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7日 星期三

國家發展計畫_e世代人才培育(背景說明)___From:教育部

壹、背景說明



  英國首相湯尼‧布萊爾曾說過:為了適應全球化迅速發展起來的知識經濟,教育是最好的經濟政策。這段話很貼切的說出教育在今天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我國天然資源不多,在八○年代能夠創造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所仰賴的就是勤奮努力的國民和普及紮實的基礎教育。不可諱言地,我國經過九○年代一段高度的成長後,國民平均所得達到一萬二千美元,目前的經濟成長已達瓶頸。再加上蕭條的國際景氣及難解的兩岸關係,台灣各方面的成長已呈現疲態,此刻若不立即尋求對策,解決問題,過去的榮景將難復存在。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資本,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社會,知識經濟最重要的動力,就是科技、創意與終身學習。職是,培育有創新力、有企圖心、有國際觀的精英份子,營造台灣易於與國際接軌的環境,以利各種不同文化能夠在此地互相了解、容忍、學習,各種優良的文化能夠融合在一起,開創一個優質、開放、有文化藝術氣息及特色的國際化社會,提昇全民國際視野,才能增強我國在這一波全球化浪潮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應是一帖對症下藥的良方。

  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整備完善的數位化學習環境及培養國民具有資訊應用知能,是國家發展科技的基礎條件。目前各級學校已完成網路學習基礎硬體建設,但是中小學師生要應用網路資源協助教與學,網路學習內涵有待加強建置。另一方面,雖然國小與國中學生資訊素養與網路應用知能的培育已納入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中推動實施,但相形之下,高中與高職學生網路學習素養及參與內容開發的能力則有待提升。

  另外,「終身學習法」已完成立法程序,鑑於「利用網站學習」亦為終身學習的管道之一,故目前確有必要建立終身學習網站平台。在系統架構方面,交通部觀光局執行「觀光客倍增計畫」、「台灣觀光資訊網」等措施;行政院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計畫,預計以六年時間蒐集、整理與建置,日後可供交通部或觀光局使用,另該會「一鄉鎮一特色」、「歷史百景」及「文化的容顏」等關於台灣文化歷史藝術等之介紹計畫;國家圖書館亦已有相關資料庫。故未來擬將上述資源加以整合或連結,避免資源重疊與浪費。

  我國自1994年成立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開始發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並於1999年達成「推廣網際網路服務,三年達三百萬用戶」的目標。至2001年9月全國上網人數已突破750萬,除於「數位台灣」計畫中提出「六年內600萬戶寬頻到家」目標,藉以提升基礎建設的「量」部分,同時間更需要在質方面以「內涵」、「均衡」之快速提升,加強整合資訊教育中師資課程、行政資源並建立評估機制,增進教師對於資訊技術之教學應用能力,及具體宣導數位學習與資訊應用對生活上的幫助等,以創造友善的學習環境和貼近個人需求,有效提昇電腦與網路的近用效果、提升學習動機與意願、緩和數位落差問題,實為未來主要發展的目標。

  新世紀的來臨,伴隨著全球化、數位化的步履,使得人類身體互動及活動型態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而全人健康的促進及發展群體活力的需求也成為未來挑戰全球化的基礎。青少年時期學習能力最強,也是人格養成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如何從小培養學生兼具智慧與活力,引導他們快樂的學習,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新世紀的學校青少年除了接受學科課程的教育外,對活動性課程,如體育活動、藝能活動、團體活動、課外活動、休閒育樂、假期體育活動等,必然有更急迫及新潮的需求,如何改善各類身體的活動型態、創新場地器材、推展活化活動網路,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

  然有關青少年之調查顯示,青少年學生健康體適能及運動能力衰退,如八十九年調查國小六年級學生近視比率為60.6﹪,國中三年級為80.7﹪,學生之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等體適能較日本、韓國、大陸同年齡學生差;我國9至10歲學童運動協調發展障礙發生率為20.6﹪,遠高於歐美國家學生二至四倍;我國大專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之比率僅18﹪等資料,在在顯示應加強發展有效策略,創造優質之環境,期培養出健康、活潑、樂觀、進取、自信心強、挫折忍受度高、具有藝術涵養、團隊合作精神的e世代青少年。

