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轉載]: 從優異到憂鬱~台灣學童煩惱多,最大壓力來自父母?

【本文摘錄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446期】 文/蔡三汝(北市退休教師)

『這個家,我無法再多待一天!』開學第一天,瑪麗背著書包,直接走進輔導室,她的這句話似乎已憋了整個寒假。『我也不想進教室!』瑪莉眼神焦慮的望著我,似乎祈求著收回寒假前對輔導老師的承諾!『老師!您知道嗎?整個寒假,我不曾停止想死的念頭!』一連三句話,我知道半大不小的瑪莉,已經成功的克服自己,度過艱困的寒假。

說瑪莉半大不小,因為瑪莉才五年級,但是她曾經閱覽的書籍,不論數量或內容,都有別於同齡兒童,對事情的看法與表達能力,自然遠遠超越同學之上,加上高窕的身材,成熟得像個小大人,然而白嫩的臉龐卻掩不住孩提的稚氣!

瑪莉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不論靜態的藝文比賽或動態才藝表演,總是一馬當先、號召組隊參賽。記得那年九月教育局主辦的『與局長有約』活動,瑪莉也是輕易取得學校代表資格,並在眾人場合與局長侃侃而談,毫無畏怯!然而自信的外表、優異的表現、響亮的掌聲,卻仍無法排解瑪莉心中的憂鬱與困惑,她的十指已被自己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咬得糜爛疼痛,小小年紀的她,有許多不解、不滿、不快,瑪莉說了很多次:『我的志向是哈佛!』,以瑪莉超越同齡學童的優異表現,無庸置疑她會美夢成真,但她心中的聲音卻是『唯有如此,才能超越父母!』

這是「哈佛」對瑪莉的意義,生在父母學歷顯赫的家庭,給孩子良好示範的同時,也無可避免的為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我慶幸自己父母身世平庸,求學過程從未感受到類似的壓力,而且只要肯努力,就能輕易的超越了父母的成就,父母也深深以子女的表現為榮,然而身處身世不凡的孩子,該如何得到親子關係的平衡與自信呢?

多比家族『親密專欄』載道:「多數父母的付出,是有所求的,希望孩子滿足自己小時候的求學夢,希望孩子滿足自己小時候的富足夢,這些希望會日日月月年年造成雙方一次次的壓力和不滿」,而現實情境中,如筆者所述之案例,亦有因父母高學歷或高成就,學童自我要求而產生的壓力,以及因無法自我實現而造成的抑鬱,這樣看來,當前學童壓力真的不全然來自父母?

班級裡總會遇到像瑪莉這樣各方面都非常優異的學生,身為父母或教師,該如何陪伴這『不一樣』的孩子呢?我想是否該先了解這些資優學生『內在的渴望』?其實資優孩子的成長發展,和一般孩子一樣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喜歡聽到肯定與鼓勵。當資優學生有一般好的表現,不論父母或師長,仍應不吝讚美,讓她(他)感覺到自己仍不停的進步,能看到自己擁有的天賦,懂得欣賞自己的獨特。不要因為期待他們更好,而誤導學生忽略了各自已經具備的部分,否則此類學童的內在將很難得到滿足。

同時由於資優學生的表現出眾,或許更渴望得到同儕間的友情、互助、努力、熱血、……等等,因此輔導其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擁有隨時能分享快樂,亦能分擔憂愁的朋友,這些精神都是正在成長的孩子所渴望的!

^__^ ~ 當你忘記比較時, 你會頓時發現: 世界好美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