淨化人民心靈,提升社會整體文化活力以打造一個「文藝復興城」為願景。放眼世界,美學教育已是未來人才培養必走之路,台灣也必須認識到以美來鞏固競爭力的重要性。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已於90年度起實施,為深化中小學藝術與美學教育內涵與效果,並從基本面著手,擬推動培養學生一人一樂器專長,藉由音樂的感染力,陶冶學生性靈之美,為建構台灣豐富的人文環境奠下未來之基石。

‧效益:

1.均衡城鄉美學教育:除普遍推展一人一樂器專長,更兼顧偏遠、弱勢及經費不足縣市之發展,平衡城鄉差距,有效達成目標。

2.潛移默化提昇人文素養:從人文藝術教育的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EQ素質,使學生身心從小均衡發展,珍惜並尊重自我及他人的生命。

3.豐富學習內涵:深化美學教育,豐富學習方式及內涵,因應全球化時代之多元需求。

4.培養美的實踐力:藉由美的學習與實踐,提升學生創造力、思考力及判斷力,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一校一藝團

‧概要:

國外有許多學校都有屬於自己學校特色的藝術團隊,不管是管弦樂團、劇團、樂儀隊或舞團等,我們皆可以發現,這些來自於學校大力發展的藝術團體,都成為學校對外展示課外活動教育的特色與成果,標示當地社區的文化認同,培育團隊合作精神,甚至成為國家未來藝術領域的重要人才來源。基此,為鼓勵各級學校發展各自學校之人文特色,本計畫擬推動一校一藝團,透過民間專業藝術團體的協助輔導、進駐學校授課教練,搭配九年一貫制藝術教育,協助各校發展出不同特色的團隊,例如管弦樂隊、節奏樂隊、扯鈴隊、宋江陣、話劇、歌仔戲、布袋戲等藝術團隊,讓各校發展出學校的人文重點特色,帶動整體學校課外學習參與風氣。具體作法包括:

1.整合各類團隊專業指導師資資源,提供培訓與經驗交流機會。

2.輔導各級學校透過學生、教師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討論學校代表性之團隊形式與內容特色。

3.鼓勵各級學校發展與在地人文特色為主的特色藝術團隊,並透過與社區、村民共同參與協助下,培養休戚與共的集體意識與共同光榮感。

4.補助各級學校為發展學校特色團隊,所需師資、整備設施、技術或場地等資源。

5.舉辦學校特色團隊表演大展與競賽,展示學校課外活動學習成果,發展校際之間特色競爭與認同。

‧效益:

發展各級學校人文與體育特色,強化學生課外學習風氣。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 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



(一)一人一運動

‧概要:

重視學生身心健康與發展是新世紀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而藉由教學與活動的實施可以促進健康與體適能,持續提供學生學習生活的活力泉源。學生終生運動習慣的培養旨在延續體育教學的效果、提高運動參與樂趣、增進學生積極參與運動、享受運動樂趣及養成運動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生命品質。

策略:

1.在國小階段推展遊戲性及趣味性之體育課程及體育活動、提供教師運動學習知能、增進學生運動參與機會及習慣,提高規律運動人口。

2.在國中階段推展班際性、團體性體育活動,促進教師學習知能的提升,提倡普及化之班際運動競賽,改善運動參與環境、促進學生參與班際體育活動及運動社團,提高規律運動人口。

3.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學習個人喜好運動項目至少一種,促進學生參與班際及校際體育活動及運動社團,提昇規律運動人口。

4.在大專階段培養學生學習終生運動技能至少一種,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以上。

‧效益:

1.提升各級學校學生規律運動人口18%。

2.輔導各級學校學生參與各類運動社團與趣味性體育活動。

3.培養學生每人至少學得一種終生運動技能。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一校一團隊

‧概要:

從知名劍橋大學划船校隊、美國芝加哥大學籃球校隊等案例,我們皆可以發現,這些來自於學校大力發展的體育校隊,都成為學校對外展示課外活動教育的特色與成果,標示當地社區的文化認同,甚至成為國家職業體育的重要人才來源。基此,為鼓勵各級學校發展各自學校之人文特色,本計畫擬推動一校一團隊,透過職業體育等民間專業團隊的協助輔導、進駐學校授課教練,協助各校發展出不同特色的團隊,例如籃球校隊、足球校隊、棒球校隊、體操隊、划船校隊等體育校隊,讓各校發展出學校的體育重點特色,帶動整體學校課外學習參與風氣。具體作法包括:

