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學校扼殺了創意?__的演說稿

Sir Ken Robinson: 暢銷書: 讓天賦自由的作者,

轉載自TED   Feb/2006:學校扼殺了創意?_Ken Robinson says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的演說稿

========================================================================

早安,你們好嗎?這次大會實在很精彩,對吧? 這一切都讓我太震驚。 所以我現在要離開了。(笑聲)



我今天要談的 與貫穿這次研討會的 三個主題相關。 首先,這些演說與這裏的每個人 所涵蓋領域 的廣度與歧異度 是展現人類創意的傑出典範。第二、 這樣的創意讓人了解到,我們根本不能預知 未來。我們不知道 未來會是何種面貌



我對教育議題有興趣 — 事實上,我發現每個人都對教育有興趣 不是嗎?我覺得很有趣的是 即便在一個晚宴上,你告訴大家 你在教育界服務。 坦白說你很少會參加那些晚宴啦,因為如果你在教育界工作 (笑聲)沒人會邀請你去。 詭異的是就算請你去一次,也不會再請你去第二次。 但是如果你應邀出席了,你問同桌的某人, 他在何處高就, 然後說你自己在教育界工作。 你立刻會看到他們臉上出現三條黑線,彷彿是說: 天啊!為什麼是我?我這星期好不容易有個晚上可以輕鬆一下。(笑聲) 但如果你問大家受過什麼樣教育, 每個人都滔滔不絕說個沒完。因為這是影響 人們極深的幾個主題之一,對吧? 就像宗教、金錢或其他一些事情一樣。 我個人對教育極感興趣,我猜我們都是這樣。 大家都對教育興趣濃厚, 其中部份原因是: 教育可用來幫助我們掌握難以理解的未來。 試想,今年開始上學的小孩 將在西元 2065 年退休。沒人會知道 — 儘管我們在過去四天中探討了各種專業知識 — 五年後世界會怎樣。 但我們本來應該是要 教育這些孩子為將來預作準備,所以我認為,未來的不可預知性 是極為特殊的。



第三部份是 我們都仍同意 孩童擁有驚人的潛力 — 他們創新的潛力。我是說,昨晚的莎琳娜真是令人驚奇, 不是嗎?目睹了昨晚莎琳娜能做到的事。 她真是優秀,但我認為在所有的孩童裡面, 她並沒有那麼的特殊。 昨晚你見到的只是一個已經發現他才能的人 非常專心致力於其天賦的結果。我的觀點是 所有孩子都天賦異稟。 都被我們殘酷的浪費了。 所以我想談談教育 與創意。我的論點是 在我們的教育裏,創意與識字能力同等重要, 我們應該給予兩者平等的地位。 (掌聲)謝謝。就這樣,我說完了。 非常謝謝大家。(笑聲)所以,還剩下十五分鐘。 這個嘛,我生於 — 不,開玩笑的(笑聲)



我最近聽到了一個很棒的故事 — 我很愛轉述它 — 有個小女孩在上繪畫課。她六歲, 她坐在教室後方畫畫, 老師說這小女孩平常非常難專注在 一件事物上,但是今天她很專心。 老師非常的好奇,於是老師走向小女孩 問道:妳在畫什麼? 小女孩說:我正在畫一幅上帝的畫像。 老師又說:可是沒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子啊。 小女孩接著說:那他們馬上就會知道了。 (笑聲)



當我兒子四歲在英國的時候, 其實,說實話,他在各地都是四歲。(笑聲) 我們對他很嚴格,不管去哪他都是四歲。 他在聖誕節參加演出耶穌誕生的兒童劇。 你們記得那個故事嗎?它很著名。 那是個很著名的故事。梅爾•吉勃遜演了續集。 耶穌誕生第二集,你們也許看過。但我兒子詹姆士扮演耶穌的養父聖若瑟, 我們很興奮。 我們認為這角色是主角群之一。 觀眾席上擠滿了我們找來穿著印有 「詹姆士•羅賓森是聖若瑟」字樣T恤的人。(笑聲) 不過他是沒有台詞的,你知道故事中來自 東方的三博士來朝拜剛出生的耶穌。他們輪流獻上 黃金、乳香與沒藥三項禮物。 我們坐在那看戲時,這是真實發生的情況歐, 我發現他們把獻禮的順序弄錯了, 我們後來問兒子說: 你不在意嗎?他說:這有什麼錯嗎? 他們就換ㄧ下順序而已啊。 故事繼續,這三個四歲小男孩走進耶穌的家, 頭上包著毛巾布, 他們把裝禮物的三個盒子放下, 第一個小男孩說:我為你獻上黃金。 第二個說:我為你獻上沒藥。 第三個小男孩說:這是法蘭克送的(Frank sent this)[應為乳香-Frankincense,但小男孩不會發音]



這些故事的共通處說明了小孩願意冒險。 有不知道的事,他們就用猜的。 我說的對吧?他們不怕犯錯。 當然,我不是說犯錯等於有創意。 但是我們知道 如果你沒有犯錯的心理準備, 就永遠無法發揮獨創性。 如果你都不準備犯錯。當他們長大成人時, 絕大部份孩子已經失去這項冒險的能力了。 他們會變得害怕犯錯。 順道一提,我們就是這樣經營公司企業的。 我們懲罰錯誤。我們現在也以 同樣方式在經營國家的教育制度, 告訴孩子犯錯是最糟的事。 而結果是我們教出一堆 沒有創意的人。畢卡索曾經說過: 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問題是如何維持藝術家的性格到成年。我堅信: 我們不會越老越有創意, 我們的成長背離創意。或者說,教育抹煞了我們的創造力。 為什麼呢?



我以前住在英國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莎士比亞的家鄉。 我們五年前從那搬到美國洛杉磯。 所以你可以了解,這是個多麼平順的轉變吧。 (笑聲)事實上, 我們那時住在斯特拉福外圍的 斯尼特菲爾,那是 莎翁父親出生的小鎮。這有沒有讓你聯想到什麼?我有。 你從來沒想過莎士比亞也有爸爸吧?有嗎? 想過嗎?因為你沒有想過 莎士比亞曾經是個小孩,有嗎? 七歲的莎士比亞?我從來沒想過。我是說, 他曾經是七歲大。他曾經是 某人英文課上的學生,難道不是嗎?想想那會有多討厭? (笑聲)「你得更用功」爸爸趕他上床睡覺,你知道的, 跟莎士比亞說:上床睡覺,馬上! 威廉•莎士比亞,「給我把鉛筆放下。 而且別再用那種辭彙講話,大家都聽的霧煞煞。」 (笑聲)



反正呢,我們從斯特拉福搬到洛城, 我事實上只是想談談我們的這個轉變。 我的兒子並不想來。 我有兩個孩子。兒子今年 21,女兒 16 歲。 他不想來洛杉磯。他很喜歡這裡, 但因為他在英國有女朋友。名叫莎拉,她是他人生至愛。 他那時認識她一個月。 告訴你,他們好像已經認識四年一樣, 因為對 16 歲來說一個月是個很長的時間。 無論如何,我兒子在飛機上很難過, 他說:我再也找不到像莎拉這樣的女孩了。 但坦白說,我們對此挺高興的, 因為她是我們決定搬離英國的主要原因。 (笑聲)



但當你來到美國 或是在世界各地旅行時 你會驚訝的發現,這地球上所有教育系統都有同樣的科目階級制度。 不管你去哪裏,都是這樣。 你以為會有所不同,但真的沒有差別。 最高階的學科是數學和語文, 接著是人文社會科目,而藝術則是墊底的科目。 到處都一樣。 而且每個教育體系中的藝術課程中, 也都有同樣的階級制度。 美術和音樂課程在學校永遠比 戲劇和舞蹈課程更重要。這地球上沒有一個教育系統 每天教授小孩們跳舞, 就像教數學一樣。為什麼呢? 為什麼不呢?我覺得這很重要。 我認為數學非常重要,但舞蹈也是。 如果被允許,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跳舞,我們都是這樣。 我們都有肢體,不是嗎?我錯過了什麼嗎? (笑聲)這一切背後的真相是, 當小孩開始成長,我們的教育重心 大量移至腰部以上。然後著重在頭部。 並且沒有左右均衡。



如果你觀察這種教育制度,當個局外人, 然後問:公立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 我想你的結論會是 — 如果你以結果論, 誰能在這種制度下成功? 誰是乖乖牌,從不犯錯? 誰累積了最多嘉獎?誰是贏家?— 我想你會得到這樣的結論, 全球公立教育的目的只是 製造大學教授,難道不是嗎? 他們是那群高分畢業的人。 我以前也是大學教授,所以你看吧!(笑聲) 當然我喜歡大學教授,但你知道, 我們不應將他們視為人類成就的最高指標。 那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就只是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但教授們是有些古怪的,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對他們有深厚的感情。 在我的經驗裏,教授們是有點難以理解的 — 不是所有教授都這樣,但一般來說 — 他們活在自己腦袋中。 他們都活在那兒,而且稍微偏向一邊。 他們是脫離現實的,你知道,我沒有誇大。 他們向下看著他們的身體, 將其視為運輸頭部的一種交通工具,難道不是嗎? (笑聲)是將他們的腦袋帶往會議場所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還需要這種離體經驗的真實證據, 順道提一下,去參加一個由資深學者組成的 需要住宿的研討會, 然後在最後一個晚上,到大會附近的舞廳去。 (笑聲)那你就會看到我所謂的證據,許多成年男女 痛苦的扭動著身體,完全跟不上節拍, 他們只想等著舞曲結束,好快點回家寫一篇關於此行的報告。



我們將教育制度建構在學術能力上。 是有原因的。 這整個系統是被創造的 — 全球皆然, 真的,十九世紀前並沒有公立教育制度。 這系統的目的是要 滿足西方工業化的需求。 所以這個階級制度根植在兩種概念上。 首先,最有利工作的學科 享有最高地位。所以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在學校 就被良性的指導不要去學某些東西,一些你喜歡的事物, 因為就算你學了 以後工作也用不上。對吧? 別學音樂,因為你不會變成音樂家; 別學美術,你不會變成藝術家。 善意的建議 — 才怪,大錯特錯。這整個世界 都被工業革命吞沒。 第二,我們對智力的看法取決於 學術能力的高底, 因為大學院校以他們自己的經驗為藍本來設計教育制度。 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 全世界的公立教育系統都只是為進入 大學之門鋪路。 而結果造成許多有天份、 有創意的、聰明的學生自我否定, 因為他們的專長在學校 不被重視,還可能因此受罰。 我認為,我們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



根據聯合國教育文化組織的數據,內來三十年內 全世界從教育系統畢業的人數 將超越人類歷史開始時的人口總數。 更多的人,許多我們談過的因素結合 造就了這項數字 — 包括科技、對工作的轉型效應、人口組成 和人口數大爆發。 突然之間,文憑不值錢了。對吧?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如果你有張大學文憑,你就有份工作。 你要是沒工作,是因為你自己不想要。 老實說,像我就是不想要工作。(笑聲) 但現在有大學文憑的小孩常常 只能回家繼續打電動, 因為以前大學畢業可以做的工作,現在得要碩士才行, 而該是碩士的工作,現在要是博士才能搶到。 這是一個文憑膨脹的過程。 這顯示著整個教育結構 正在我們腳下改變。我們必須徹底重新思考 我們對智能的看法。



我們確知智慧包括下列三件事: 第一、多樣性。我們是以各種 不同經驗來思考這個世界。我們可以用視覺、 聲音、肢體運動、 抽象名詞和活動等各種方式來思考。 第二、智力應該是充滿活力的。 如果你們研究人類腦部的互動,就像我們昨天 從數場演說中所聽到的, 智慧是極為神奇的相互作用。 人腦不能簡單的加以劃分開來。 事實上,我對創意的定義是 產生有價值原創性想法的思維過程 通常是在各領域 不同意見的交互激盪下產生。



腦部的能量是很強烈的,順便ㄧ提, 腦內連結左右腦半球的神經束 叫做胼肢體。女性的比較粗。 根據昨天海倫的演講,我猜 這可能是為什麼女人比較能夠一心多用的原因。 難道不是嗎? 許多文獻都曾提及,但我是從我個人經驗中得知。 如果我太太在家裏做菜, 幸好這不常發生,感謝天。(笑聲) 但你可以想像,她還會做 — 她有某些特殊技能 — 當她在做菜時,你知道, 她還可以同時講電話, 跟小孩說話,油漆天花板, 甚至可以就地動開心手術。 可是換成我在做飯時,門要關上,小孩帶到外面去, 電話是掛好的,她如果進來,我會被激怒。 我就會說:泰瑞,拜託!別煩我,我正試著炒蛋。(笑聲) 讓我講個古老的哲學故事, 如果沒人聽見一棵樹倒在森林裏, 這件事發生了嗎?記得這故事嗎? 我最近看到一件很棒的 T 恤上寫:如果沒有女人聽見一個男人 在森林中說出的真心話, 男人還是錯的嗎?(笑聲)