  我國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促成社會的繁榮與進步,帶來人民生活的富足,但在進入二十一世紀開發國家的時刻,也面臨國家競爭力亟待提升、富裕社會的人文關懷、國際化的衝擊,以及個人發展的強烈需求等問題,這些都是我國社會目前所面臨的挑戰。面對社會的這些挑戰,如何加以因應? 無疑的,終身學習是重要的關鍵。學習在個人和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它雖不是解決當前挑戰的萬能鑰匙,但確實是促進人類發展的重要而可靠的手段。

  e世代是整個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所在,但隨著e世代的成長,針對整個社會中堅的成人和中老年人,國家也有義務提供資源,把所有社會成員帶向新的世紀,「學習社會」是我們不得不努力的目標,除了一般推廣和回流教育之外,包括公民意識、鄉土認同、法治倫理、環保與生態、退休生活、健康照顧、志願服務參與等等,國家應把這些學習資源、資訊和機會,以及各種方式提供到學習者最容易接觸到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習社會的目標早日達成,提升全國國民的品質,改善過去的積習,確實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國際化水準。我們的目標應使每一縣市和鄉鎮的學習空間、學習內容、學習課題和學習方式,在六年內無論量和質方面均有兩三倍的成長。





貳、規劃藍圖或願景

  為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培育活力青少年,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茲構劃本計畫之藍圖或願景如下:



一、 2008年時,我國國民大多具有英語聽說讀寫基本能力,並營造一國際化的工作生活空間,方便外國人士來我國就學、工作或遊覽。



二、 培養出有創造力,外語能力強,有世界觀的精英人才,增強我國之國際競爭力。



三、配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提供完整性、系統性、豐富性、深入詳盡、更具教育性的學習內涵與深度資訊:以生活有關之學習之旅為主軸深入探討,並以年齡區隔其所需資訊,其內涵將包括自然、人文、生態、藝術、醫療、保健等的學習資源,豐富國人終身學習、休閒、旅遊之通識教育,增進國人對本土環境的歷史文化、產業等的認知與關懷,進而開拓國人知性與感性的多角視野與鄉土關懷。



四、 建構以「人」為中心的網路學習環境:所有設施以促進人與人間的平等、尊重等人文素養為目標,建立各項配套措施,透過網路提供多元化管道的學習空間及優質化數位學習內容,將數位落差降至最低,讓每位國民皆可享受同樣學習資源,規劃出屬於自已的終身學習生涯。



五、 藉由學習社群、教師工作坊、學生資訊社團等組織,分享、討論、改進,共創學習內涵並建立合作學習機制,增進人文素養與創造力,全面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



六、 培養學生人人學樂器、愛運動,並促進中小學國際文化交流管道。以打造優質環境、提升人文涵養、強化身體適能、培養卓越人才為願景。



七、 落實「處處有藝術,人人看展演」的全民藝術學習理念。達成藝文人口倍增之目的,作為未來藝文產業市場之擴張基礎。



八、 追求卓越與健康,落實運動生活化的理想;整合國家資源,提升我國規律運動人口;推動健康生活計劃,養成健康的生活形態;提升自我健康照護行為,營造健康生活環境;降低疾病罹患率,延長健康的年數,提升生活的品質。



九、 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各主管機關依終身學習法設置推展委員會,研擬促進終身學習發展之國家對策,指導終身學習機構推展終身學習活動,進行地域性之基礎學習調查、研究,整合地方終身學習機制以落實推動。



十、 發展勞工教育網路學習新途徑,借重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力量,使勞工依個人需求選擇課程,時時學習、處處學習,期以不斷增進勞動事務新知,確保其切身勞動權益。



十一、提升台灣第三部門的人力資源素質與服務品質、建構法令環境促進第三部門組織健全發展及推動第三部門與國際接軌,活化第三部門;結合服務學習理念的推廣和實踐,進而激發社會服務學習的志工精神,爭取更多公眾認同及公共資源,共同建立社群概念和終身學習機制,協助促進公民社會之成長與發展。



十二、 針對中壯年退除役國軍官兵人力再運用,以提升該等人員職場生涯轉換與技能轉化能力,使其融入社會,快速投入國家經濟及社會建設,有利國家整體之發展。





參、尚待突破之關鍵問題



一、在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方面

  (一)我國至少需要一所一流的大學,以培養一批優秀人才:目前我國大學已達一百五十多所之多,量雖多,但品質卻仍有待改善,大學經費的不足及齊頭式的平等,使得每個學校都大同小異,平平凡凡,沒有特色。訓練的人才也難有突破性的創造力和格局。爰此,我國應規劃一重點大學,給予足夠的資源及配合條件,並責成其在二十年內經營成為能與世界一流大學並駕齊驅的優良學府。