1.鼓勵各級學校透過學生、教師共同參與,討論學校代表性之團隊形式與內容特色

2.鼓勵各級學校發展與在地體育特色為主的特色團隊,並透過與社區、村民共同參與協助下,培養休戚與共的集體意識與共同光榮感。

3.補助各級學校為發展學校特色團隊,所需師資、整備設施、技術或場地等資源。

4.舉辦學校特色團隊表演大展與競賽,展示學校課外活動學習成果,發展校際之間特色競爭與認同。

‧效益:

發展各級學校人文與體育特色,強化學生課外學習風氣,六年中協助六百所各級學校發展特色團隊。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促進中小學國際文化體育交流

‧概要:

1.培訓國際青年體育事務人才:輔導及辦理「國際青年體育事務人才訓練營」,協助國內舉辦各級國際賽會之進行,並遴派優秀青年代表出席IOA奧林匹克青年營、2002釜山亞運青年營、2004年雅典奧運青年營及其他國際奧林匹克所屬學術、文化、藝術展演等活動。

2. 積極爭取世界大學單項運動錦標賽、國際青年、青少年單項運動錦標賽在我國舉行:如已於去(90)年辦理之IBA世界青棒賽、世界大學跆拳道錦標賽、亞洲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亞洲青年棒球錦標賽等;今(91)年已爭取主辦者包括2002年第九屆世界大學高爾夫球錦標賽、國際大學名校棒球邀請賽等;另並積極爭取主辦200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我國舉行。

3.積極推動加入國際學校運動組織,厚植我世界體壇人脈,以利爭辦大型運動賽會,如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及國際少年運動會(ICG),並將於今(9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假台北市舉辦國際少年運動會。

4. 積極參與國際青年運動競賽:依據「全國性民間體育活動團體經費補助辦法」規定,輔導中華奧會、大專體總、高中體總及各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組隊參加各項由國際組織授權主辦之國際(含亞洲)青年、青少年運動競賽,以累積國際賽會經驗,加強得牌實力。積極參與國際體育學術會議:依據本會訂定之「推動國際體育交流活動辦法」規定,輔助體育校院、系所之在學研究生,參與國際組織授權辦理之國際體育學術會議之論文發表。

5.促進兩岸體育院校師生交流:輔導及辦理兩岸體育院校師生研習營、兩岸大專、高中生運動團隊交流活動。

‧效益:

1.培育(訓)各類國際運動賽會規劃、營運管理及國際事務人才,充實國內各級國際賽會之國際體育志工人才,提昇國際賽會服務品質,促進國際青年體育事務交流。

2.輔導大專體總、高雄市政府及台南市政府成立工作小組,研訂申辦計畫及遊說策略,全力爭取主辦200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我國舉行,以拓展我國青年運動選手表演舞台,並促進週邊運動文化產業之發展

3.加強與國際少年及青少年學校體育組織聯繫,爭取成為「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正式會員(我國目前係以中華台北名義之準會員身分),促進國際青年(中學生)體育交流。

4.藉由積極參與國際青年運動競賽,加強我國青年競技運動實力,奪標實力,提昇爭辦相關賽事機率,拓展與國際奧會及各國際運動總會聯繫,提高我國際知名度。

5.藉由資助青年參與國際體育學術會議,拓展與國際體育學術組織聯繫,提昇國內體育學術研究水準,促進國際青年體育學術交流。

6.藉由兩岸體育院校師生互訪及運動競賽等活動,傳揚我國社會體制及文化上的優點。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肆、 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

E 世代是整個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所在,但隨著E世代的成長,針對整個社會中堅的成人和中老年人,國家也有義務提供資源把所有社會成員帶向新的世紀,「學習社會」是我們不得不努力的目標,除了一般推廣和回流教育之外,包括公民意識、鄉土認同、法治倫理、環保與生態、退休生活、健康照顧、志願服務參與等等,國家應把這些學習資源、資訊和機會,以各種方式提供到學習者最容易接觸到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習社會的目標早日達成,提昇全國國民的品質,改善過去的積習,確實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國際化水準。