關於智力的第三件事 是與眾不同。我現在正在寫一本書 叫「頓悟」,本書根據一系列訪談, 訪問許多人是如何發現自己 的天份。我對於那些人成功的故事很著迷。 這本書啟發於我跟 一個美妙女子的對談,大部份人可能沒聽過她 她叫茱麗安•琳, 你們聽過她嗎?有些人聽過。她是個編舞家, 每個人都聽說過她的作品。 「貓」與「歌劇魅影」 她很棒的。我過去曾擔任過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董事, 我想你們應該看得出來。 總而言之,有天我和茱麗安共進午餐,我問她: 茱麗安,你怎麼成為舞者的?他回答到: 說來有趣,她在學校時 表現很糟。那是 30 年代, 學校寫信給她父母說: 我們認為茱麗安可能有學習障礙。她無法專心, 她總是動來動去。我想如果是現在 他們會說她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不是嗎?但那是 30 年代, 那時這個名詞還沒有被發明。 所以大家還沒辦法生這種病。(笑聲) 人們不知道自己可能有此種疾病。



總而言之,後來她去見一位專家。那是在一個橡木地板的房間, 她與母親一起在裡面, 她被帶到房間盡頭的椅子上坐下, 她在椅子上乖乖坐了二十分鐘, 當醫生與她母親在討論她 在學校所遭遇的問題。當討論結束後 — 因為她總是捉弄別人, 又老是遲交作業等等, 八歲的小孩嘛 — 最後這位醫生走過去 坐在她旁邊說:茱麗安, 妳母親跟我說了很多妳的問題, 我需要私下跟她談談, 他說:在這兒等一下,我們不會太久,很快回來。 然後他們就離開了,留她獨自一人。 但走出房門前,醫生把桌上的收音機 打開。當他們走到 房間外面,醫生跟她母親說: 我們就站在這裏觀察她。他們一離開房間後, 茱麗安說她就隨著收音機的音樂跳起舞來。 兩位大人在外面觀看了幾分鐘後 醫生轉向她母親說: 琳太太,茱麗安沒有病,她是個舞者。 帶她去上舞蹈學校。



我說:後來怎麼了? 她說:媽媽真的送我去學跳舞,我無法告訴你那有多棒。 我走進一個房間,裏面全是 和我一樣的人。無法端坐不動的人。 這些人都必須要經過舞動來思考。經由舞動才能思考。 他們學芭蕾、踢踏、爵士、 現代舞等等。 她最後去應徵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一個角色, 她成為獨舞者,在皇家芭蕾舞團裡 有個很傑出的職業舞者生涯。她最後從 皇家芭蕾舞團離開, 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團,茱麗安•琳舞團, 認識歌舞劇大師韋伯。她為歷史上 最受歡迎的幾齣歌舞劇 編舞,她娛樂了數以百萬的觀眾, 她現在是百萬富翁。但換成另外一個醫生 可能會叫她吃藥,叫她 安靜下來。



因此,我認為 —(掌聲)我認為這個故事的啓示是: 高爾,前幾晚 在這裏談到生態學,及美國知名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發起的環保革命。 我相信,我們未來唯一的希望 是採取人類生態學的新觀念, 開始重新建構我們對 人類豐富潛能的看法。 我們的教育制度開採我們的心智就如同 我們過度開採地球上的礦物一般:只針對有特殊價直的東西。 但是對我們的未來沒有幫助。 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我們教育 孩子的基本原則。 發明小兒痲痹疫苗的美國科學家瓊恩斯•沙克有個名言,他說:如果昆蟲 從地球上消失, 五十年內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會滅絕。 如果人類從地球上消失, 五十年內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會茁壯。 他是對的。



TED 頌揚的是人類發揮想像力的天賦。 我們現在應謹慎、聰明地運用我們的天賦才能 來防止一些情景的發生, 我們剛剛已經談過一些可能的事態。唯一的方法是 藉由要看重人類創意的豐富性, 看重我們孩子代表的希望, 我們的任務是 要提供全人教育,使他們能夠面對未來。 順道一提,我們不見得看的到這個未來, 但他們一定會。而我們的工作是幫助 他們在自己的未來發光發亮. 謝謝大家。—(掌聲)

推動學習革命_演講稿

Sir Ken Robinson: 暢銷書: 讓天賦自由的作者,

轉載自TED May, 2010 Sir Ken Robinson: bring on the revolution  演講稿



我四年前也來過這裡演講 我記得那個時候 TED演講都還沒上線 演講錄好後大概都裝在盒子裡,發送給TED觀眾 可能是一盒DVD 大家拿回家就放在架上,擺到現在都沒動過  [觀眾笑聲]



其實後來克里斯有打電話給我 那時大概是演講過後一星期 他說:「我們會開始把演講錄影放到網上」 「可以把你的也放上去嗎?」我立刻就答應了



現在過了四年 我剛有說,看過演講的有... 應該說演講下載次數達到400萬 我猜把這個數字乘上20左右 大概就是看過演講的人數 克里斯跟我說,有很多人 渴望看到我的影片   [觀眾笑聲][觀眾掌聲]



果然非常渴望  [觀眾笑聲]



所以一切就在因緣際會之下 我又回到這裡演講,要開始囉   [觀眾笑聲]



高爾跟我一樣 四年前在同個TED論壇發表演講 他那次談氣候危機 我上回有提到他的演講 用來為我的演講作結 所以我想從上回的結語說起 畢竟我那時只有18分鐘的時間.     好,我演講最後提到...   [觀眾笑聲]



的確,他說的沒錯 也就是說,氣候面臨相當大的危機 那些不相信的人,應該多到戶外走走 [觀眾笑聲] 但我認為還有另一個危機 跟氣候危機同樣嚴重 有同樣的起因 而且同樣需要我們立即因應 我所謂的危機... 對了,各位可能會說「喂!可以了吧」 「有一個氣候危機就夠了」 「誰還想要另一個危機」 但這個危機跟自然資源無關 雖然我相信自然資源也有危機 我要說的是人力資源的危機



基本上我的看法 跟過去幾天其他講者說的一樣 就是我們並沒有善用 自己的才能 很多人終其一生 都不太清楚自己潛在的才能 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才能可言 我碰過各式各樣的人 覺得自己沒什麼長處



其實我覺得全世界大概分為兩種人 功利主義哲學大師邊沁 詮釋得很有意思 他說:「全世界可分為兩種人: 把世界一分為二的人; 和不把世界一分為二的人」  [觀眾笑聲]

我就是會分的那種  [觀眾笑聲]



我碰過各式各樣的人 說自己不喜歡目前的工作 他們過著單調的生活 日復一日 他們在工作上得不到快樂 只是在忍受,而不是在享受 等待著週末來臨 但我也碰過一些人 說自己熱愛現有的工作 對工作死心塌地 叫他們不要做,他們會一臉納悶 因為重點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天性如此 他們會說:「但這就是我啊,我才不會笨到放棄,因為這工作讓我找到真正的自己」 對大部份人來說,並非如此 我覺得正好相反 熱愛工作的人絕對是少數 我想有許多原因



可以用來解釋這件事 一大原因 出在教育 因為教育可說是 剝奪了許多人 與生俱來的才能 而且人力資源跟天然資源一樣 往往「深藏不露」 我們必須去挖掘 不是光看表面就會發現 我們必須營造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發展 各位可能覺得 只有教育可以做到這件事 但往往並非如此 世界各國的教育體制 目前都處於改革的階段 但光這樣是不夠的 改革是沒有用的 因為那只是改良舊有的制度 我們需要的... 其實這幾天一直都有提到... 不是緩慢的教改 是教育根本的革命 教育一定要轉型 完完全全的改變    [觀眾掌聲]



當前一大難題 就是要徹底 創新教育 創新是很困難的 因為創新所要做的事 都相當的不容易 創新是要去挑戰我們固有的思維 那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改革的一大問題 或是轉型 是常識的宰制 就像一般人常會覺得 做事不按規矩來是會失敗的



最近讀到一句林肯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這時候想必各位很高興聽到林肯的話  [觀眾笑聲] 

1862年的12月 他向國會致詞時說了這句話:「我該先跟各位說明,我完全不知那年有什麼大事 畢竟我們在英國是不學美國歷史的 [觀眾笑聲] 我們向來都加以打壓,政策就是這樣.」  [觀眾笑聲]   反正那年12月一定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在座的美國人 想必知道



總之林肯說: 「那些屬於    寧靜往日的教條    已不足以因應今日的風雨   情勢已然升高,愈發困難.  我們得順勢而起」 說的真好 不是加以抗衡,是順勢而起 「由於我們面臨新的問題, 故得有新的思維, 新的作為, 我們得掙脫自身的枷鎖,  才能拯救我們的國家」



我很喜歡「掙脫枷鎖」這概念 各位知道什麼意思嗎? 我們被很多觀念的枷鎖綁住 覺得這些觀念理應如此 好像是天經地義、自然法則 我們有很多觀念 之所以形成,不是要符合當今態勢 而是為了因應過去的狀況 但我們仍然對這些觀念深信不疑 而我們必須要掙脫這些枷鎖 這事說來容易 但要釐清何謂理所當然的事,實在很難 正是因為理所當然,所以不會察覺



我來問些各位可能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在場有多少人超過25歲? 這跟「理所當然」扯不上關係啦 我相信各位都清楚自己幾歲 那在場不到25歲的人呢? 很好,現在25歲以上的人 如果戴著手錶的話,請把手舉起來 看到有很多人舉手對吧? 如果在場都是青少年,問一樣的問題 結果會發現青少年不戴手錶 並不是他們不會戴或不准戴 他們只是往往選擇不戴 因為各位也知道,我們成長過程中 一切都還沒數位化...我指25歲以上的人 對我們來說,想知道現在幾點 一定要戴著手錶才行 現在的孩子活在數位化的世界 對他們來說,到處都看得到時間 何必還戴手錶 而且其實我們也不需要戴錶 只是長期以來都有戴錶,習慣成自然 我女兒從來不戴錶,她叫凱特,今年20歲 她覺得戴錶很沒意義 她說:「錶只有單一功能耶」 [觀眾笑聲]



「吼,這會不會太瞎了?」 我跟她說:「不會呀,錶還會顯示日期耶」 [觀眾笑聲]   「應該是多功能才對」



就教育來說,我們也有許多枷鎖 給各位幾個例子 一個是線性思維 從起點開始,沿著既定的道路 只要一切都按部就班 就能穩穩當當過完後半輩子 TED請來的講者都用或間接 或直接的方式,分享新奇的故事 告訴我們生命並非直線,而是富有變化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探索自己天賦的同時 天賦也引領我們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但我們一心相信 線性思維的論述 還有相信教育的最高成就 就是上大學 我覺得我們太執著上大學這件事 還要特定幾所好大學 不是說不該上大學,而是不用每個人都上大學 也不用每個人都一畢業就上大學 有些人可能想緩一緩,不想那麼急



我不久前在舊金山 辦了場簽書會 有個男的買了書,他大約30多歲 我問他:「你是做什麼的?」 他說:「我是消防員」 我問:「那你從事這行多久了?」 他說:「好久了,我一直都是消防員」



我又問:「那你什麼時候決定當消防員的?」 他說:「小時候就想了.」 「但這在學校就成了問題 ,因為每個同學都想當消防員.」  「但我真的想當消防員.  升上高年級的時候,老師都不當一回事.  有個老師更是這樣: 他說我這樣只是浪費生命,最好不要想當消防員,說我該讀大學,成為專業人士. 說我很有潛力,不要白白浪費資質」 「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丟臉,因為他在全班面前講我,讓人實在很難受...但這是我的夢想」 「於是我便申請當消防員,後來就錄取了」 他接著說:「你知道嗎?我剛剛又想到那個老師」 「剛剛你還在演講的時候,我正好想到他」 「因為半年前,我救了他一命」 [觀眾笑聲] 「他那時出了車禍,是我把他從車中拖出來,幫他人工呼吸,我還救了他太太一命.  他現在應該對我刮目相看了吧」



[觀眾笑聲][觀眾掌聲]



對我來說 社會靠的是 多元的才能 不是單一的能力 我們當前最大難關 [觀眾掌聲] 最大的難關 就是重塑我們對才能的看法 還有對智能的看法 線性思維是個大問題



我到洛杉磯的時候 也就是大概九年前 那時有個政策口號 出發點很好 「大學從幼稚園開始」 才怪 [觀眾笑聲] 本來就不是 如果有時間我可以細講,但時間很趕 [觀眾笑聲] 幼稚園從幼稚園開始才對 [觀眾笑聲] 我有個朋友曾說 「一個三歲的孩子不等於半個六歲的孩子」 [觀眾笑聲] [觀眾掌聲] 三歲就三歲



但前場演講也提到了 現在進幼稚園非常競爭 特別是進「好的」幼稚園 三歲小孩就要口試 坐在難以取悅的評審面前 桌上放著小孩的履歷 [觀眾笑聲] 他們翻了一下說:「就這樣啊?」 [觀眾笑聲] [觀眾掌聲] 「你活了36個月,就這點履歷?」 [觀眾笑聲] 「一點成就也沒有」 「想必你前六個月在喝母奶,沒做什麼正事」 [觀眾笑聲] 聽起來很離譜對吧?但就有人這麼離譜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從眾 我們的教育制度 建立在速食文化上 主廚奧立佛前兩天有談到這點 外燴的品質保證分為兩種 一種是速食 東西都標準化 另一種是米其林等級的餐廳 東西都不是標準化 而是依各地需求客製化 我們的教育就是依循速食的模式 正不斷消耗我們的精神和活力 就像吃速食會弄壞身體一樣 [觀眾掌聲]