  (二)我國各級學生視學英文為畏途,學英文是一項痛苦的經驗,高中學生學了六年,能以簡單英語會話與外國人士溝通者幾希? 顯然我國的英文教學存有很大的問題。學習效果不彰,無疑是大量時間和資源的浪費。目前市面上英語補習班林立,電視、電台、英語學習雜誌、多媒體學習工具多如牛毛,學習環境也不算差,為何我青年學子仍然英文程度低落?要培養具有國際觀之人才,要提昇全民英語能力,要加強國人對外國文化的了解與欣賞,要了解國際事務,英語-已成為國家現代化之必要條件。我國教育主政者、英語教學界人士、學生及家長,都應仔細思考如何改善英語學習環境、提昇教師教學能力、加強學生學習動機等問題。



二、 在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方面

(一) 數位化學習內容的建置範圍之確立:內容應朝精緻、詳盡、深入化、並兼具教育性等特質,而且未來仍能夠長期提供民眾相關資訊。學習網站朝永續經營、以人為主體而不是以技術、設施為中心發展。

(二) 分層提供之規劃:依據不同年齡層或不同需求,分層提供不同層面之訊息,例如:景點介紹;其次為文化、民俗、生活;再其次為深度報導,最後為學術論文期刊報導。

(三) 如何鼓勵高中高職老師與學生應用數位學習科技進行創意學習及合作學習?

(四) 偏遠地區網路品質不夠穩定:部分偏遠地區因地形、地勢因素(例:離島地區),電信傳輸不穩定,影響網路教學品質。

(五) 部分偏遠地區民眾缺乏數位學習機會:偏遠地區因外界文化帶來的衝擊較少,且生活中應用資訊科技的環境不足,因而對科技新知的需求無法感受。

(六) 城鄉學校數位落差之現況、評估指標與形成因素分析亟需預先瞭解及規劃,俾有效協助解決其需求並達成預定目標。



三、在活力青少年養成方面

(一) 提升專業人力素質:藝文及體育教學之專業師資不足,不僅影響學生學習權,更可能降低相關課程之品質與成效。

(二) 整合規劃參與組織:體育及藝文之推動工作,散見相關部會、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施政計畫中,該等計畫與民間資源之整合有待加強。

(三) 培養學生參與興趣:體育及藝文教學的觀念有待轉換,以健全學習風氣。

(四) 擴充學生參與空間:現在學校中學生活動空間大多以室外綜合球場及操場為主,學校室內活動空間明顯不足。



四、在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方面

(一) 在推展多元化生活學習方面:須藉由藝文人口倍增計畫、運動人口倍增計畫、國民健康學習計畫等各項計畫之推動,以突破及解決現有問題。

(二)在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方面:對於人口數太少之鄉鎮,設置兩個社教工作站是否合乎經濟效益,有待評估。社教站站址設於學校中者,學校行政人員之認同問題及活動的推廣僅及於該校學區,而非全面性普及,有待加強社教理念之溝通。目前國內網路架構尚未建置e化學習之環境,且勞工教育對象不一,最需要學習勞動權益知能之勞工,往往是經濟較弱勢之勞工族群,因未能具備網路學習的設備、環境與能力,在現階段全面實施網路學習勞動權益,仍有實質的困難,如何兼顧未具網路能力之勞工朋友,亦能享有網路學習機會,將是本計劃推動時所面臨之困難問題。

(三)在活化學習性志願團體組織方面:目前大多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因侷限於規劃管理人才缺乏及財源不穩定,組織結構較顯鬆散,造成組織發展瓶頸,且因應資訊化時代來臨,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員工資訊知能不足,且數位化資訊及網路應用未能普及,拓展與國際接軌工作不易,又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管理規章散見於相關法規中,目前運作之法令環境未趨完善,使非政府組織與政府、企業間互動依循介面不良,形成資源之浪費與公共政策合作難以落實。服務學習在國內尚屬新興領域,相關研究及資源缺乏;且學校教師對服務學習相關觀念及知能普遍不足。學校、社區與民間組織間較缺乏聯繫及整合管道。且社會大眾對青年能力以及可以創造社區的貢獻尚未為主流價值。現代青年雖具有服務社會熱忱,非營利/非政府組織亦急需青年志工注入活力,但因欠缺媒介與技能養成機制,使青年志工難以獲得有系統運用。