我們的目標應使每一縣市和鄉鎮的學習空間、學習內容、學習課題和學習方式,六年內在質和量方面一地區的不同都至少有兩三倍以上的成長,對個人的參與學習時間的增加和各種能力的增進也應有可量化的指標從事評量,應使整個社會明顯看出未來每一年都有一定提昇的幅度。



一、推展國民學習運動



(一)藝文人口倍增,推動全民藝術參與運動

‧概要:

為提升國民人文素養,鼓勵國民提高藝術參與欣賞動機,本計畫將結合廣場、鄰里公園、開放空間、交通運輸設施等公共空間,配合地貌改造運動的景觀街道,發展街頭藝術展演活動,讓國民在週休二日中,除了往郊區旅遊外,同時也能在城市街道中,處處接觸藝術,人人都能感受藝文魅力,在不斷的日常生活經驗刺激中,培養出對藝術展演的喜愛,成為個人文化與休閒的重要一環。同時在接觸藝術中,培養藝文消費的概念,一方面支持藝術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帶動整體藝文欣賞的風氣,同時建構出城鄉獨具文化藝術的魅力。其具體作法包括:劃定可供展演的廣場、鄰里公園、開放空間、交通運輸設施等公共空間開放藝術家進駐街頭表演、以工代賑補助失業或低收入戶的藝術工作

者進駐街頭表演、選定重點區域發展特定類型街頭藝術計畫、補助大專社團從事小型戶外展演、發展戶外展演設備租借制度、研擬街頭藝術家戶外展演收費制度。

‧效益:

落實「處處有藝術,人人看展演」的全民藝術學習理念,未來六年達成藝文參與欣賞人口倍增,付費型藝文人口倍增,帶動街道景觀魅力,促進城鎮商圈消費。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運動人口倍增,推廣國民體育休閒活動

‧概要:

終身學習社會裡「健康促進」的「運動學習」,不只講求「活到老學到老」,更講求「活到老練到老」。健康促進,舉世關注,世界各國在1990年代末,紛紛提出的迎向21世紀振興體育計畫,莫不以「國民健康促進」為主要訴求。國際間也因健康自覺意識的強化,帶動了「生涯運動」的蓬勃發展。先進國家更認為「自覺運動參與為最具回收價值的投資」、「自覺運動參與是最好的預防醫學」,而積極推動「運動學習」與「規律運動習慣養成」。「運動人口倍增計畫」是我國因應此一國際潮流,迎上先進國家國民體能水準的具體措施,冀期藉由廣宣活動,灌輸國民「自覺運動參與」意識;藉由充實設施,提供「優質運動環境」;藉由人才培訓、活動推展,國民促使自覺運動參與人口逐年倍增,進而達到「運動生活化」,「提升生命品質」的境界。主要內容包括:

1.理念宣導:透過電視、廣播、平面媒體、網路等媒體,宣導運動健康的理念,介紹不同族群簡易運動方法,營造運動生活化有利條件,鼓勵國民積極參與休閒運動。

2.人力招訓:培訓運動指導人員,整合及運用專任運動教練、體育教師及運動團體體育專業人力資源,推展體育志工制度,豐實人力資源並提升人力素質。

3.充實設施:發揮創意,整合地方資源,規劃設計富地方特色或具創意性新興休閒運動設施,提供多元化、安全、舒適之優質運動環境。

4.活動推展:規劃辦理運動教室、週休二日運動班、寒暑假運動育樂營等活動,提供國民多元的選擇學習機會。

‧效益:

1.每年全國新增運動參與人口約計50萬人,六年後規律運動人口趕上先進國家水準。

2.經由強化理念宣導,建立國民「自覺運動參與」之運動權意識並付諸行動。

3.經由運動設施之充實,建構國民「優質運動環境」。

4.經由人才培訓、活動推展,普及運動風氣。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國民健康學習

‧概要:

過去衛生機關所推出之衛生教育或健康促進活動往往以辦理之工作量為衡量指標,多未能以健康行為之養成或改進評估,儘管每項工作目標大都達成,但民眾卻未能深刻感受到政府的作為。本計畫特別以民眾為主體,以落實生活教育、建立國民的健康生活型態為目標,採多面向的考量,結合衛生政策、衛生教育、健康服務及健康保險,以去除民眾養成健康生活的障礙,增加實施健康生活的便利,同時建置多元化之學習管道,以持續不斷地教育、輔導民眾真正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另將積極主動整合相關政府機關、民間組織或個人的資源,同時經由建立健康促進學校、打造健康社區、建立健康工作場所、醫療院所健康化等,進行全方位推動健康學習計畫,至於效益評估,將利用健保資料庫、全國健康調查等現有資料庫為基礎,建置評估(價)方法、工具及其他調查、研究、稽查資料,逐步整合資料庫,以長期評估民眾實踐健康生活的成果。