我想我們得認清幾件事 首先,才能有千百種 資質因人而異 我最近才發現 我小時候初次拿到吉他 年紀跟克萊普頓拿到他第一把吉他差不多 但不用說,只有他成了吉他之神 [觀眾笑聲]   吉他不是我興趣所在 我就是彈不好 練習再久、再努力也沒用 就是沒辦法練好



但不只是技巧層面 重要的是我缺乏熱忱 許多人雖然很擅長某事,卻不太有興趣 問題在於有沒有熱忱 在於我們有沒有衝勁 如果我們不但熱愛工作,工作起來又得心應手 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時間感 我太太剛寫完一本小說 我覺得寫得很棒 但她寫起小說來,常幾小時不見人影 想必各位也有類似經驗,做自己愛做的事 一小時感覺起來像五分鐘 如果做的事並非心之所向 五分鐘卻像一小時般漫長 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接受正規教育 是因為教育無法滿足內心的志趣 無法帶給他們活力或熱忱



所以我想我們得換個比喻 我們必須脫離工業模式的教育 或說生產模式 脫離那種線性思維 強調從眾和標準化的教育 我們的教育必須轉型 以務農的原則為基礎 也就是瞭解一個人的成長 並不是機械化的過程 而是自然多元 沒辦法預知發展的結果 只能像農夫一樣 打造良好的條件 幫助幼苗成長茁壯



所以無論是教育改革或轉型 並非把一套制度挪為己用 有不少制度的理念很好,例如KIPP計畫 這類計畫有很多,理念很棒 重點是要視每個人的情況 量身打造教育 給學生個人化的學習經驗 我認為如果做到這點 未來才有希望 因為這不是要找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而是要推動教育上的運動 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 同時結合外在資源與個人化的課程



現在這個會場內 各位來自不同領域 有的人是企業界大亨 有的人專精於多媒體,有的人經營網路事業 這些科技 若跟老師的教學才能加以結合 有機會帶來教育界的革命 我希望各位都能參與其中 因為這不只對我們意義重大 對未來的孩子來說更是重要 但我們得先把教育從工業模式 轉型為農業模式 讓每個學校都能蓬勃發展 孩子在學校才能真正體驗生活 選擇自學的孩子,則在家中 與家人朋友一同體驗



最近很多講者都談到夢想 這幾天我就聽到不少 我只想快速提一下... 我昨晚聽到莫森特的歌,深受感動 重拾了古詩的韻味 我想很快讀一首短詩 作者是葉慈,各位或許知道這位詩人 他把這首詩獻給心上人 茉德岡 葉慈一度悲嘆 自己無法給她想要的東西 他說:「我還有準備一份禮物,但可能也不是妳要的」



他娓娓道來這首詩

「若我有天上的錦衣   織著或金黃   或銀白的光線  

摻雜湛藍、灰暗   漆黑的綢緞   象徵日夜與朝暮  

我會將其鋪在你腳下   可我,一貧如洗   只有夢想相伴

於是我把夢想鋪在你腳下   請輕輕的踏

因我的夢就在你的腳下」



而無論何時,無論何處    孩子把他們的夢想鋪在我們腳下 我們應該輕輕的踏



謝謝

「抱佛腳」的由來

轉載自【正見網】 2008年02月02日 作者:茹之

「抱佛腳」出自《孟東野集》九和張世南《宦游紀聞》。
唐朝的《孟東野集》九《讀經》中記敘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人到年老時才開始信佛,並請求佛保佑,還教妻子讀《黃經》。
宋 代張世南的《宦游紀聞》中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代,在雲南的南部,有一個國家,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信奉佛教。有一個人犯了罪,應該被砍頭。他在被追捕 時,跑到寺廟中,跪在佛像面前,並抱住佛腳表示懺悔,希望可以免罪。有一句諺語:「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就是從這個國家流傳到中國來的。
後人用「抱佛腳」來比喻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在當今末劫之時,一些人誠如故事中的那個主人公,在危難來時,才想到佛的庇護,可謂晚矣。神佛看重的人心,不是有求之心,而是真正的向佛之心。


^__^

關於學習障礙_的演說稿重點翻譯

轉載自TED _Aditi Shankardass: A second opinion on learning disorders 

由於課業繁忙,僅就重點翻譯,翻不好,請多包涵, 有興趣的人可幫忙翻譯, 愈多中文化, 愈多人能受惠.



When I was 10 years old, a cousin of mine took me on a tour of his medical school.

And as a special treat he took me to the pathology lab and took a real human brain out of the jar and placed it in my hands.



And there it was, the seat of human consciousness, the powerhouse of the human body, sitting in my hands. And that day I knew that when I grew up, I was going to become a brain doctor, scientist, something or the other.



Years later, when I finally grew up, my dream came true. And it was while I was doing my Ph.D. on the neurological causes of dyslexia in children that I encountered a startling fact that I'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all today. It is estimated that one in six children, that's one in six children, suffer from som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This is a disorder that retards mental development in the child and causes permanent mental impairments. Which means that each and every one of you here today knows at least one child that is suffering from a developmental disorder.

六個孩子中就有一位面臨發展障礙,我們每個人至少都認識一位這樣的孩子.



But here's what really perplexed me. Despite the fact that each and every one these disorders originates in the brain, most of these disorders are diagnos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observable behavior.

所有發展障礙的病因源頭均來自大腦, 然而, 發展障礙的診斷卻多數依賴可觀察到的外在行為, 而非大腦掃瞄.



But diagnosing a brain disorder without actually looking at the brain is analogous to treating a patient with a heart problem based on their physical symptoms, without even doing an ECG or a chest X-ray to look at the heart. It seemed so intuitive to me. To diagnose and treat a brain disorder accurately,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look at the brain directly. Looking at behavior alone can miss a vital piece of the puzzle and provide an incomplete, or even a misleading, picture of the child's problems.

這正如同沒有做心電圖(ECG)或胸部x光(chest X-ray )就診斷某人患了心臟病一樣不可靠. 僅觀察外在行為很可能遺漏的一些關鍵資訊, 甚至會誤導治療方向.



Yet, despite all the advances in medical technology, the diagnosis of brain disorders in one in six children still remained so limited.

And then I came across a team at Harvard University that had taken one such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y and finally applied it, instead of in brain research, towards diagnosing brain disorders in children. Their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y records the EEG (腦電波儀)or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brain in real time, allowing us to watch the brain as it performs various functions and then detect even the slightest abnormality in any of these functions, vision, attention, language, audition. A program called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 then triangulates the source of that abnormality in the brain. And another program called Statistical Probability Mapping then performs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whether any of these abnormalities ar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llowing us to provide a much more accurate neur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child's symptoms. And so I became the head of neurophysiology for the clinical arm of this team. And we're finally able to use this technology towards actually helping children with brain disorders. And I'm happy say that I'm now in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this technology here in India.



I'd like to tell you about one such child, whose story was also covered by ABC News. Seven year-old Justin Senigar came to our clinic with this diagnosis of very severe autism(自閉症). Like many autistic children his mind was locked inside his body. There were moments when he would actually space out for seconds at a time. And the doctors told his parents he was never going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or interact socially, and he would probably never have too much language.

醫生告訴他的父母,他將無法與人正常溝通互動, 很可能無法說話.



When we used this groundbreaking EEG technology to actually look at Justin's brain, the results were startling. It turned out that Justin was almost certainly not autistic.

腦波儀顯示Justin根本不是自閉症, 而是腦部癲癇



He was suffering from brain seizures that were impossible to see with the naked eye, but that were actually causing symptoms that mimicked those of autism. After Justin was given anti-seizure medication, the change in him was amazing.

在正確以予以抗癲癇藥物後, Justin的狀況有了驚人的改變.



Within a period of 60 days, his vocabulary went from two to three words to 300 words. And his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were improved so dramatically, that he was enrolled in a regular school and even became a karate superchamp.

他在60天內學會300個單字,開始能與人溝通互動, 和一般的孩子一樣去上學, 甚至展現出空手道方面的天賦.



Research shows that 50 percent of children, almost 50 percent of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utism are actually suffering from hidden brain seizures.

研究指出:近50%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童,其實真正的病因是腦部癲癇.



These are the faces of the children that I have tested with stories just like Justin. All these children came to our clinic with a diagnosis of autism,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mental retardation, language problems.

以上這些孩子都和Justin有相同的境遇. 有被診斷為自閉的,注意力缺陷的,神經發育遲滯的,語言功能障礙的.



Instead, our EEG scans revealed very specific problems hidden within their brains that couldn't possibly have been detected by their behavioral assessments. So these EEG scans enabled us to provide these children with a much more accurate neurological diagnosis and much more targeted treatment.

透過腦電波儀掃瞄,我們能更經準的找出病因.更有效地予以治療.



For too long now,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have suffered from misdiagnosis while their real problems have gone undetected and left to worsen.

長久以來,這些發展障礙的孩子,因誤診而喪失了早療的機會, 使得病情更加惡化.



And for too long, thes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have suffered undue frustration and desperation. But we are now in a new era of neuroscience(小小神經科學), one in which we can finally look directly at brain function in real time with no risks and no side effects, non-invasively, and find the true source of so many disabilities in children.



So if I could inspire even a fraction of you in the audience today to share this pioneering diagnostic approach with even one parent whose child is suffering from a developmental disorder, then perhaps one more puzzle in one more brain will be solved. One more mind will be unlocked. And one more child who has been misdiagnosed or even undiagnosed by the system will finally realize his or her true potential while there's still time for his or her brain to recover. And all this by simply watching the child's brainwaves.



Thank you.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無所不用其極」原義為無處不追求完善

轉載自【正見網】2008年02月21日

「無所不用其極」這個典故出自《禮記•大學》:「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
這句話中的「君子」,上古之時既可指貴族,又可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據上下文不同的語言環境而有不同的意思。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君子」一詞一般都指品德高尚的人。
「無所不用其極」原義為無處不追求完善。這句話通俗的說就是:君子做事的時候,要想盡一切辦法來達到完善的境界。
隨著歷史的變化「無所不用其極」 這個詞組,現在一般指壞人做壞事不擇一切手段。

^__^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百聞不如一見」的典故

轉載自【正見網】2008年02月13日 作者:茹之

「百聞不如一見」出自《漢書•趙充國傳》,意思是聽到一百次不如親眼見一次。西 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漢朝邊界,攻城奪地,燒殺搶掠。宣帝召集群臣,決定派人領兵前去平息叛亂。曾在邊界和羌人打過幾十年的交道的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自 告奮勇,決意率兵平叛。宣帝問他要派多少兵馬,他說:「百聞不如一見。對方的軍事情況,很難在遙遠的地方瞭解清楚。我想到邊境一帶親自看一看,畫出當地的 地形圖,定出進攻方略,然後一併上奏陛下。羌戎乃區區小國,膽敢違背天意,背叛朝廷,不久就會滅亡。希望陛下就把任務交給我,請不必憂慮。」 宣帝同意了。
趙充國到邊境詳細瞭解了情況,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邊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給了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擾,安定了西北邊疆。
「百聞不如一見」由此而來。後人用其表示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所見可靠,強調親自調查的重要。
在 現實生活中,對於人們不瞭解的事物,人們通常喜歡看看相關的評論,聽聽別人的見解。但是,一些事情如果不親眼所見,是非好壞自己還不好下結論。譬如最近在 北美地區上映的神韻晚會,中共出於不可告人的目地,盡其所能詆毀晚會。但讓其沒有想到的是,反面的宣傳反而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許多人反倒要來看看晚會到 底如何。結果人們發出的是「百聞不如一見」的感慨,晚會好的超過了人們的預期。

^__^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老祖母」洗碗法

轉載自【康健雜誌79期】 文:張靜慧

古早的洗碗方法,不但方便有效,還能兼顧身體和環境健康。前陣子傳出長期使用含三氯沙(triclosan)清潔產品會致癌的消息,但衛生署認為證據不足,而且目前沒有檢驗標準,因此並未要求業者下架。

不過,有一群人卻不擔心洗碗精含三氯沙,因為他們一直用「老祖母」傳下的洗碗方式,既不擔心殘留的化學成分危害健康,也無害環境。

台北西園醫院復健科主任韋翔常做家事,學化工出身的他說,一般洗碗精是大分子物質,或多或少會殘留在餐具上,也會造成水污染。「何必用洗碗精?熱水洗碗效果就很好,比較油的碗盤用洗衣肥皂加熱水來洗,」他分享經驗。

他需要戴上手套洗碗,以免肥皂中的鹼性成分刺激皮膚,引起富貴手。 台醫生技公司董事長、前台大免疫所所長林榮華,也力行熱水洗碗法。他在德國讀書時,發現德國友人用洗碗精用得很兇,沖水也不徹底,不禁替他們擔心殘留的問題,後來又讀到研究報告,說洗碗精中的化學成分可能增加不孕的風險,他對洗碗精就更「敬而遠之」。