(四)在整合政府終身學習資源方面:1.訓練進修體系多元化及開放性不足:我國公務人員訓練業務之辦理,以往係由公立訓練機構辦理為主,雖具有相當成效,惟公立訓練機構課程規劃較為封閉,且與民間互動交流不足,以致無論在訓練內容的活潑性、公務人員訓練選擇的多元性方面,均尚嫌不足。2.訓練需求調查評估,未能與機關核心能力相結合,致訓練成效未能滿足機關與個人成長發展需要:又未先針對政府各階層及各機關公務人員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進行客觀評鑑,再據以確定訓練需求,規劃課程內涵,致訓練課程與政府需求間存有落差。3.訓練進修與人力資源管理未能緊密結合:我國公務人員訓練進修的情形及成果與公務人員升遷、考績之間未能緊密連結,無法引導各機關及公務人員對訓練進修的重視,訓練進修亦無法成為政府進行人事管理的重要參據。4.對於訓練進修成效未作客觀評鑑:過去並未有對政府訓練進修的辦理進行客觀確實評鑑的制度,致難以瞭解政府辦理訓練進修的效益。

(五)另針對國軍官兵部分亦應加強規劃,由於其在軍所學專長不同於一般社會,且在職期間軍務繁忙,遠離書本多年,退除役後無論參予就學、職技訓練,均需透過考試,雖有部份優待辦法,仍甚難與剛出校門之學子競爭,若缺乏適當之輔導途徑,將使其進修無門,無法提昇人力素質,融入一般社會,徒浪費中壯年有用人力,實有賴政府相關部會協助開闢終身學習環境,促使退除役官兵人力再提昇,以突破其學習困境。「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九項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均訂定有保障或輔導退除役官兵就學之條文,「國軍退除役官兵就學實施辦法」修正第十六條亦訂定有:「輔導會得依需要洽請學校依相關規定擬訂公開招生辦法」,經報教育部核定後,舉辦退除役官兵考試,就讀大專校院,惟目前輔導或保障退除役官兵就學之相關法規尚未完備,致行政程序法生效後,實施多年之「輔導榮民多元入學」方案將面臨適法性問題,尚待協商修訂相關法規。





肆、具體作法



一、在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方面

為營造我國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茲擬具執行措施如下:

(一) 營造英語生活環境:從道路交通、商店招牌、公共場所標示說明英語化、推動生活地圖英語化、提供外僑及國外旅客優質英語化生活服務。

(二) 平衡城鄉英語教育資源:城鄉中小學教育資源差距頗大,英語教學起跑點也不同,本計畫除了要做到城鄉資源平衡,照顧偏遠地區學童外,並藉英語老師的海內外在職進修,及暑期學生英文營隊的舉辦,從教師及學童學習動機方面來加強英文學習效果。

(三) 大專教育國際化:大專學生基本外語能力與營建外語學習環境是國家發展礎石,為提昇國家競爭力,培養具有國際觀之精英,我國大學教育國際化勢在必行。

為達到此目標,大學教學用英語上課,吸引外國學生到我國校園就學、研究室研究,鼓勵博士班學生參加國際會議,與國外著名大學交換學生教授,開發共同學程都是本計畫重要內涵。為有效推動各級學校英語學習及終身學習,教育部已擬具「提昇全民英語能力計畫」,將如期推動各項工作。

(四)提高公務員英語能力:目前公務人員只有如外交特考、新聞特考、高考國際文教行政等涉外事務類設有英語科目,為提昇涉外公務人員外語能力,未來WTO,經建會、國科會等具國際化,及雙語能力的重點機關(構),其遴補新進人員,不論是否須具公務人員資格,均得基於業務需要設定雙語資格條件,以提高機關外語能力。

(五)推動英語與國際文化學習:為廣泛推動全民英語學習及了解外國文化,預計辦理「推廣全民英語能力學習」方案。持續推動全民社區英語學習環境。同時為加強國際公民文化素養與國際禮儀,引進優質外國文化,促進英語學習多元化,活潑化、生活化、情境化,使生活處處充滿雙語。

二、在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方面

(一) 規劃訂定結合教師、專家學者、業界、民間團體(學習社群、文教團體、基金會、學會、社區團體等)共同參與網路學習內容發展、教材製作、技術支援服務、平台建置維護、協助偏遠地區學校等服務。

(二) 參考英國以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協助學校發展方式,結合國防役博士、碩士相關領域人才發展網路學習內容、平台及推動縮短數位落差相關工作。

