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書單]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轉載自: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7450

  作者:雷夫.艾斯奎 (Rafe Esquith)

  譯者:卞娜娜、陳怡君、凱恩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 2008年04月02日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截然不同的課堂生活──

★關於「品格」:道德六階段的成長,需要終其一生的努力



稍微提高分數並不難,但教導誠信和道德的任務卻很難。學生的品格誠信道德或胸襟,才是教育的根本雷夫老師運用柯爾堡的「道德六階段」(書中原文,置於本文末)做為對孩子道德教育的準繩打造一間以信任為基礎的教室




★關於「閱讀」:閱讀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軌的方式


雷夫老師相信:閱讀不是一門科目, 而是生活碁石熱愛閱讀的孩子們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在第56號教室,是以「讀書時發出多少笑聲」和「留下多少淚水」來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 而非完成多少讀書心得報告 )。這些孩子將終生閱讀,並為自己的人生而讀。


★關於「金錢教育」:教孩子終生都有用的技能,「管理金錢」就是其一


第56號教室透過一套獨有的經濟( 貨幣 )制度,孩子運用分類帳頁學習記帳、存錢、保持收支平衡,並明白節儉的價值、延遲享樂來學習儲蓄,更體會父母親賺取金錢的辛勞。


★關於「考試」:測驗只是理解的溫度計,不管考得如何,隔天太陽都照樣昇起


孩子們會知道,一次沒考好並不代表世界末日。這只代表著一件事情:他還不了解這個技巧。而雷夫老師很願意再為他講解一次。本班班訓中的一條,就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而有效的讀書是「怎麼讀比讀了多少更重要」。同時,雷夫老師也提醒學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問題,永遠不會出現在標準化測驗上。


★關於「藝術」:追求完美,即使永遠無法企及,過程就是一切


雷夫老師強調「藝術」的基本真理,加入管弦樂團的孩子們不只學到如何拉小提琴或吹單簧管,也學到了紀律、責任、犧牲、練習、更正錯誤、傾聽,以及時間管理。擁有這套技巧對孩子們來說絕非壞事。不管是音樂還是繪畫,都是讓孩子們一邊學習、一邊度過愉快時光的好辦法。在一個所有事物都己裡標準化的世界裡,藝術讓孩子們保有獨特的自我--一如梭羅所說的「忠於另一種鼓聲,大步向前」。


==============================================================

關於
柯爾堡的「道德六階段」(節錄自本書)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的孩子就開始接受第一階段的思考訓練,一切行為幾乎都以「不惹麻煩」為原則。他們做作業是為了不惹麻煩,他們排好路隊讓老師高興,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講來贏得老師的寵愛。而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我們,總是威脅說「不乖就要你們好看」,或是「等你爸回來,你就倒大楣了。」這種思考不斷地被強化著。但是,這樣教小孩對嗎?


第一階段的思考是以恐懼為基礎,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已。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

孩子們終於開始因為「不惹麻煩」以外的理由做好決定了,但老師往往會犯下我們班稱為「第二階段思考」的罪行--以獎賞來制約孩子的行為。無論獎賞是糖果、玩具,或是延長體育活動的時間,在眼前晃呀晃的獎賞的確是良好行為的有力誘因。我曾見過一位歷史老師讓授課的各班比賽,看哪個班的作業完成度最高。勝出的班級在學期末將得到獎品。顯然這位老師已經忘了「歷史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我和作業完成度最高的班級聊過以後發現,儘管他們在完成和繳交作業方面做得很好,對歷史的了解卻極為有限。


家長在鼓勵第二階段思考時也得提高警覺。小孩做家事就給零用錢固然很好,畢竟我們的資本主義就是這麼運作的──用工作賺取報酬──但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就很危險了。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賄賂行為」常見於全國各地的教室。身為每天站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要讓小孩守規矩確實是全世界最難的事情之一。我們的工時本來就長得過分,要是在回家作業表上打個星星能讓孩子們寫作業,對很多人來說已經足夠了。但我已經無法因此而感到滿足。我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