他笑說他洗碗的方式再簡單不過:先用衛生紙擦掉油污(重油食物擦兩遍),再用熱水洗,「健康環保,又省水省錢,」他說。

古早清潔法環保又有效

主婦聯盟資深義工胡雅美也用古早的方式洗碗,加上看書吸收知識、和國內外環保團體交換經驗,讓她不用化學清潔劑也能維持居家清潔。她常用的清潔代用品有:

■廢油肥皂:胡雅美參訪日本社區時,看到居民用回收的食用油加氫氧化鈉(強鹼)和水製成肥皂,洗碗、洗手、洗衣都適用,回來後便和其他義工開始動手做肥皂,成本低又好用。

■苦茶粉:苦茶籽榨油後留下的渣滓,可洗碗、洗澡、洗髮。有機食品店及環保團體都有售。

■無患子:無患子萃取液,可用於洗衣、洗碗。

■檸檬:水加檸檬皮、白醋,可讓玻璃器皿光亮。檸檬渣加熱水,可去茶垢。

■白醋:以濕布沾醋擦拭瓷磚、玻璃,可去漬、去油污。

■洗米水、煮麵湯:天然的洗碗精。洗米水還可澆花。

■小蘇打:用途很廣,擦地板、地毯去污、洗衣、洗碗、通水管、清理瓦斯爐及
排油煙機、冰箱除臭都適用,胡雅美還用來幫狗洗澡。西藥房、超市有售。

■橘子油精:廚房裡的頑垢油污讓人傷腦筋,胡雅美推薦取自橘子皮的橘子油
精,去污力強,清理瓦斯爐及排油煙機、擦洗磁磚及油膩碗盤效果好。環保團體有售。

環保洗碗精在這裡

根據環保署統計,家庭污水佔水污染主要來源的45%,與工業廢水不相上下,在都會區尤其嚴重。家家戶戶少用化學清潔劑,並選用環保產品,是減少水污染的第一步。

^__^ ~ 你們家改行環保洗碗法了嗎? ~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天衣無縫」的由來

轉載自【正見網】 2007年12月28日 作者:茹之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12/28/49634.html

「天衣無縫」出自《靈怪錄•郭翰》。
故事講的是古時有一個叫郭翰的人。一個月朗星稀的夏夜,他躺在庭院中乘涼。正當他仰視天空的時候,一個仙女從空中冉冉飄下,對他說:「我是天上的織女。」
郭翰仔細看她的衣服,發現一點兒接縫也沒有,就問道:「你的衣服為什麼沒有接縫?」織女回答道:「天上的衣服本來就不是用針縫製而成的,當然沒有接縫了。」
後人用「天衣無縫」比喻事物周密細緻,自然完美。


^__^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就在台北火車站後一棟老舊大樓裡,
卻有一間寂靜的病房,這裡的病人不會哭、不會笑,
更不會喊疼,他們在生命仍未結束之前,
提早關上了和世界握手的門,註定終生沈睡。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植物人」。
卡在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
植物人和家屬總有無窮悲苦磨難,
然而,即使上帝開了一場殘酷的玩笑,還是派來了天使,一位七十歲的老人---曹慶。
他奉獻二十年心力安養植物人,
成立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陪伴四百多個沈睡的生命,
在寧靜中,走過數千個黎明黃昏。

曹慶和多數外省老先生一樣,有著顛沛流離的前半生;
但虔信基督的他,曾在年輕時向天父許願:
「要做別人不做的社會福利工作。」
最後,他選定以植物人為奉獻對象。

民國六十九年,他從台糖退休,帶著退休金告別妻女,
背著大背包,裡頭裝著幾十份北方乾糧「侉餅」
開始「全省走透透」。
逢人就問:「你知道哪裡有植物人嗎?」
「我想從事植物人安養工作,你願意贊助嗎?」
孤身獨行的曹慶用五年的時間,
詢問了一萬多名陌生人,
他被罵過「瘋子」、「騙子」,
被人趕過、被狗咬過。
最後,總算有七百多位善心人,
在曹慶的「贊助人名單」留下了姓名和連絡地址。
有了這份名單,曹慶開始實現自己向上帝許的願,
他到處去拜訪貧困的植物人家庭。

在台北,他發現被棄置在幽暗、腐臭角落的植物人;
在台中,他看到全身長滿褥瘡的植物人,
傷口鑽出十多條又肥又大的蛆;
還有一次在花蓮,他看到一個植物人瘦的只剩一把枯骨,
躺在糞便與餿水中,讓曹慶再也忍不住溼了眼眶,
誓言要為他們找回為一個「人」的尊嚴。

曹慶同時到衛生部門「拜託」政府幫助清寒植物人家庭,
也到企業財團去尋求財力支援,
但執著的身影卻始終落寞,
總在華麗卻冷漠的會客室裡被草草打發。

只有一次,曹慶終於見到一位
位高權重的大人物,
但就在他滿懷希望的時候。
「兄弟,我從不做沒把握的事!」
曹慶回憶,那一剎那,他堅持多年的熱情徹底被擊潰,
走出辦公室,站在亮晃晃的台北街頭,
他揮著拳頭咆哮痛哭,
詛咒全世界的無情無義,
最後頹然倒在路邊緣像一個洩氣的皮球。

然後,他突然想起七歲那年在學堂裡讀過的故事「兩個和尚」:
古時四川有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取經,
富和尚因為擔心錢不夠、體力不夠和路途遙遠,
一輩子未能成行,窮和尚卻只帶了一只缽,
靠著雙腿和決心,數年之後帶回南海萬卷經書。
一瞬間,曹慶笑了,告訴自己
「就當個窮和尚吧!」。

不久之後,七十五年十一月,
他租了房子成立創世紀植物人安養院,
再親自到三重,
從五樓背下創世免費收容的首位植物人林麗美,
一個父親中風而母親癌症的年輕女孩;
而那時創世沒有任何設施,林麗美的床還是路邊撿來的,
舊櫥也是,曹慶自己則打地舖。

事隔十四年,
曹慶還記得,正當安養院開張的前兩天,
空蕩的房子裡什麼也沒有,
幫他管錢的一位女孩拿著存摺,
一臉驚惶衝向正在廚房洗地的曹慶大喊:
「曹伯伯,不好了!
你一百多萬元的退休金只剩下一萬!」。

曹慶沒說什麼,只找出那張寫滿七百個姓名地址的贊助人名單,
開始寫信:
「還記得嗎?您曾承諾願意贊助植物人安養,
現在,時候到了,您是否願意實踐諾言?」
一封一封,全是曹慶虔誠熱切的親筆筆跡。
七百多封信寄出後,奇蹟似的,小額捐款不斷寄來。
一個月後,義工統計創世第一個月的支出合計十三萬元,
而當月收到的捐款剛好是十三萬元,
第二個月支出十八萬元,捐款收入就是十八萬元,
第三個月支出廿三萬,捐款竟也是廿三萬元。
多年執著播下的種子,
從此開始萌芽。

但曹慶並未就此停手,早年因為缺乏人手和經費,
他還身兼雜役和看護;林麗美入院的第一天,
曹慶親自幫她洗澡處理穢物(因為看護害怕「幫死人洗澡的感覺」)。

為了治療植物人常見的褥瘡,曹慶更翻遍醫書土法煉鋼,
先用棉花棒清除腐肉,把碘酒滴滿碗大的傷口,
再拿吹風機對著傷口吹,讓碘酒快速滲入乾燥,
那時病房裡就常見到曹慶拿著吹風機的身影,
而一個個沈睡的植物人也在暖風中長出了肉,紅潤的雙頰。

十四年來,曹慶沒有向任何植物人家屬收過一毛錢,
他只要求家屬每個月奉獻三天到安養院當義工,
碰到不聞不問的家屬,他也多半算了。

還曾有兩位植物人的年輕妻子,每個月帶著幼兒到創世,
曹慶因不忍心他們埋葬後半生,
便主動開具「丈夫終生無復原希望」的證明,
建議她們離婚,由創世扛下未來的照顧責任,
讓她們另覓伴侶,再也不必到病床邊垂淚相伴。

安養工作上了軌道,九年前,曹慶又開始關心街頭的流浪漢。
那時,六十多歲的他先到萬華街頭考察,
白天陪著流浪漢遊蕩、翻垃圾桶,
夜裡則在街頭拿硬紙板當床。

八十年的除夕夜,
曹慶更拜託十多位朋友自製便當捐給遊民當年夜飯,
那夜當他帶著便當到萬華龍山寺前發放,
親眼看到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顫抖雙手拼命似地啃著雞腿時,
曹慶又哭了,他當下決心要挑起照顧遊民的責任。

這些年來,創世天天為遊民發便當,
提供生活日常品,農曆年前辦尾牙,
並設立專為遊民服務的街友平安站。

帶著植物人和遊民走過十多載的風雨艱辛,
如今創世已從當年只有一張舊衣櫥當床的窘境,
發展到在全台有六家安養院,
收容過四百多位清寒植物人,
並照顧五百多位遊民,近年又開辦失智老人收容、
老人益智中心服務。

更讓曹慶驕傲的是從當年的七百人開始,
創世至今共收到三十一萬人次的捐款...
而且每一筆錢全來自平凡的小老百姓,
創世沒有向任何大財團拿過分毫。

曹慶呢?
今年已七十多歲的他,頭髮全白,皺紋多了,
但不變的是..即使頂著基金「董事長」的頭銜,
他仍是穿著地攤買的布鞋,以及一件袖口磨破的舊夾克,
夜裡就睡在病房樓上的小臥室,
平時到醫院拿藥,為了省錢,更堅持要散步走去。

曹慶的辦公室裡,還有一張簡陋凌亂的國畫工具檯,
他最愛用棉花棒沾墨汁畫畫
(當年為植物人塗碘酒治褥瘡後養成的習慣),
畫好的作品裱框義賣換了錢,再給植物人添病床。
奉獻對他來說,早已是生命的全部。

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後亦然。
春暖花開,但創世的植物人還在沈睡,如果你有機會拜訪創世的病房,
不要忘記去看看牆角有一張保存完整、功成身退的舊衣櫥,
還有董事長陳舊的辦公桌墊下,
有一張泛黃的紙片,上頭寫著:
「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__^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轉載] 中文真的很有意思 老外很難懂

撰文╱曾志朗

史密士是美國加州大學的企管所碩士,畢業後在矽谷一家電子公司擔任行銷部副理,兩年前他被派到台灣分公司,成了獨當一面的總經理。他在加大時曾經上過我的普通心理學,來台灣後,偶爾會來找「老師」聊聊天,打打球,也一齊去看場電影,我們變成了好朋友。

兩個月前,我到新竹交大去做場通識演講,講完後順道到他公司去看看他。走進他辦公室,他正藏身在一疊文件後面,忙得不可開交,看我來了,高興的對著我咧嘴一笑,眉毛挑高,充滿了問候之意。只聽他向我嗨了一聲,就轉頭向公司的小妹交代:「拿一『座』釘書機來!」
小妹口裡喃喃有聲:「一『座』釘書機?」
我也好奇的想看看這「一座」釘書機是何方神聖?只見小妹手裡拿著一「個」小小的釘書機,抿著嘴笑著說:「您的『一座』釘書機來了!」
我也笑了。
史密士看我們笑得詭異,搔搔頭說:「What?」
大夥兒笑得更開心。
我說:「一『座』,是用來修飾很大的物件,而且不動如山!」
史密士嘆了一口氣,說:「又用錯分類詞了?這真是我學說中文的最大苦難。」

其實史密士的中文能力是相當好的,不但流利,四聲也分明,但是他亂用分類詞也是有名的!

他從抽屜裡拿出一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他學中文的各項心得。他翻到中間的某一頁,上面特別註記著:「一『首』歌、二『隻』駱駝、三『張』桌子、四『門』炮、五『把』扇子、六『輛』汽車、七『架』飛機、八『根』柱子、九『條』絲瓜、十『面』鏡子、十一『尾』魚、十二『道』菜…。」他指著這些各式各樣的分類詞,一臉無奈的說:「這有道理嗎?」

我說:「這算什麼!」就隨手寫下了:「一『匹』馬、二『頭』牛、三『隻』猴子、四『條』狗、五『口』羊、六『盞』燈、七『畝』田、八『扇』窗、九『枚』火箭,十『只』戒指!」

史密士屏了一「口」氣說:「我現在是一『顆』頭,兩『粒』大,更糊塗了,還有嗎?」

我說:「你只能說一『輪』明月,但不能說一『輪』月亮;兩『匹』馬可以,但兩『匹』駱駝就感覺怪怪的。一『葉』扁舟是形容其小而飄浮不定,一『座』山則是碩大而穩重。一『支』舞曲,會令人感到腳底輕盈;而一『道』彩虹,則令人覺得前程似錦,充滿希望。對會喝酒的人來說,一『缸』好酒是大量,一『罈』好酒是有量,一『瓶』好酒是小量,而像我只能喝一『盅』好酒,是雅量!還有,說你打得一『手』好球,是褒你;讚你打得一『口』好球,是損你!一『則』新聞表示繽紛世事中的一個小故事,而一『條』法律則表示條裡分明,白紙黑字,但『條』不像『根』那麼硬梆梆的,軟軟的就有協商的餘地。一『支』部隊,讓人有非常機動的感覺,而一『股』力量,則讓人感到一股作氣的氣勢。但我實在喜歡一『片』花海、一『片』真情、一『片』痴心、一『片』歡騰,還有,一『片』混亂!它們都讓人感到生動而充滿想像力,否則哪會有一『串』鈴聲的清脆,也不會有一『落』書籍的沉重,更不會有陽關三『疊』的起伏了!當然,談到緊張的情勢,哪有十『面』埋伏來得傳神。」

我越講越興奮,但史密士已經跌坐在他的沙發椅上,一「臉」挫折,哀怨地說:「這誰學得會呀?」

我趕快安慰鼓勵他一番:「我們不都學會了,而且也沒有人特別教我們。語言的習得本來就是把隱藏在社會語言中的各項規則,透過生活裡的各類經驗,慢慢內化為腦海裡的語法算則。想要學得好,一定要多聽、多想、多說,多跟大夥兒打成一片。語言在生活中,所以要學得好,就必須生活在語言中。」

我把他從辦公室拉上車,進了一「間」電影院,買了兩「張」票,狠狠的看了三「場」電影,直到天黑了,就到路邊攤,叫了兩「碗」麵,切了四「盤」小菜,喝了五「罐」台啤,酒足飯飽,臨走時還包了六「根」香腸,外加一「籠」湯餃,預留當宵夜。

他看著我,說:「幫我叫一『部』計程車,載我回新竹那一『棟』可愛的公寓!」他倒都說對了,(洋)儒子也可教焉!