(三) 建立利用開放格式、採用共同標準,促進資源整合與交流。

(四) 開發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

1. 結合大專校院專家學者、教師團隊及業者規劃建置生命教育、自然生態、科技教育、健康醫學、歷史文化及藝術人文等六大學習網,提供中小學生做中學網路學習活動內涵與網路補充教材及素材。

2. 統整社教館所數位化資源(圖書、文物、典藏、教材等)發展中小學數位化補充教材資料庫。

3. 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結合縣市教育局教材資源中心建置各領域網路學習教材及教案。

4. 結合志同道合之學習社群協助學習網站之永續經營,辦理「網路社群建構與維護」研習,除增進科技技能外,加強「人的學習社群」的維護。

5. 結合文建會、國科會等各界研發成果及國家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之數位化內涵,轉化為中小學適用之學習內涵,充實中小學數位化學習內容。

6. 結合「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加強在職老師數位學習內容應用能力,進而培養有興趣的老師開創數位教材的能力。

(五)引導高中、高職學生參與網路學習內容發展與應用

1. 利用六大學習網做中學活動,鼓勵學生記錄學習過程、分享學習心得,透過網路進行合作式學習與創作。

2. 獎勵大專校院暨高中高職學校成立資訊社團參與網路學習內容開發與推廣應用。

3. 應用資訊科技工具,發展各科網路學習教材,例如:學生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蒐集、分析、處理及繪圖功能,共同充實地理科網路學習內涵。

4. 結合高中職社區化推動方案推動,鼓勵高級中等學校透過區域合作方式,發展網路學習課程,提供區域內學生線上學習機會,擴大學習視野,整合社區學習資源。

5. 辦理網界博覽會及主題式網路內容建置競賽,鼓勵高中職學生創作網路學習內涵。

6. 獎勵學生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網路內涵,例如:鶯歌陶藝品教學製作、三義木雕介紹等,增進學生網路內涵製作經驗並提升專業技能知識。

7. 鼓勵社教單位辦理高中職校網路科學展覽、網路人文藝術展等活動,帶動學生參與開發網上學習內涵。

(六)檢視數位落差現況與研擬因應方案

1. 重新檢討訂定數位環境或數位學習的標準及數位落差的定義與範圍,以作為評估數位落差的依據。

2. 具體宣導數位學習與資訊應用對生活上的幫助,創造友善的學習環境和貼近個人需求,以有效提昇電腦與網路的近用效果,增進學習動機與意願。

3. 將現有豐富的資訊資源,以較彈性靈活的處理方式如區域網路(而非一定是網際網路),轉移給受地理環境限制的地區使用。

4. 結合城市都會及地方的學校社團及學生義工提供社區服務,導入生活應用層面,讓大家了解資訊取得與應用的便利,激發學習意願與動機。

5. 建立一常態性組織或團體,透過教育訓練降低使用資訊能力的落差,增加資訊應用能力,並進一步創造需求,引導自發性改變,轉化成數位機會。

(七)推動縮短數位落差具體改善措施

1. 充實網路學習內容並整合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提供豐富的網路教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輔助學習使用,以達資源共享,減少城鄉落差。

2. 加強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培訓,提升教師資訊應用能力,另增加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學習機會,規劃以遠距教學方式辦理離島教師資訊培訓,加強偏遠地區教師資訊技能與素養。

3. 補助偏遠地區學校網路連線電信費用及軟硬體設備維護經費,並規劃補助師生購置電腦軟硬體設備,增加學習及使用機會。

4. 訂定補助及獎助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充實改善資訊教學設施相關作業要點,以普及並提升電腦及網路應用環境。

5. 鼓勵大專校院及民間團體協助偏遠地區推動資訊教育,以加速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6. 加強對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學校及師生資訊教學輔具之補助及訓練,以改善資訊應用及學習能力。

7. 規劃學習者及學生資訊能力指標,作為學習機會與品質均衡發展改進之準則。

(八)擬訂終身學習網路平台三種層次,以「學習」為主軸,其資料庫之建置以「分層提供」為原則。

1. 觀光入口:電子地圖、旅遊規劃。

2. 各地文化、教育、生態、景觀、宗教的介紹。

3. 深度知性資料,包括:國家文化資料庫、國圖既有資料庫的整合。



三、在活力青少年養成方面

(一)發展創新適性課程:新世紀的教改朝向全人教育、終身學習、適性發展、機會均等之潮流演化。學校教育導向彈性策略、個別教材、多元教學、自我學習、親近自然等面向發展。爰此,學校依其既有基礎、發展特色,成立發展推行委員會,決定活動方向,包括師資、教學、課程設計、時數及與相關課程互動模式。

