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轉載]: 網路小孩—當X世代父母遇上N世代小孩(中)



                                                出處:親子天下

既期待又恐慌

 


美麗的學習新世界還在萌芽階段,網路衍生出來的新型犯罪、


與日俱增的危險,卻已快速蔓延全球。對每一位父母、教師


而言,眼前最急迫的焦慮,不是教小孩如何跟上網路新科技


的學習風潮,而是如何保護他們,避免線上遊戲的成癮、網路


霸凌、不知名網 友與虛擬社交衍生的危險與犯罪……


 


其中保護網路隱私權,是全球一致的關切。不論在美國最大


青少年社交網站、每週增加五十萬會員的My Space,歐洲最


大中學生網站SchuelerVZ (已連結五百萬名十二歲以上的


青少年),或台灣雅虎、無名小站,N世代開放自己的程度,


令父母老師目瞪口呆。


 


許多孩子將自己和別人瑣碎的資訊張貼上網,從自己的心情


到清涼照片。更多孩子「寫部落格好像寫日記」,把最私密


的自己和全世界分享。他們也許只是單純的喜歡 分享,但


是卻沒想到在網路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Google會留


下永遠備份。而且有各種人懷抱各種不同的目的,有辦法


窺視你的私密世界,查到你的個人瑣事。


 


連善用網路擄獲年輕選民之心 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在最


近一次對中學生演講時提醒,「要小心你放上Facebook


東西,這是一個You Tube時代,不論你在做什麼,這些


訊息都會在你人生某個階段再被提起。」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六二%的雇主除了看應徵者履歷表,


還會上交友網站去看他們張 貼的圖文,四分之一的雇主因


此刷掉應徵者。曾經在競選過程中深受科技之害的歐巴馬


痛定思痛,「在Facebook犯的錯誤,的確會在日後找你


麻煩。」


 


網路霸凌是目前一個極具殺傷力的變調,超越性別、年齡和


社經階級,對青少年的危害程度甚至高於一般認為的網路色


情資訊。


傳統的霸凌行徑一直存在於校園內外,但透過手機連上網路,


加害者輕易擁有數百萬的線上觀眾(旁觀者)。幾乎每個星


期,都有青少年將欺凌同學,甚至老師的事情,利用一連串


匿名的簡訊、電話、照片、影片,張貼在網路上。根據「i-


Safe」組織針對美國四到八年級學生的統計,有四二%認為


自己曾被網路霸凌過,五三%曾經在網路上對別人說過「惡


毒或傷人」的話。更令人擔心的是,半數以上的孩子沒有把


被霸凌的經驗告訴父母或任何一位成人。


 


網路霸凌絕非無傷大雅的惡作劇,被欺凌的孩子身心和人格


發展都受到傷害。目前在台灣網路嗆聲文化氾濫,後果也令


人擔憂。


 


網路發展的黑暗面,讓網路光明的許諾,蒙上一層陰影,也


讓家長陷入教養的兩難,究竟該放手,還是管束?管束到什


麼程度才合理適切、有效果?


 


面對一個充滿許諾、也危機四伏的新未來,每一個擔負教養


與教育的成人,必須要有四大前提認識:









基本認識一: 防堵,不如準備


 


焦慮和恐慌,讓很多 家長 老師聞電腦色變,視網路為洪水


猛獸,希望一聲令下就全面圍堵、禁止。但網路科技是必


然的趨勢,擋也擋不了。


 


朱學恆舉例,在google上查「色情守門員」,查到筆數


最多的反而是「如何破解色情守門員」。號稱宅男教主,


從小在電腦陪伴下長大的朱學恆,十月下旬將成為新手


爸爸。他逆向思考的呼籲,使用網路,不但不能禁止,反


而應該要提早開始、提早學習。父母要花力氣陪伴、教育,


讓他知道真正的危險,讓小朋友「夠懂」,知道如何保護


自己。(2.)


 


「你一直禁止他,覺得是為他好,但五年以後再用,是不是


真的比較好?你等於把你的孩子在未經訓練的狀況下,放到


一個都是鯊魚的海裡面,你的孩子卻不知道怎麼防護自己,」


朱學恆說。「所有的新發明,剛開始都會讓人恐慌,因為不


知道它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台灣雅虎總經理洪小玲觀察,


「家長因為不了解,所以會把壞的那個部分想得很大。」


小玲認為,「網路不好的東西,和我們實體社會的都一樣,」


重要的是家長要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去了解、去關心孩子。


 


【註2.】與我們同為島國的紐西蘭,其教育理念可供我們參考。該國


教師在教孩子划船時,第一堂課是教孩子如何翻船、入水後如何保持


鎮定、如何將船再翻回來,而非要孩子離水遠一點。網路的花花世界


也如同大海,可能吞噬我們的下一代。然而,教他獨立的求生技能


才是我們該做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