^__^ ~ 外國人開始學中國話, 他們一定會覺得我們小學生真厲害了. ~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20100717備份

[ 查資料 ]===> Google;. Wiki百科全書;. 字典& lt;/a>;. 辭典;. 成語典;. 中英字典;. 中英字典;. 英英字典(1); (2);. 優良童書書單;. 傳神文化網;. 中華文化天地;. 世界圖書館;. 市圖;. 影音媒材; 臺中電子書平臺; 校圖; 金庸;. 全球攝影機;. 本市活動;. 本校活動; Game 今晚星空< /a> 古典音樂;. 學生信箱 ;. 練歌坊; 氣象; 世界景點銀行;





[ 新聞報報 ]===> 小學生力麵; 奇人妙事(1)& lt;/a>; (2); 101why; 僑教雙週刊 讀報每週精選< /a> 大三國特展~9/5;





[ 學生Blogs ] ===>Jordan; .Melody Lee; .Hyj; .Ivy;





[ Others: ]===>...BBC:iPlay;. Blogs;. Bookmark;. Bodleian Lib.;. Cambridge Dic.;. Duo;. Durham.Lib ETDS;. EndNote;. Facebook;. Find book;. Google Scholar;. Metacat;. NDDS ;. OpenLearning ;. SkyDrive;. Teach-nology ;. Teacher training ;. Thesaurus ;. Webcat;. Wikipedia;. Yahoo Mail;. Gmail;.





[ 師長好幫手 ]==> 圖庫Clip_Art& lt;/a>;. Cool.Iris下載;. 電子白版教材參考 賓果製造機 (3)& (5);.獎狀製造(1) ; (2); [英]書籤製造機 ..[英]可下載的有聲書(有分級/附文字)& lt;/a>; ..[英]可下載的有聲書; ..[英]線上有聲書(附文字); ..[英]BBC有聲書 .[英]兒英電臺; ; 清明上河圖 [國語] [社會] [自然] [英文] [數學] 親職教育;


-----------------------------------------------------------------------------------------------------------------------


TED演說(影片正下方有字幕subtitles可選)


自製新鮮空氣_Kamal Meattle(可選中文);


學校扼殺了創意?_Ken Robinson(可選中文);


如何避免氣候變化危機_Al Gore(可選中文);


遊戲讓世界更美好Jane McGonigal(有中文);


與天才攜手創作 Nurturing creativity_Elizabeth Gilbert(有中文);


再見,教科書_Richard Baraniuk(可選中文);


讓人快樂的好設計_Don Norman(有中文);


網路為來五千天_Kevin Kelly(有中文);


我就是要你功課爛_李國修and王月(1); (2); (3);


第六感裝置(The SixthSense technology)_Pranav Mistry(有中文);


關於動機的迷思_Dan Pink(可選中文);





------------------------------------------------------------------------------------------------------------------------


可互動的物理(1); (2) 星球的大小; 自製低成本互動式電子白版; 大強子對撞機;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Mingoville紅鶴村

我幫幾個有常用電腦的同學註冊了Mingoville紅鶴村
全球有七十萬5-15學生在玩,希望能透過遊戲與互動,讓英語學習更快樂.
(僅管目前只有簡體中文版,大對各位來說,應該不難)
以下是已有帳號的同學, 密碼會email給你們.
JordanHong
IJaneHo
IvyChen
MichaelChang
AlexChou
LuluChai
MelodyMay
MelodyLee
KekeWang

其他也想登錄的同學,請在留言版留言.我再為你開帳號.

^__^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兒童墜樓倍增 在家比例最高

轉載自{[國語日報]: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68018
趙瑜婷/臺北報導

 靠窗戶的沙發,往往隱藏兒童跳躍墜樓的危險。靖娟基金會發現,兒童事故傷害中,墜樓比例高居第二,尤其暑假期間兒童獨處時間多,窗戶或陽臺更應加強防護。此外,中高年級學童常因忘記帶鑰匙而攀爬外牆進入家裡,或掉東西怕責罵自行撿拾而墜樓,呼籲家長不要管教太嚴,應多和孩子溝通。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從九十七年到九十八年兒童墜樓案件增加三倍,以居家發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校園。有六成六在獨處時墜樓,大多是因遊戲冒險或找不到大人,進而攀爬窗戶導致墜落。

 林月琴認為,對低年級以下兒童來說,居家安全很重要。窗戶旁不應擺放容易攀爬的家具,窗戶開口也應小於十公分或四十五度角,並加裝「窗戶安全扣」,多一道防護。

^__^ ~ 各位暑假要注意安全喔. ~

小統計

20080320_2499


20080411_2560


20080526_2719


20080820_2977


20080912_3129


20091227_6904


20100510_9175


20100601_9773


20100714_10764

[轉載]: 從優異到憂鬱~台灣學童煩惱多,最大壓力來自父母?

【本文摘錄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446期】 文/蔡三汝(北市退休教師)

『這個家,我無法再多待一天!』開學第一天,瑪麗背著書包,直接走進輔導室,她的這句話似乎已憋了整個寒假。『我也不想進教室!』瑪莉眼神焦慮的望著我,似乎祈求著收回寒假前對輔導老師的承諾!『老師!您知道嗎?整個寒假,我不曾停止想死的念頭!』一連三句話,我知道半大不小的瑪莉,已經成功的克服自己,度過艱困的寒假。

說瑪莉半大不小,因為瑪莉才五年級,但是她曾經閱覽的書籍,不論數量或內容,都有別於同齡兒童,對事情的看法與表達能力,自然遠遠超越同學之上,加上高窕的身材,成熟得像個小大人,然而白嫩的臉龐卻掩不住孩提的稚氣!

瑪莉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不論靜態的藝文比賽或動態才藝表演,總是一馬當先、號召組隊參賽。記得那年九月教育局主辦的『與局長有約』活動,瑪莉也是輕易取得學校代表資格,並在眾人場合與局長侃侃而談,毫無畏怯!然而自信的外表、優異的表現、響亮的掌聲,卻仍無法排解瑪莉心中的憂鬱與困惑,她的十指已被自己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咬得糜爛疼痛,小小年紀的她,有許多不解、不滿、不快,瑪莉說了很多次:『我的志向是哈佛!』,以瑪莉超越同齡學童的優異表現,無庸置疑她會美夢成真,但她心中的聲音卻是『唯有如此,才能超越父母!』

這是「哈佛」對瑪莉的意義,生在父母學歷顯赫的家庭,給孩子良好示範的同時,也無可避免的為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我慶幸自己父母身世平庸,求學過程從未感受到類似的壓力,而且只要肯努力,就能輕易的超越了父母的成就,父母也深深以子女的表現為榮,然而身處身世不凡的孩子,該如何得到親子關係的平衡與自信呢?

多比家族『親密專欄』載道:「多數父母的付出,是有所求的,希望孩子滿足自己小時候的求學夢,希望孩子滿足自己小時候的富足夢,這些希望會日日月月年年造成雙方一次次的壓力和不滿」,而現實情境中,如筆者所述之案例,亦有因父母高學歷或高成就,學童自我要求而產生的壓力,以及因無法自我實現而造成的抑鬱,這樣看來,當前學童壓力真的不全然來自父母?

班級裡總會遇到像瑪莉這樣各方面都非常優異的學生,身為父母或教師,該如何陪伴這『不一樣』的孩子呢?我想是否該先了解這些資優學生『內在的渴望』?其實資優孩子的成長發展,和一般孩子一樣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喜歡聽到肯定與鼓勵。當資優學生有一般好的表現,不論父母或師長,仍應不吝讚美,讓她(他)感覺到自己仍不停的進步,能看到自己擁有的天賦,懂得欣賞自己的獨特。不要因為期待他們更好,而誤導學生忽略了各自已經具備的部分,否則此類學童的內在將很難得到滿足。

同時由於資優學生的表現出眾,或許更渴望得到同儕間的友情、互助、努力、熱血、……等等,因此輔導其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擁有隨時能分享快樂,亦能分擔憂愁的朋友,這些精神都是正在成長的孩子所渴望的!

^__^ ~ 當你忘記比較時, 你會頓時發現: 世界好美 ! ~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轉載]: 一碗稀飯的故事

【本文摘錄自《戴晨志幽默加油站》推薦《新愛的教育》時報文化】

長久以來,金城的爸媽都在都市裡工作,聽說感情不好,也很少回來南投看金城這「獨子」。每天,念四年級的金城就和阿嬤住在一起,相依為命。

也因沒有父母教導,金城變成一個頑劣的小孩,他在學校裡,常欺負同學;放學時,路邊撿到樹枝,就往人家院子裡丟;有時,甚至撿石頭,莫名其妙地對小朋友亂扔。一天,有個老阿嬤帶著孫子來向我告狀,說金城又拿石頭丟她小孫子……

說真的,我很頭痛,金城沒有父母同住,行為是如此頑劣、乖張,我也講過他好幾次,但都沒用,他還是我行我素。

不過,金城的體育很棒,賽跑都是「第一名」;相反地,我的小兒子手腳不靈光,賽跑都是「最後一名」。所以我靈機一動,就對金城說:「金城,你賽跑那麼棒,你來當老師兒子的『賽跑老師』好不好?」

金城很高興地說「好」!可是我那才念一年級的兒子十分害羞,不肯學賽跑!不過,金城天天很有耐心地,自己跑操場、示範給我兒子看;跑了六、七遍之後,我兒子才肯和金城手牽手、學習慢跑。

一天,金城發高燒,兩天沒來學校上課。

中午,我到菜市場買了一些蘋果,再到金城家探望他。金城,和阿嬤住在一個又黑又暗的屋子裡,他的小床,就擺在客廳的角落,沒有窗戶,沒有亮光。

全身發高燒、躺在客廳小床的金城,一看到我,就開始掉眼淚;而年老的阿嬤也難過地在一旁說:「這囝仔發燒成這樣,我嘛不知要怎麼辦?他爸媽已經半年多沒回來看他了……」

我從來沒看過金城哭泣過,以前他都是頑劣不冥地向人扔樹枝、丟石頭。可是,這孩子,爸媽似乎已經不要他了;他,躺在床上,孤伶伶地,把一張哭泣流淚的臉,轉向陰暗的牆壁!

我靠近金城,蹲下來,摸摸他的額頭,拭去他眼淚,也用涼的溼毛巾擦擦他的臉,並把蘋果放在他的床頭。看著金城,我突然覺得,他不是頑劣、不聽話的壞小孩;他,只是缺乏「爸媽的愛」的可憐小孩啊!

此時,我撫摸著金城的頭,看著他的淚,嘴巴也哼唱著「兒歌」——「藤搖籃,竹搖籃,好像一隻小小的船;小寶寶,閉上眼,快快坐船出去玩!飄大洋,過大海,不用槳、來不用划;小寶寶,閉上眼,快快坐船出去玩……」



不久,咱們南投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學校附近也是極為嚴重的災區,房屋倒了,到處斷垣殘壁,沒水沒電,電話不通,大家也都不敢住在高樓,紛紛跑到空地住帳篷。而我和家人,晚上也捨六樓住家(還好大樓未倒),而暫住在我教室裡。

那時,學校停課,災區一片殘破、荒亂的景象,我們白天也都到處當志工;說真的,班上是不是有小朋友在地震中罹難,我真的不知道!可是,當我偶爾回家時,我聽到電話答錄機中,有一個聲音,打了好幾次來問:

「老師,妳好嗎?……我騎腳踏車到處找妳,都找不到妳……老師,妳好嗎?……」那,是金城的聲音——多麼可愛、多麼溫暖的聲音!



兩天後,金城騎腳踏車到學校來,意外發現我住在教室裡,他好高興;他看我在教室沒有水,就立刻回家,在路邊排隊、要水,然後抬了一大桶水來教室給我。

隔天,當我清晨六點醒來,發現教室外的窗台上,放著一大碗「熱騰騰的稀飯」;正當我查看是誰放了這稀飯時,只見一人影從遠遠辦公室的角落閃過。我沒看見他的臉,但我真心收下他的好意——吃下一碗「熱騰騰的稀飯」!