‧效益:

建構全方位衛生教育網絡,大幅提昇民眾健康學習之可近性,以推動國民切實養成健康生活形態,力行健康醫療行為,珍惜健保資源,同時建置衛教評估制度,以量化指標衡量民眾最後行為表現,打造健康國民新紀元

‧期程:91-94年。

‧進度:持續辦理。



二、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

‧概要:

研訂終身學習法,將各層級之組織法制化,其任務如下:1.行政院下設置終身學習政策推動委員會:研擬促進終身學習發展之國家對策;評議終身學習相關重要事項;協調各級政府所提之終身學習計畫。2.教育部、各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下設置終身學習推展委員會:研擬終身學習之政策、計畫及活動;協調、指導終身學習機構推展終身學習活動;提供終身學習整體發展之方向;進行地域性之基礎學習調查、研究;及其他相關諮詢事項。3.各鄉鎮圖書館成為社區之終身學習資源中心,充實網路學習素材,有效調查、收集、整合並提供地區民眾學習資訊;且應用地方民間資源,以現有全國177個民間組織之社會教育工作站之基礎,於民國92至94年間輔導擴增至每一鄉鎮皆設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民國93至97年間將持續於全國320個鄉鎮再增設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共計六年間增設 463個社會教育工作站,使每一鄉鎮市均有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補助其基本設備,如電腦、電話、傳真機等及各項人員培訓經費,以發揮其資訊整合之功能,並收集、規劃、推動地方終身學習之機制。

‧效益:

整合各級政府、機關與民間之資源,發揮各級組織之力量,以有效推動終身學習。

‧期程:92-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活化學習性志願團體組織

‧概要:

第三部門的發展及服務學習理念的推廣落實是建立公民社會的重要基礎,本計畫期藉由提升台灣第三部門的人力資源素質與服務品質,以及服務學習理念的推廣和實踐,來活絡第三部門,進而激發社會服務學習的志工精神,爭取更多公眾認同及公共資源,共同建立社群概念和終身學習機制,協助促進公民社會之成長與發展。主要內容包括:非營利組織人才培訓、非營利組織的國際交流、非營利組織的健全發展、促進服務學習整體研究及學習課程教材研發、加速推動服務學習專業人力資源培訓、服務學習推廣及協力組織建構、服務學習行銷宣傳與獎勵等措施。

‧效益:

1.增進非營利組織員工之專業能力建構,強化社會學習機制,提升服務品質,並帶動社區新的思考,開創社區新服務。

2.建構非營利組織之產業化、資訊化能力,強化內部治理之責信及透明度,促進第三部門健全發展。

3.建立制度化之國際交流促進機制,有效整合資源,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之能見度。

4.推動服務學習,提供青少年實際服務機會,促進正面成長及學習經驗,拓展終身學習新方向,帶動服務學習的社會風氣。

5.宣導服務學習理念,培養公民社會的意識,激發社會服務學習的志工精神。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四、整合政府終身學習資源



(一) 統整公務員終身學習資源

‧概要:

1.全面提升承辦訓練人員之策劃能力及講座之教學品質,注入新觀念與新方法,以學習者之角度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機制與資訊。

2.提高公務人員學習意願,營造終身學習環境,養成公務員在工作中學習、生活中學習的態度。

3.建立重要政策的學習機制,以增進公務人員團結向心力,養成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犧牲奉獻精神,塑立公務人員權威性,進而提高公務人員地位與尊嚴。

4. 積極提升各縣市政府執政能力,因應地方自治發展之需,培育地方公務人員專業素養。

5.整合行政院所屬訓練機構學習資源,確認其屬性及定位,依其訓練業務區分為三個層次,並作有效轉型。

6.推動業務委外,鼓勵教育訓練業務委託民間,活化教育訓練作法。

7.研訂各機關職務核心能力,界定公務人員各階層管理及專業核心能力,實施計畫學習,提高公務人員執行職務之品質與效率。

8.規劃實施公務人員學習成效評量,並與考績、陞遷等人事作為作緊密結合。

9.建置「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提供公務人員多元、便捷之學習資訊。

‧效益:

1.運用新的學習觀念與方法,有效提升公務人員自我學習能力。

2.增進公務人員對於重要政策之瞭解度,適時傳達正確訊息,並進而影響社會大眾觀念。

3.教育訓練機制,由以訓練機構為主導,轉型為以機關需求、自我需求為主導;使公務人力資源發展導向為市場競爭機制,以期訓練成效更佳、成本更受重視、品質更優良。

4. 明確劃分訓練業務為三層次:第一層次係屬政策性、機密性、統整性及特殊專業性訓練;第二層次係屬核心職能專業訓練;第三層次係屬終身學習,由學習者自主學習自付費用課程,並將上開第二、三層次訓練規劃委託民間辦理後,行政院所屬五十六所訓練機構將相對轉型、或委外、或裁撤,其人力及資源得以重新配置與運用,以達政府改造之目的。

5.將政府訓練機構,以編列公務預算免費為各機關實施訓練,轉變為由訓練機構自給自足或民營化,由機關編列核心能力訓練預算,提供所屬人員繳費參訓,以及公務人員自主自費參與其他學習,相對減低公務人力資源發展對公務預算之依賴。

6.透過核心能力評量,與考核結合,依機關策略發展或個人成長需要,研訂教育訓練計畫據以執行,俾不斷提升公務人員素質與政府效能及國家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強化退伍軍人終身學習環境

‧概要:

結合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高科技化發展,提供退除役官兵升學、職業技術及進修訓練學習環境,鼓勵參與終身學習,提昇專業技能與人力素質,增進就業競爭力,以因應新世紀環境快速變遷之實際需求。具體措施及執行方式:

1.拓展升學管道,提供退除役官兵充分就學機會,落實提昇人力素質,強化就業競爭條件,改善生活品質

2.建立網狀進修訓練管道,提供退除役官兵及眷屬終身學習機會,以充分培養第二專長

3.配合產業轉型及就業需求,研開新訓練職類,發展退除役官兵職業技術訓練管道

‧效益:

1.藉鼓勵升學,使退除役官兵提昇學術水準,並參與高科技研發行列,提高學術及社會地位。

2.藉進修教育,養成終身學習精神,與社會同步發展,增進國際化競爭力。

3.藉職業技術訓練,培養嫻熟之高級職業技能,增加就業競爭力。

4.執行本案,預估總受益退除役官兵及眷屬人數為九萬三千餘人次。

‧期程:91-96年。

‧進度:

規劃中。(預定每年以3%至5%之成長率辦理各項輔導及教育訓練)





伍、培育藝術、設計及創意人才



一、藝術與設計人才養成教育

‧概要:

針對本計畫所涵蓋各類型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相關領域,組成國際諮詢顧問小組,評估本國藝術與設計教育制度,提出改善計畫,並研訂落實策略。(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效益:

改革大專院校藝術及設計人才養成教育體系,提升我國藝術與設計人力素質。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延攬藝術與設計領域國際師資



(一)國際專業人才來台擔任培訓與指導工作

‧概要:

擬在行政院原有「科技人才培訓及運用方案」,增設有關藝術與設計領域,協助我國產、官、學、研各界擴大延攬海外人才,針對音樂(不分古典與流行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建築、視覺設計、服裝設計與環境設計等各項專業領域,來台舉辦各式workshop與講座,培訓高階文化創意產業策劃與設計人才,協助企業與國際顧問間建立診斷與交流互動平台。(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效益:

整合產、官、學、研各界資源,致力自海外延攬人才,填補我國培訓師資水準與數量之不足。

‧期程:91-96年。

‧進度:報院核定中。



(二)國際師資進駐大學授課

‧概要:

為延攬科技人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訂有補助延攬科技人才作業要點,鑒於國內藝術與設計領域之教學與研究水準,相對於科技水準,尚有待提昇,俾培育相關優秀人才,爰有需要加強延攬專科以上學校藝術與設計領域之國外師資。計劃由教育部提出專案計畫,協助設有文化藝術產業與設計專業之大學院校,延攬國際級頂尖師資,從事藝術與設計領域之教學與研究工作。其延攬方式,以特聘教授或特聘研究人員名義聘任。在聘任程序上,由學校提出申請,教育部組成專案小組審查。其聘任資格如下:

1.須為未滿70歲之國際知名學者專家,而為國內所不足之人才。

2. 現任或曾任國外大學教授或研究機構之研究員,最近三年內有研究成果發表為國際所推崇者,在學術上有崇高地位與特殊成就,為國際知名者。為能延攬國際頂尖人才,在薪俸部分,未來研擬在教授最高薪級之上再訂九級薪級,根據其教學研究績效,評定其薪級,且每隔三年重新評鑑其教學研究績效之等級,再根據評鑑等級,重新評定薪級。每年約補助5-10名。

‧效益:

藉由國際頂尖人才之帶動,提昇國內專科以上學校藝術與設計領域之教學與研究水準,期能提高國際競爭力。

‧期程:92-96年。

‧進度:規劃中。





陸、吸引國際研發人才

我國產業在面對全球經濟競爭,包括兩岸經濟發展互動的影響下,產業未來的發展將從大規模及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過渡到注重研發、設計及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以產品品值的提昇區隔開發中國家的低價競爭;為達此目的,除應積極培育具備良好科技知識、創造力、獨立及嚴謹思考能力的人力資源外,更需積極塑造良好環境及建立有效機制,擴大延攬國際研發人才,加速提升國內研發水準。

為期有效招募國際研發人才,政府將採行下列發展策略: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協助我國產、官、學、研各界,擴大延攬海外科技人才;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學術文化交流,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華留學;擴大全球留學輔導,鼓勵我國學子留學外國;提升大學教學及研究水準,建置台灣成為全球學術網路之亞太中樞。



一、吸引外國留學生

‧概要:

為提升國內各大專校院國際競爭力,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學術文教交流,藉由持續提供外國學生普通及特設獎學金、鼓勵並補助國內各大專校院出國舉辦或參加巡迴教育展、鼓勵國內大專校院與外國學校本於平等互惠原則簽訂學術合作交流協約等方式,吸引更多國際青年學生來華留學,使國內學子得藉此機會,接觸不同國家之語言、文化或風俗民情,拓展國際視野。

‧效益:

增進外國學生來華留學人數,促使國內各大專校院積極與外國學校進行學術合作交流,拓展國際聲望,加強國際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鼓勵國外留學

‧概要:

邁入21世紀之全球化新時代,必須積極建構留學網路資訊,強化留學輔導諮詢功能,以提昇教育國際化競爭力,擴大全球留學輔導,確保留學生海外留學、研修活動安全及提昇留學研究成效;經由多元化措施鼓勵留學,促進教育國際化及培養國家所需要之多樣化人才。同時,積極爭取並協助辦理外國政府或機關提供我國學生獎學金之甄選,充實培育我國高級專業人才機會,增進我國與其他國家教育交流合作關係。我國的產業結構已逐漸轉型為高科技產業,特別是目前新興社會產業所需人才,已產生不足現象,此方面人才,尤應列為優先培育對象。其領域包括通訊資訊、電機電子、光電、半導體、奈米科技、生物技術、晶片設計、軟體服務、基礎科學研究等等。

‧效益:

擴大充實留學生資訊網站,提供更多元化完整的留學資訊,提昇國際教育潮流以鼓勵留學。提供留學生海外安全資訊,以協助留學生解決在生活、課業上等留學生活問題,確實維護學生海外研修活動安全及確保留學效益。甄選相關領域之專才出國研修,學習國外專精知識與技術,能達事半功倍之效。渠等學成返國後可再訓練國內大批人員,投入就業市場,得以解決人力之不足。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大學國際化

‧概要:

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的21世紀,大學創新研發之卓越與否影響國家競爭力之提昇,如何透過特色建立及功能分類提供大學校院不同發展空間,及提昇研究型大學之學術水準成為重要之議題,世界先進國家如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美國(高等教育司成立專案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德國(學術研究協會)等均提供專款協助重點大學發展,中國大陸對於少數重點大學也增撥鉅額專一、吸引外國留學生

‧概要:

為提升國內各大專校院國際競爭力,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學術文教交流,藉由持續提供外國學生普通及特設獎學金、鼓勵並補助國內各大專校院出國舉辦或參加巡迴教育展、鼓勵國內大專校院與外國學校本於平等互惠原則簽訂學術合作交流協約等方式,吸引更多國際青年學生來華留學,使國內學子得藉此機會,接觸不同國家之語言、文化或風俗民情,拓展國際視野。