(二)創造參與表現機會:學校營造學習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參與活動,增進學生藝術人文與身體活動機會,建立有特色的團隊,成為社區活動的一環,有助於活力的提升,並呈現多元文化成果,學校定期舉辦分區藝術節或表演會,展現學生之活動成果,促進學生身體與心靈發展。學校舉辦學生學習成果展及學生參與團隊活動經驗之發表會,以瞭解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之情況。

(三) 活絡校園活動交流:舉辦教學研討會及校際交流活動,建立各級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展現各校特色並帶動社區藝文與運動風氣。遴選優秀學校團隊出國表演、比賽,展現我國青少年青春活力與藝文涵養。

(四) 整合學校社區資源:就現有中小學的教學資源、師資、課程、社區環境與資源,進行整體研究與評估,並與相關課程或課外活動銜接,與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及活動相呼應,結合社區人力、物力資源成為全民參與的通路。

(五) 輔導培育優秀人才:師資方面,委託學校或學術單位舉辦研習會,設計課程,培育種子教師,作為未來國中小推動此計畫的生力軍。學生方面,選擇具有天賦者,給予良好學習環境及專業指導,以培養優秀表現人才。

(六) 充實相關場地設施:良好的場地設施,提供表演、展示及競賽活動之空間,也是家長、同儕、社區民眾觀賞與參與活動所必需之場所,因此,有計劃地選擇學校或社區空間興(整)建館場並充實設備,是培育優秀藝團及鼓勵民眾參與體育活動之基礎。

(七) 建構輔導訪評制度:中央政府為規劃單位,進行計畫整合工作;地方政府為推廣及督導單位,成立督導委員會(小組),協助中、小學推動本計劃,並建立考核、評量制度;各級學校為執行單位,結合學校及社會資源,給予學生、社團、代表隊行政、師資與教學協助。



四、在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方面:

(一) 在推展多元化生活學習方面:藝文統計與調查、規劃;觀念宣導、整合行銷;藝術夥伴計畫;藝術介入社區;配合社區、地景環境改造,發展街頭藝術。

(二)在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方面:應用地方民間資源,以現有全國177個民間組織之社會教育工作站之基礎,輔導擴增至每一鄉鎮(市)皆設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持續於全國319個鄉鎮再增設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預計六年間增設461個社會教育工作站,以達到到每一鄉鎮(市)均有二個社會教育工作站之目標。另勞工教育亦為推動組織學習重要工作,推動要項目如下:成立工作小組、開發數位學習教材、建立網路學習機制。

(三) 在活化學習性志願團體組織方面:增進第三部門專業能力;非營利組織的國際交流;活化非營利組織促進社區學習;促進服務學習整體研究發展;推動服務學習專業人力培訓及教材方案;加強服務學習推展及獎勵;行政協調。

(四)在整合政府終身學習資源方面:全面提升承辦訓練人員之策劃能力及講座之教學品質,注入新觀念與新方法,以學習者之角度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機制與資訊;營造終身學習環境,提高公務人員學習意願,養成其在工作中學習、生活中學習的態度;建立公務人員對於重要政策的學習機制,以增進公務人員團結向心力,養成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犧牲奉獻精神,樹立公務人員權威性,進而提高公務人員地位與尊嚴;因應地方自治發展之需,培育地方公務人員專業素養,積極提升各縣市政府執政能力;整合行政院所屬訓練機構學習資源,並作有效轉型;推動教育訓練業務委託民間辦理,活化教育訓練;研訂各機關職務核心能力,實施計畫學習;強化公務人員終身學習運作機制;規劃實施公務人員學習成效評量,並與考績、陞遷等人事作為緊密結合;建置「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提供公務人員多元、便捷之學習資訊。

(五)中壯年退除役國軍官兵之人力資源亦不容忽視,推動要項如下:拓展升學管道,提供退除役官兵充分就學機會,落實提昇人力素質,強化就業競爭條件,改善生活品質、建立網狀進修訓練管道,提供退除役官兵及眷屬終身學習機會,以充分培養第二專長、配合產業轉型及就業需求,研開新訓練職類,發展退除役官兵職業技術訓練管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