翌日,清晨一起床,開門,教室外又是一碗「熱騰騰的稀飯」!這次,他不巧被我撞見了,是金城,跟我心中猜想的人一樣!於是我問他:「金城,這稀飯是你拿來的?」金城點點頭。

我又問:「那稀飯是哪裡來的?」

金城不好意思、羞怯地說:「老師……是我早上五點多去跟人家排隊,要來的!」

此時,我的眼眶頓時紅了起來!

孩子,謝謝你,真的謝謝你一大早起床、跟人家去排長長的隊,把一大碗「熱騰騰、充滿愛的稀飯」送來給老師!

這,淡淡的菜稀飯——是我一生中所吃過「最香、最好吃」的稀飯!

◎感動小啟示

教育心理學中,有所謂的「亮點治療」,亦即每個孩子、每個人都有其「生命的亮點」;老師和父母,都必須盡量發覺其「亮點」,並藉此鼓勵他、讚美他、給他有表現的機會,也讓他的生命亮點「更加明亮」!

其實,教育,不就是在「點燃孩子的心燈」、「點亮孩子的希望」嗎?


愛的教育,並不在要求對方「立即改變」;愛,是需要投資的,我們需要投資「關心、耐心與信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亮」與「能」。

因此,每個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被看重、被接納、被肯定」。只要我們有慧眼,就可以將駑馬,變成「千里馬」;只要有耐心、有愛心,頑劣的孩子也可能變成「鑽石」和「珍珠」啊!


^__^ ~ 如果你也能用心看見同學的亮點, 你也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貴人喔 ~

[轉載]: 貌似衛生的--壞習慣

在生活中,常有一些貌似衛生而實際不衛生的習慣和行為,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可大多沒引起人們的重視。

1:用白紙或報紙包食物

一些人,甚至一些食品店,愛使用白紙來包食品。一張白紙,以為是乾乾淨淨的,而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沖洗 過濾,仍含有不少的化學成分,會污染食物。至於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2:用酒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米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75°,而一般酒類的酒精含量在56°以下。所以,用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3:用衛生紙擦拭餐具、水果或擦臉

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街頭巷尾所賣的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並不好,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也在擺放過程中被污染。用這樣的衛生紙來擦拭碗筷或水果,並不能將物品擦拭乾淨,反而在用衛生紙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細菌。


4:用毛巾擦幹餐具或水果

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沖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後,常常再用毛巾擦幹。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乾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目前,城市的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用自來水沖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淨的,可以放心使用,無需用乾毛巾再擦。


5:將變質食物煮沸後再吃

一些家庭主婦就將變質的食物高溫高壓煮過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而醫學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非常耐高溫,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加壓來處理剩餘食物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6:把水果爛的部分剜掉再吃

有些人吃水果時,碰到水果爛了一部分,就把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以為這樣就衛生了。然而,研究微生物學的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了,還是扔掉為好。


7: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牙膏

藥物牙膏對某些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牙膏,會使口腔中的細菌慢慢地適應,產生耐藥性,這就等於藥物牙膏起不到作用了。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定期更換牙膏。

^__^ ~ 知識要驗證, 不能光是"聽說..."~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轉載]: 上帝只給他一隻老鼠

這是一位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
為了理想,他毅然出門遠行,來到堪薩斯謀生。
起初他到一家報社應聘,他認為那裡有他需要的藝術氛圍。
但主編看了他的作品後大搖其頭,認為作品缺乏新意,不予錄用。
和所有出門打天下的年輕人一樣,他初嘗了失敗的滋味。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畫。
可是報酬極低,他無力租用畫室,只好借用一間廢棄的車庫。
沒有比這更艱苦的了!每天工作到深夜的他總這麼想。

尤其煩人的是,每次熄燈睡覺時,
總能聽到老鼠“吱吱”的叫聲和在地板上的奔跑聲。
也許是太累了,他一沾著地板就能呼呼大睡。
就這樣一隻老鼠和一位貧困的畫家和平共處,
倒也使這間廢棄的車庫充滿了生機。
有一天,當疲倦的畫家從畫板上抬起頭時,
他看見昏黃的燈光下有一對亮晶晶的小眼睛,
那是一隻小老鼠。

如果是在幾年前,他會設計出種種計謀
去捕殺那只老鼠,但是現在他不,
一隻死老鼠難道比活老鼠更有趣嗎?

磨難已經使他具備了大藝術家所具有的悲天憫人的情懷。
他微笑著注視著那只可愛的小精靈,可是它卻飛快地溜了,
像個羞怯的小姑娘。窗外風聲呼嘯,可他聽在耳裡如天籟一般,
他感到自己並不孤單,好歹有一隻老鼠與他為鄰,它還會來的。
帶著這種信念,他埋頭工作。

那只小老鼠果然一次次出現。
他從來沒有傷害過它,甚至連嚇唬都沒有過。
它在地板上做著各種動作,表演精彩的雜技。
而他作為唯一的觀眾,則獎給它一點點麵包屑。
老鼠先是離他較遠,見他沒有傷害它的意思,便一點點靠近。
最後,老鼠竟然大膽地爬上他工作的畫板,並在上面有節奏地
跳起舞來。

而他呢,絕不會趕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與它親近的情意。
一段日子後,他們互相信任,彼此間建立了友誼。

不久,年輕的畫家被人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以動物為主的
卡通片。這是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次機會,他似乎看到理想的
大門向他開了一道縫。但不幸的是,他再次失敗了。

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在黑暗裡苦苦思索,他懷疑自己的天賦,
懷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他在思索著自己的出路。

就在他潦倒不堪的某天夜裡,
他突然想起了堪薩斯車庫裡那只爬到他畫板上跳舞的老鼠,
靈感就在那個黑夜裡閃了一道耀眼的光芒。
他迅速爬起來,打開燈,支起畫架,三筆兩筆就畫出了一隻老鼠
的輪廓。

於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動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這樣不經意地誕生了。


靈感只青睞那些肯思考的頭腦,
這位年輕的畫家就是後來美國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
才華橫溢的沃爾特﹒迪斯尼先生,他創造了風靡全球的米老鼠。

誰能想到,曾經在那間充滿汽油味的車庫裡生活過的
一隻小老鼠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卡通形象的原型。
米老鼠足跡所至,所受到的歡迎讓許多明星望塵莫及,
也讓沃爾特﹒迪斯尼名譟全球。

堪薩斯那間充滿汽油味的車庫,沃爾特﹒迪斯尼後來評論它說:
“至少要值一百萬美金。”其實那裡什麼都沒,只有一隻老鼠。
那是上帝給他的。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


^__^ ~ 危機就是轉機, 如果你願意停止抱怨的話.~

[Note]:泰戈爾詩作 --- 人生旅途

轉載:泰戈爾詩作 --- 人生旅途

=====================================



人世行客的身影落在我的作品裡。



他們不帶走什麼。他們忘卻哀樂,



拋下每一瞬間的生活負荷。



他們的歡笑悲啼在我的文稿裡萌發幼芽。



他們忘記他們唱的歌謠,留下他們的愛情。







是的,他們別無所有,只有愛。



他們愛腳下的路,愛腳踩過的地面,企望留下足印。



他離別灑下的淚水肥沃了立足之處。



他們走過的路的兩旁,盛開了新奇的鮮花。



他們熱愛同路的陌生人。



愛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消除他們中途跋涉的疲累。



人間美景和母親的慈愛一樣,伴隨著他們,



召喚他們走出心境的黯淡,從後面簇擁著他們前行。







愛情若被鎖縛,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



愛情若葬入墳墓,旅人就是倒在墳上的墓碑。



就像船的特點是被駕馭著航行,



愛情不允許被幽禁,只允許被推著向前,



愛情的紐帶的力量,是以粉碎一切羈絆,



崇高愛情的影響下,渺小愛情的繩索斷裂;



世界得以運動,否則會被本身的重量壓癱。







當旅人行進時,我倚窗望見他們開懷大笑,聽見他們傷心哭泣。



讓人落淚的愛情,也能抹去人眼裡的淚水,催發笑顏的光華。



歡笑,淚水,陽光,雨露,使我四周美的茂林百花吐艷。







愛情不讓人常年垂淚。



因一個人的離別而使你潸然淚下的愛情,把五個人引到你身邊。



愛情說:細心察看吧,他們絕不比那離去的人遜色,



可是你淚眼濛矇,看不見誰,因而也不能愛。



你甚至萬念俱灰,無心做事。



你向後轉身木然地坐著,無意繼續人生的旅程。



然而愛情最終獲勝,牽引你上路,



你不可能永遠把臉俯貼在死亡上面。







拂曉,滿心喜悅動身的旅人,前往遠方,



要走很長的路。沿途沒有他們的愛,他們走不完漫長的路。



因為他們愛路,邁出每一步都感到快慰,不停地向前;



也因為他們愛路,他們捨不得走,



腿抬不起來,走一步便產生錯覺;



已經獲得的大概今後再也得不到了。



然而朝前走又忘掉這些,走一步消除一分憂愁。



開初他們啜泣是由於惶恐,除此別無緣由。







你看,母親懷裡抱著嬰兒走在人世的路上。



是誰把母子聯結在一起?是誰通過孩子引導著母親?



是誰把嬰兒放在母親懷裡,道路便像臥房一樣溫馨?



是愛變母親腳下的蒺藜為花朵!可是母親為什麼誤解?



為什麼覺得孩子意味著她「無限」的終結呢?







漫長的路上,凡世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娛樂。



一個孩子拉著母親的手,



進入孩子的王國----那裡儲藏著取之不竭的安慰。



因著一張張細嫩的臉蛋,那裡像天國樂園一般。



他們快活地爭搶天上的月亮,處處蕩漾著歡聲笑語的波瀾。



但是你聽,路的一側,可愛無助的孩子的啼哭!



疾病侵入他們的皮膚,損壞花瓣似的柔軟肢體。



他們纖嫩的喉嚨發不出聲音;他們想哭,哭聲消逝在喉嚨裡。



野蠻的成年人用各種辦法虐待他們。







我們生來都是旅人;



假如萬能的天帝強迫我們在無盡頭的路上跋涉,



假如嚴酷的厄運擾著我們的頭髮向前拖,



作為弱者,我們有什麼法子?



啟程的時刻,我們聽不到威脅的雷鳴,只聽黎明的諾言。



不顧途中的危險、艱苦,我們懷著愛心前進。



雖然有時忍受不了,但有愛從四面八方伸過手來。



讓我們學會響應不倦的愛情的召喚,



不陷入迷惘,不讓慘烈的壓追用鎖鏈將我們束縛!







我坐在絡繹不絕的旅人的哀泣和歡聲的旁邊,



注望著,沉思著,深愛著。



我對他們說:



「祝你們一路平安,我把我的愛作為川資贈給你們。



因為行路不為別的,是出於愛的需要。



願大家彼此奉獻真愛,旅人們在旅途互相幫助,」

[Note]: 讀經雜記

好書是這樣的, 不同年紀能讀出不同滋味, 百讀不倦.
經書更如摯友般, 不用經常見面, 卻能一見如故. 感動依舊.
..................................................................
詩經: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
孫子:

百戰百勝,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善出奇者, 無窮如天地, 不竭如江河.
.................................................................

論語: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敏於事, 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

老子:

禍兮, 福子所依;
福兮, 禍之所伏.
.................................................................

水滸:

廣施恩惠, 人生無處不相逢;
多結冤仇, 路窄狹時難回避.
.................................................................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蘇格蘭怪村 不准養小孩

轉載自[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90463

英國蘇格蘭有一個村莊,禁養小動物,甚至連小孩也不准養,不過每家可以養一隻狗。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個村莊環境清幽,不過它規定,只准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居住,小孩不得入住。小孩可以來探望祖父母,不過有次數限制。

此外,村民禁止養動物,包括雞、鴨、兔、鴿、蜜蜂等都不行。

報導說,有媒體形容這個村子幾乎是「怪人村」,不過當地的房地產仲介商則說:「大家誤會了,村民只是希望維持一個寧靜環境。」而且村民可以自由遷徙,覺得規定不合理的人,當然可以離開。

^__^

「水中撈月」的由來


李白是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素有詩仙之稱。特別是他一喝了酒,就詩興大發,常能吟出絕妙的字句。據說,李白在安徽采石磯附近的江面上泛舟飲酒,當他喝得醉醺醺的時候,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美極了,便伸手去撈,一不小心,竟失足跌到水裡淹死了。他的好友們便將他葬在采石磯的山上。
  李白的「水中撈月」,當然「撈不到月」,因為水裡面只有月的影子,所以「水中撈月」的意思說明這件事情是虛空的、虛無的。    。。西遊記第二回,孫悟空問他的師父,什麼叫做「水中撈月」?他的師父就告訴他,月是在天空的,水裡面只有月的影子,雖然你可以看到水裡面的月,可是你卻撈不到,也摸不到。到底總是空的。因此我們對於「水中撈月」這個成語,我們要用它的時候,通常是用在一個人對他的事情,他總是滿腦子的幻想,或者是他沒有辦法完成的這些成果的事情,我們都可以說:你做這件事情,簡直是「水中撈月」。

圖片出處:http://q.sohu.com/topic/45922846
文章出處: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02html/vod02_18.htm

^__^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轉載] 被溺愛兒童沒有感恩心,只曉得佔有








被溺愛兒童沒有感恩心,只曉得佔有(網路文章轉載)
2010/6/8 上午 12:32:30

 被溺愛兒童沒有感恩心,只曉得佔有









有一種病毐,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這個病毐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千禧之子常見被溺愛兒裡症候群這個病毐帶來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0年以後出生的人,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裡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


二○○五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刊出一篇專文:如何終結被溺愛兒童症候群」,文中提到一個案例:她,只有十三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驗,用違禁藥品,自殺過一次,每次離家出走都要好幾天才回去。」


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少女成長於暴力家庭?