‧效益:

增進外國學生來華留學人數,促使國內各大專校院積極與外國學校進行學術合作交流,拓展國際聲望,加強國際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鼓勵國外留學

‧概要:

邁入21世紀之全球化新時代,必須積極建構留學網路資訊,強化留學輔導諮詢功能,以提昇教育國際化競爭力,擴大全球留學輔導,確保留學生海外留學、研修活動安全及提昇留學研究成效;經由多元化措施鼓勵留學,促進教育國際化及培養國家所需要之多樣化人才。同時,積極爭取並協助辦理外國政府或機關提供我國學生獎學金之甄選,充實培育我國高級專業人才機會,增進我國與其他國家教育交流合作關係。我國的產業結構已逐漸轉型為高科技產業,特別是目前新興社會產業所需人才,已產生不足現象,此方面人才,尤應列為優先培育對象。其領域包括通訊資訊、電機電子、光電、半導體、奈米科技、生物技術、晶片設計、軟體服務、基礎科學研究等等。

‧效益:

擴大充實留學生資訊網站,提供更多元化完整的留學資訊,提昇國際教育潮流以鼓勵留學。提供留學生海外安全資訊,以協助留學生解決在生活、課業上等留學生活問題,確實維護學生海外研修活動安全及確保留學效益。甄選相關領域之專才出國研修,學習國外專精知識與技術,能達事半功倍之效。渠等學成返國後可再訓練國內大批人員,投入就業市場,得以解決人力之不足。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大學國際化

‧概要:

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的21世紀,大學創新研發之卓越與否影響國家競爭力之提昇,如何透過特色建立及功能分類提供大學校院不同發展空間,及提昇研究型大學之學術水準成為重要之議題,世界先進國家如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美國(高等教育司成立專案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德國(學術研究協會)等均提供專款協助重點大學發展,中國大陸對於少數重點大學也增撥鉅額專

款補助(如大陸清華大學即獲得三年18億元的特別補助),為因應國際競爭,有必要重點補助大學發展。另依本院科技顧問會議建議政府應遴選至少一所大學,給予足夠資源,使其達到世界級水準。

‧效益:

1.重點發展部分研究型大學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成為國際的學術研究重鎮。

2.提升大學教學及研究水準,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3.打破高等教育齊頭式資源分配,建立政府對大學經費分配的機制,並將經費之分配與評鑑結果相結合,以提升大學教育品質。

4.加強大學校際間之整合或整併,提高教育資源之有效利用。

5.建立公教分途制度,鬆綁法規,使大學教師待遇,能有較彈性的空間。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柒、 綠校園(環境教育基地)

‧概要:

台灣全面向『綠色矽島』邁進的同時,如何將既有的校園改造成具有永續性、前瞻性以及環保性的未來校園,為教育部積極考量的課題;經歷九二一大地震後,學校建築的安全成為重要考量因素,而應用校園環境規劃與學校建築環境改造,能促使社區具備未來點對點之網絡架構,進而串連社區與學校成緊密結合的綠色鄰里單元,具有各自社區文化與環境之獨特性,以及共通之永續性,並經由再生能源發展方案及綠建築之推廣與落實同時面對地球環境議題,正為目前校園轉型改造為具前瞻性的綠色校園之意向。

‧效益:

除建立省能、省資源、健康、舒適的校園建築及生態環保回收利用之校園環境外,亦能建立本土永續校園技術應用與評估實例,以整合成省能環保健康之校園環境應用技術,提供未來國內永續校園規範依據。並且從校園出發推動社區再造方案,以校園公共空間作為示範,利用居民參與方式獲致鄰里社區認同,具有凸顯地域特色、順應環境條件、凝聚社區意識等效益,創造出各社區與校園緊密結合之生態教育示範社區。而該示範校園,亦同時呈現教育改革之理念,即為理想九年一貫課程試行示範學校,回歸教育改革方針,同步為永續教育播下種子。若改造績效良好,可推廣至各縣市辦理,編列為縣市政府長年執行項目之一,即可逐步完成全國性綠色校園改造工程。而各縣市建立之永續生態校園案例,可提供與生態旅遊參觀點與達到社區環境教育應用之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