孩子們慢慢長大以後,也開始學會做些事情來取悅人。「媽,你看,這樣好嗎?」他們也做相同的事情來取悅老師,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歡迎的老師身上。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有位老師在請假隔天回到學校時,看到代課老師留的紙條,因為得知班上學生表現良好而興奮不已。其中,羅伯特的表現尤其突出。他幫忙老師維持秩序,告訴代課老師各項物品放在哪裡。這位老師替羅伯特感到驕傲,並表示要獎賞他,但是諷刺的是,羅伯特拒絕了。他那麼做不是為了獎賞。他的思考層次更高。他是為了老師而做的,並以此為榮。羅伯特以取悅老師為表現動機,也是很溫馨的事情。和大多數教室裡的情形相比,這已經好太多了。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做得更好。


我常常這麼取笑或質疑我的學生:你們是為了我才刷牙的嗎?你們是為了我才繫鞋帶嗎?你聽得出這有多可笑嗎?但仍然有很多孩子整天忙於取悅老師與父母。為父母努力的念頭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許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悅父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選擇大學和主修科系。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備感沮喪、厭惡工作的人,他們無法了解為什麼自己對生活如此不滿。不過,至少他們曾經為取悅某人而努力過。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

大多數教師會在上課的第一天訂下規矩。畢竟,讓孩子們懂規矩是必要的。好一點的老師會花時間解釋制定某些規則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創意的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參與班級規範的設計。我對規則沒有異議,我也不是個無政府主義者。對於羅伯特在代課老師面前表現良好, 我會很感動。如果多數班上的同學是從第四階段來思考的,那就已經比大部分的小孩好太多了。但如果我們要孩子接受有意義的教育,我們真的想要羅伯特只因為「第二十七條規則」說他應該這麼做而這麼做嗎?


我曾遇過一位採取有趣方式教孩子說「謝謝你」的老師。他訂的規則之一是,如果老師給學生一個東西──計算機、棒球或糖果──學生有三秒鐘的時間對老師的善意表示感謝並說聲「謝謝你」。要是做不到,禮物就會馬上收回去。這個方法很有效,但這個「教育」並未擴展到孩子的其他生活領域。某天晚上,我帶著這群孩子去看戲,和戲院裡的其他孩子相比,他們沒有什麼不同。他們沒有向給他們節目表或幫他們找座位的接待人員道謝,也沒有向中場休息時幫他們上飲料的人道謝。他們的班規只限於──在某間教室對某位老師該有的行為。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在思考上從未超越第四階段,那麼當中有多少人要被除名。我是這麼教學生的:規則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們最景仰的英雄當中,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


美國為紀念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金恩 博士制定了一個國定假日,當初這位英雄如果採用第四階段的思考,根本無法有所作為。聖雄甘地沒有遵守規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也沒有遵守規則。英勇的勞工領袖們打破了規則,幫助其他勞工。悠遠歷史中的不凡人物是這麼做的。如果要我們的孩子達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導他們了解規則之餘把眼光放遠,不受教室牆上的班規所限。


人的一生中有時並無規則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時規則根本就是錯的。能達到第四階段是件好事,但我們必須更加努力、更上層樓。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


不論是對孩童或是成人而言,第五階段都是很難企及的。能幫助孩子們對周遭的人產生同理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試著想像一個由第五階段思考者所構成的世界。我們絕對聽不到有人很大聲的在公車上對著手機鬼扯個沒完,開車或買電影票時不會有人突然超車或插隊,也不會有鄰居在凌晨兩點吵鬧不休。那樣的世界多麼美好呀!


透過認識艾迪克斯.范奇和《梅岡城故事》,我的努力終於成功了。在小說中,艾迪克斯給他女兒史考特一個忠告:「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  ……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很多學生將這個忠告牢記在心,沒多久,這個想法便開始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有句俗話所言不假: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雖說沒有什麼事情比遇見一個達到第五階段的孩子更讓我開心的,我還是想要我的學生更上一層樓。一旦成功,它帶給我的滿足感,足以補償這個瘋狂的教育界給我的心痛、頭痛,以及微薄的薪資。我知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因為我見過成功的實例。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第六階段不但是最難達到的,也是最難教的,因為行為準則存在於個人的靈魂中,其中還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性在內。這種組合使得仿效成為不可能 因為一旦你做出示範,就等於違背了第六階段的定義。


作者透過許多卓越的書籍和影片, 例如: 約翰.諾斯的《另一種和平》電影《日正當中》《刺激一九九五》等,來說明道德階段於第六層次的人如何思考與選擇自身的行為準則

News 國語日報

LEAD 創意‧點

History 網誌存檔

Search 搜尋此網誌

Follow me 花路米

Mashable

BBC 潮流英語

Iris Fields Forever

Translate

Tags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