事實不然!她的父母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總是細心呵護她,給她一切她所要的,讓她成為家中的「老大」!


這個女孩,正遭受「被溺愛兒童症候群」的侵襲!


 


調查:


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不止英、美國,這股病毒也入侵了台灣。


阿文(化名,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時,媒體不得報導該兒童及少年之姓名)


基隆某國中三年級學生,國小時,他很聰明,父母極度寵愛,一次他欺負同學,老師請父母來學校,她的父親,從BMW 座車下來,就怒氣沖沖直奔導師,母親則穿著水藍色碎鑽小禮服,隨後跟來,父親劈頭說:「我的兒子,我很了解!」


母親再說:「我家阿文很乖,一定有人激怒他,才會欺負人。」


阿文就這樣一直被護著進入國中。


國一時,阿文的學習狀況有了變化。數學老師發現他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請父母來校了解狀況。導師說:「也許他要去檢定一下智力…」話還沒完,阿文父親拍桌:「你腦袋才有問題!」升上國二,父母這時才意識到事態越來越嚴重。


父母決定帶他去鑑定。


鑑定結果出爐,醫生說:阿文是抗拒學習,而且懶惰,造成智力退化。」


夫妻倆回想著過去一味稱讚阿文的結果,


竟讓兒子變成這樣,兩人楞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


過去,人們總高唱「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如今,過多的愛、不當的愛,卻讓孩子們失去競爭力,甚至產生負向性格。


以下六個數據,分別來自二○○一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二○○一年CNN及(時代)雜誌聯合進行的民調、二○○二年美國非營利公共意見研究團體Public Agenda的調查:


1. 80%的人,都認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寵壞了。


2. 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


3. 七五%的人認為,現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4. 只有九%的成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成人有所尊重」。


5. 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學生的行為,認真的考慮離開教職,或他們知道有人因此離職。


6. 也是最驚人的數據:一九八四年時,孩童可以影響父母達五百億美元的消費。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三千億美元。


更進一步推論,父母給孩子的物質享受,比上一個世代整整成長了五倍!(編按:這段期兒童人口數僅成長一五%)


原因有三:


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


二、孩子生得少;


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在溺愛世代的家庭,美國的平均孩子數目已從四個變為兩個;台灣每個家庭孩子數則僅一.一八人,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


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採取寬鬆的教養方式。


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一九八0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


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根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


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0%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


隨著家庭的收入越多,他們到倫敦聽大笨鐘鐘聲、到巴黎塞納河乘船、到尼斯聖馬可廣場餵鴿子的機會就越高。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千禧之子,是歷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兒童,然而,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民主、權威、溺愛、忽視)。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


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


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


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克制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上學台北的大安社區。八歲的Angela,頭髮整齊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劍削過。她的父母常常出國,收入屬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獨生女,從小備受寵愛。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蘇格蘭裙,肯定搭配相稱的素色上衣,襪子樣式絕不會搶走上衣的風采,腳踩的是ELLE童鞋, 連包包款式、該斜背、側背,都有講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連上廁所這件事也不例外。她就讀仁愛國小一年級時,每週二中午,菲傭為她送便當。


只見菲傭迅速的跑進教室、放下便當,牽著小Angela的手,兩人很快來到廁所前的門,「太暗、地上有水、馬桶上有黃漬」的都被淘汰。


如廁完後,菲傭迅速的幫她整理衣服,接著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兩分鐘之久。


Angela的媽媽要求她,學校廁所不夠乾淨,若想上大號,盡量忍住,不在學校上,免得處理不好」,


但一年下來,她還是決定將女兒轉到廁所更乾淨的康橋國小。逢年過節的時候,Angela的媽媽一定認真打點,從接車的阿姨、司機、到外 籍課程 老師、導師等十幾人,都送上高檔禮品。因為這些錢可保證她女兒坐上校車最好的座位,一旦在校有任何異常,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回報、聯絡簿的老師留言也總比別人多得多。


房間有人掃、上廁所有人伺候、出門有人接送,Angela做什麼呢?


常常,她讓自己變成一座雕像,不發一語。她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完全被剝奪了。


不只台北,在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


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


上海的地鐵有三層,最底層是搭車處。


這天,一位爸爸在車站外買早點,他拿著手機,氣急敗壞對著另一頭的太太說:「叫你先去排隊買票啊!上什麼廁所?萬一兒子來不及怎麼辦?」


說著邊掏錢、邊罵、邊揮手叫兒子先去月台等。原來,上海父母為了讓寶貝兒子省時間,夫妻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買早點,一人買票,好讓孩子不用浪費時間,多個十分鐘看書。



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從山西南部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
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司機
先生竟哭出來了。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
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


郭台銘感嘆:小孩一直以為雞腿是他的,連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讓步。這種小孩沒有感恩心,只曉得占有,不曉得失去的滋味。


在紐約長島,有間名為「船塢」的餐廳,門口就曾掛了牌子寫著:「如果你不能控制好你的孩子,請你們不要進來用餐。」


餐廳的規定則是:「No checks, no credit cards, no cell phones ,take screaming kids outside . 不收支票、不收信用卡、不能在裡面打行動電話,把會尖叫的小孩帶出去)」。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 任周文 君分析孩子在社會互動中,最需要的就是「妥協、分享、互動」三種特質,被溺愛的孩子,容易喪失學習這些特質和演練的機會,就容易自我中心。


幼稚園,是社會情境的第一關,被溺愛的孩子因為不具上述三種特質,容易與同儕出現爭執,隨著時間長大,在人際交往上就會產生挫折感。


這個挫折感緊接著會帶來焦慮、憂鬱、拒學,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問題,甚至出現自殺、攻擊性的行為。


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於將「獲得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通病就是「等不得」,當「無法獲得」的情境出現,就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


讓孩子學做家事吧!









^__^

[轉載] :傷痕實驗

今天在國語日報看見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傷痕實驗,感觸良多.

http://www.mdnkids.com/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488




文/馬廣嫻



一個剛上國中的男孩,臉上長了很多青春痘,他難過的告訴母親,

這是他在班上人緣不好的原因。母親說盡了各種理由安慰他,仍然

無法改變他的看法,令母親十分擔憂、沮喪。人緣不好,是因為臉

上長了很多青春痘?這是值得思索的問題。美國做過一個有趣的實

驗,透過這個實驗結果,或許可以提供我們很多省思。



這個實驗叫「傷痕實驗」,目的是觀察陌生人對身體有缺陷的人的

反應,尤其是對「臉上有疤痕」的反應。參與實驗的人被帶入沒有

鏡子的房間,由專業化妝師在實驗者的臉上畫了一道可怕的疤痕。

畫完以後,拿鏡子給實驗者看。並告訴實驗者,為了使疤痕效果持續,

必須塗抹「維持膠」來保持疤痕(其實,化妝師這時已將疤痕抹掉)。



後來,實驗者被派往各醫院候診室,任務是觀察人們對於臉上有疤

痕的人的反應。當實驗者回到實驗室,回報觀察結果時表示,他們

臉上有疤痕時,人們對他們的態度比較不友善,而且總是盯著他們

的臉看。



其實,實驗者臉上的疤早就被擦掉了,他們還是原來的自己,外表

沒有不同,可是為什麼他們會覺得臉上有疤痕使別人對他們不友好呢?



因為,這群實驗者早就相信人們對於臉上有疤痕的人不懷好感,是

心理的傷疤影響了他們的感覺和判斷;所以當實驗者誤認自己臉上

有疤痕的時候,就會做出別人會盯著他的臉看、對他粗魯無禮、不

友善的錯誤結論,這就是負面信念的影響。



負面信念又從何而來呢?它來自於每個人小時候所接觸的人和環境。

以這個長青春痘的男孩為例,他的父親由於愛子心切,所以總是用

否定的語言來教育他,比方:為什麼別人做得到,你卻做不到?

為什麼到現在你還是沒進步?為什麼妹妹可以考好,你總是考不好……

這些話早在孩子的心裡烙下傷痕,把自己和「我不夠好」畫上等號,

讓心理傷痕跟著他一起長大,進而影響他對自己的感覺和判斷,導

致他認為「因為長了很多青春痘」,他的人緣才不好;日後,他也

會習慣的以「我就是比別人笨、我就是不會講好聽的話、我就是條

件不如人」等理由,來回應小時候烙下的「我不夠好」的心理傷痕。



《用腳飛翔的女孩》的作者蓮娜.瑪莉亞天生只有一隻腳,而且沒

有手臂。她的父母從小把她當正常人一樣教育,因此她從來沒有感

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有一次在上學途中,一個同學故意要給她難

堪,用譏諷的話說:「早安!只有一隻腳的女孩。」沒想到她竟帶

著爽朗的笑容回答:「早安!兩隻腳的女孩。」



當心中沒有傷痕,即使身體殘缺,心靈仍是完整的;即使別人惡意

中傷,也無傷於自己。如果心早有傷痕,即使一點點的疤痕或青春

痘,一句話或一個眼神,都會覺得那是別人不友善,或是不喜歡

自己的原因。



所以,是疤痕有問題,青春痘有問題,還是自己的心早就受傷了?

生命是你相信什麼,就會呈現什麼結果。你怎麼看自己,別人就

怎麼看你。





朋友,你怎麼看自己﹖



=======================================================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多年前讀的一篇訪談,敘述西藏的小活佛如何

被找到?如何被教育?有沒有可能找到的不是真的活佛...,答案出

乎意料,其中一為高僧這麼說:任何孩童都可以是活佛,從小與多位

道行修養均高的僧人共同生活學習,常年在眾多信徒的虔誠的崇拜下,

很難有孩子不成材的.通常他們也都相信自己所肩負的使命,竭力

學習成為信眾眼底的活佛.



有一位有好多孩子的忙碌母親,正在洗一家子的碗,

一邊問那跳了好久,沒一刻閒的孩子: "你在做什麼啊?"

孩子天真的說: "我正在練習跳躍啊,我要跳上月球去."

(假如是你,你如何回答?)

那位母親說: "多麼棒的點子,加油吧!"



如果那位母親說: "這樣跳,好危險,快停下來." 或者

"說那什麼傻話,人怎麼可能一跳就跳上月球"...

那麼,第一位登陸月球的人類就不會是阿姆斯壯了.



沒錯,那位教育水平不高,卻總是對自己孩子保持正向態度的母親,

就是阿姆斯壯的媽媽. 所以,請以正面的態度,相信你的孩子是可

以成大器,這大器不見得是我們可預見的未來;這大器是他自己想

要追求的夢, 而不是你為他鋪好較少挫敗的路. 他是可以的,只要

你相信他可以,他就能擁有他自己的幸福人生.



^__^

[轉載]: 我國教育上的重大問題_by李家同

「我國教育上的重大問題」殘害國家發展的教育:李家同




2007/07/05 01:54





這是暨南大學李家同教授對教改的看法及補救措施,非常切合實際


六大問題
(1)學生程度上的嚴重落差。
(2)技職體系教育的衰退。
(3)廣設高中職和大學。
(4)公立學校太少。
(5)學生所接受的通識教育太差。
(6)學生的體能太差。


(1)學生程度上的嚴重落差


我國雖然號稱教育非常普及,其實學生程度相差的距離非常大。
   以高中學力測驗為例。
   進入建中,一女中,台中一中,高雄中學,最低270分。
   進入台北市公立高中230分。
   一所鄉下國中的年平均學測110分。
   一所極為偏遠地區國中的平均學測是77分。
   我們其實產生了大批毫無競爭力的公民。


(2)技職體系教育的衰退


我國過去一直非常重視技職體系的教育。
   工業發展一定需要優秀的技職人員。
   要製造大型噴射機至少有90%的工作人員都是要技職人員。
   世界上最昂貴的勞斯萊思汽車也是靠技職人員打造的。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工業全部靠工學院畢業生的。
   但是政府卻有一個使專科學校〝昇級〞的政策。
   凡是專科學校辦得好的,就可以昇為技職學院。
   凡是技職學院辦得好的,就可以昇為科技大學。
   凡是科技大學辦得好的,又可以昇為大學。
   這種政策充分表明國家不重視技職教育。
   這種政策使很多產業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也使很多學生接受不恰當的教育。


(3)廣設高中及大學


                             民國71年             民國91年
出生人口數             41萬                      26萬
大學入學名額           3萬九千              23萬
碩士班名額                      3千4百           4萬
我國的大學一共有152所之多


花蓮縣有8800個高中員額。
只有5500人從國中畢業。
這種膨脹的結果是很多學校招生不足。
也使很多本來不夠資格入學的學生進入了高中和大學。


(4)公立學校太少


   百分之三十的高中以上學生進入公立學校。
   百分之七十的高中以上學生進入私立學校。
   私立高中的學費,每學期至少35000元。
   私立大學的學費也是國立大學學費的一倍。


但是私立學校教育的品質比不上公立學校,以師生比為例。
   私立大學的師生比為1:30。
   國立大學的師生比為1:13。


最嚴重的問題:
   高收入的孩子多數可以進入便宜的公立學校。
   而比較低收入的孩子多數只能進入昂貴的私立學校。
   這樣這種情形完全違反社會正義。


使得國中生一定要拼命努力,來爭取進入公立高中。
也使得高中生拼命努力來爭取國立大學。
只要只有少數的學生可以進入好而便宜的公立學校,我國學生永遠會感到昇學壓力。
任何昇學方式的改變都不可能減輕學生壓力的。


這是教改的一大盲點:沒有注意到學生壓力的來源。
這種違反社會正義的現象,也使我國有些窮小孩子在國中時代就放棄了學業。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無法進入公立高中職,也無錢唸私立高中職。


(5)學生人文素養的普遍低落


我國大學生中,只有少數人有很好的人文素養。
我國各級學校的老師都在教室中只注意專門的知識。
絕大多數的管理學院學生不知道恩隆案。


(6)我國學生體能太差


我國幾乎可以完全不重視學生的體能訓練。
我國學生的體能絕對低於歐美學生的體能。


為什麼我國會發生這些教育問題?
最大的原因:我國的教育制度漠視弱勢團體。


證據


(1)不論常態分班,或是能力分班,功課不好的同學一向不被重視。


(2)政府並沒有對於國小及國中教育的品質管制,任何學生都可以畢業。
   如果學校學生成績普遍低落,政府不會有任何懲罰。
   美國有一個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對於學生表現不好的學校,會加以懲罰。
    (2002年1 月生效)


(3)城鄉的義務教育經費相差甚遠。
   法律規定義務教育由地方政府負責。因此大城市的孩子可以享受到較好的教育資源。


(4)多元入學使弱勢孩子大吃其虧。因為窮孩子根本無能力辦理甄試。


(5)英文教育的政策失當,使窮小孩大吃其虧。
    (a)國中一年級的英文教科書忽然變難。
    (b)偏遠地區的小學根本沒有足夠的英文老師。
    (c)有錢的小孩子可以經由補習班或家教來增強英文能力.


國中時期的英文程度落後,就註定了學生以後。


(6)學習單制度都是忽視了弱勢學生所遭遇到的困難。


(7)很多老師要求學生上網查資料,也表示弱勢團體學生的情況被忽視。


(8)教改人士一直強調要快樂學習,也表示他們不瞭解弱勢團體的孩子一直都很快樂,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壓力。


(9)教改人士始終不過問多數人必須進入昂貴的私立學校問題,因為他們的孩子都進入了公立學校。


(10)極容易的課本,極難的考題。窮孩子沒有能力補習,喪失了競爭力。



我國教育的另一危機是大家不敢反對〝改革〞

證據:


(1)建構式數學:荒唐之至。
(2)統整教學


教育部推出這些改革之時,並未解釋。
但中小學老師也沒有質疑。
我國的教育部一再強調要在教育上自由化,卻永遠堅持全國統一的〝教法〞。
建構式教學就是一個例子。
教改人士常常喜歡大幅度地改革。
但不顧改革是否可行。
統整式教學是一個例子。
   將物理,化學和生物混在一起教,毫無道理。將幾何和代數混在一起教,更加是毫無道理,在國中教電腦的原理,荒謬絕倫。
很多改革號稱改革,其實完全是換湯不換藥。
   多元入學就是一個例子。
   因為無論如何多元,其實學生仍然必須用功。而且聯招仍然存在。
   只是取才的方式光怪陸離,很少人弄得懂而已。


對於教育上幾個建議


建議(1):徹底改善公私立學校平衡的問題,在美國,公立學校照顧了所有的弱勢學生,私立學校照顧了有錢人子弟。
我國正好相反。
   我們的公立學校只照顧功課好的學生。
   而功課好的學生又往往來自比較富裕的家庭。
   我們的私立學校反而似乎是為弱勢團 體而設立的。
歐洲和加拿大根本很少私立大學的。
   我們一切惟美國是瞻,強調私立大學的重要性。但我們卻使我們的私立大學扮演完全不該扮演的角色。
   我們又同時不照顧弱勢學生。


建議(2):確立教育品質管制的機制。
   過去國小和初中都有留級制度。
   目前國小和國中幾乎沒有任何品質管制的機制。
   這種情形使很多學生雖然進入高中,甚至大學,卻毫無競爭力。
   對國家而言,這是很大的損失。
要有教育上的品質管制,我們必須有一種全國性的會考。
   會考的題目必須非常簡單。
   其目的應該是找出有多少學生是不夠好的。
一所國小國中的辦學成績應該由後段班有無進步來決定。而不能由產生了多少程度高的學生來決定,每一位老師都應該以將程度不好的同學教好為榮。


建議(3):政府必須幫助弱勢學生。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大學生。
        博幼基金會的經驗。


建議(4):政府必須徹底檢討國小國中的英文教學。
   絕對不能讓英文程度的雙峰現象繼續存在。最重要的是確定小學應有的英文程度,也一定要確定每一所小學有足夠的英文老師。


建議(5):徹底改變中小學教科書的模式。
   教科書必須解釋清楚。
        有大量的例子。
        也有大量的習題和解答。
政府官員絕對不能再只注意英文程度好學生的作秀,而要注意那些完全不懂英文的同學。


建議(6):老師必須鼓勵學生看書。


建議(7):老師一定要能使同學大量吸收書本以外的知識。
        尤其要有足夠的國際觀。


對於弱勢團體的學生,特別要注意他們的人文素養。
        舉例:強迫他們養成看書的習慣。
                  強迫他們關心時事。(特別是國際新聞)


建議(8):注意學生的體能。



[轉載]:發表一篇符合 TED 水準的演說

轉載自:<商業>:http://www.businessweek.com/smallbiz/content/jun2010/sb2010061_747229.htm

發表一篇符合 TED 水準的演說 – 第一部

我們從 TED 年度大會中那些舉足輕重的人身上搜集而來的建議,將幫助你改善你的演說水準。


果你不熟悉TED,這是一個招集全球傑出人才的年度盛會,在大會中他們會就各式各樣的議題彼此交換意見,並且希望能藉此改變世界。儘管TED向每位參加者
收取驚人的6000美元入場費,但是一般民眾可以在它們的網站上免費收看演說。 這些演說通常可以激發思想,在引人入勝之外也相當啟發人心。
加上演說方式一流,任何要發表演說的人最好都要效法他們。

TED出名的一點就是演說者必須嚴格遵守18分鐘時限。用意是
要讓演說保持簡單明瞭。 或許18分鐘對你的議題來說不太夠,但請記得這些TED演說者所討論的都是極有可能改變世界的議題。
如果全球最強的電腦系統發明者,可以用18分鐘分享如何將人類整體的知識電腦化和搜尋化,那麼你實在沒有理由還需要如此多時間來說你要說的話!
如亨利索羅曾說過的:「我們的生命被細節浪費了……簡化、簡化!」

下一個重點就是選擇你熱愛的主題,你的演說才會充滿熱
情和啟發性。在 TED
大會裡,誰說了什麼話並不重要,這些演說者之所以會讓人感覺如此有力,是因為他們確實在乎他們所選的領域,並且通常花了很多年時間沉浸在他們所分享的主題
中。 如果你想呈現一篇吸引人的演說,那麼你就必須真誠地對於有機會可以分享你所知道的事物感到興奮。



<businessweek>Giving a Presentation Worthy of TED V Part 1

Here
are some pointers, gleaned from talks by influential minds at the
annual TED conference, to help you improve the presentations you give.

If
you are unfamiliar with TED, this annual conference brings together the
brightest minds out there to share ideas on a wide range of topics they
hope can help change the world. While TED charges people a whopping
$6,000 each to attend the actual event, videos of the presentations are
made freely available on their website. The presentations are generally
thought-provoking, fascinating and deeply inspiring. What is more, the
delivery is superb and anyone who has a presentation to give would do
well to emulate them.

One area that TED is well-known
for is the 18-minute time limit it rigidly keeps. The lesson here is to
keep your presentation brief. While 18 minutes may perhaps not sound
like a long amount of time for your purposes, just remember that TED
speakers are touching on ideas that are potentially game changing. If
the creator of the most powerful global comput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
can fit into 18 minutes a talk on making the entirety of human
knowledge computational and searchable, then theres no reason why you
should need that much time to say what you have to! As Henry Thoreau
once said, "Our lives are frittered away by detail... Simplify,
simplify!"

Next, it is important to be passionate about
the topic you choose, so that your presentation is exciting and
inspiring. At TED, it doesn matter who is giving a talk about what, the
speakers come across powerfully because they truly care about their
chosen field and have often spent years obsessing about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If you are going to give an impressive talk, you need to
be genuinely excit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hare what you know.



[More]

「破天荒」的由來


「破天荒」是指的湖南荊州這個地方,
每年有許多舉子到京裡頭去考試,可是
卻沒有一位能夠考上,大家就叫這個
「天荒」。後來有一位姓劉的書生,
他到京裡頭去考,竟然被他考上了,
打破了過去沒有考上的這個天荒,所以叫做破天荒。

我們今天凡是對於開創的例子,過去所沒有的,我們
都可以叫做「破天荒」。譬如說:這個人他從來不喝酒,
今天居然破天荒了,喝了一大杯酒。

^__^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世界第一款飛天車即將量產

[轉載自]http://weird.cybertranslator.idv.tw/

由美國特拉佛吉亞 (Terrafugia) 公司設計製造的世界第一款陸空兩用飛車「特拉佛吉亞變形車」(Terrafugia Transition) 即將進行量產,售價194,000美元 (台幣624萬元)。

相信所有因交通堵塞而被困在馬路上的駕駛人都希望自己的車能夠長出翅膀飛起來。特拉佛吉亞變形車恰好能滿足人們的這項需求。只需按一下按鈕,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馬上伸展出兩側的折疊翼,變形為一架小型飛車。

雖然一般汽車必須裝備的安全氣囊、防撞保險桿等安全裝置使特拉佛吉亞變形車的重量超出了小型飛機的重量,但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FAA) 特別賦予這款飛車豁免權,使它不受重量限制。駕駛人只需有20小時的飛行記錄,即可獲得執照,駕駛飛車在天上飛行。

194000美元的高昂售價讓許多人無法擁有這種夢想中的飛車,為此特拉佛吉亞公司網站上特別推出一款紙質飛車模型,售價只要4美元 (台幣不到130元),讓財力無法負擔的人也能過過乾癮。

^__^ ~ 說不定各位以後上班的交通工具是變形金鋼呢 ~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找兒子 登廣告30年


轉載自:【人間福報】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88705

「兒啊,你在何處?」美國華盛頓州一名六十五歲婦人,連續三十年在報紙分類廣告刊登「尋人啟事」,想找當初送人領養的兒子,如今終於母子團圓。

住在華盛頓州塔科馬(Tacoma)的婦人佩蒂‧蘭敦(Patty Langdon),在當地報紙《新聞論壇報》廣告部門工作。過去三十年來,她每年都會在《新聞論壇報》分類廣告欄刊登尋人啟事,想尋找一出生就送人領養的親生兒子。

佩蒂‧蘭敦接受媒體訪問,回顧當年情景時憂傷地表示,生下小孩的時候她不過二十二歲,也沒有謀生能力,「我跟父親住在一起,他很嚴,他讓我把小孩送人領養」。

然而,每年只要一到四月十九日兒子生日這天,她都會忍不住哭泣,每年的母親節她也都會跑去躲起來。長達三十年,每年都刊登一次尋人啟事,如今終於有好結局。

住在華盛頓州雷希(Lacey)的四十三歲男子陶德‧史密斯(Todd Smith)說,前陣子他突發奇想,隨手查查有沒有人是跟他同年同月同日在塔科馬綜合醫院出生,純粹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根本沒有想到要找親生母親」,「因為我擔心結果可能會讓彼此失望」。

無心插柳柳成蔭,陶德竟然在搜尋結果最上方的第一筆資料,看到「名叫陶德‧蘭敦的小男嬰,四十三歲生日快樂,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九日,我一直都愛著你,你的親生母親佩蒂‧蘭敦。」

驚訝的陶德於是帶著妻子,循線找到住在塔科馬的佩蒂。佩蒂笑著說,兒子突然來按門鈴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快遞人員呢」。母子溫馨重逢,佩蒂緊緊盯著陶德,彷彿有一世紀之久。

接下來,陶德將安排佩蒂與養父母、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聚餐,彌補親生母親過去未能參與的一切。佩蒂激動地說:「到現在我還是不敢相信,我們真的找到了彼此…我不再感到寂寞了…」


轉載自:http://tacoma.komonews.com/content/classified-ad-lost-son-answered-after-30-years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