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書單]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 作者:張炳惠

  • 出版社:核心文化

  • 出版日期: 2006年08月01日

  •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867191943

  • 裝訂: 平裝


資料來源: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7401



內容簡介:



當媽媽們仍斤斤計較著一兩分的成績,為了沒拿到第一名而責備孩子時,教育專家張炳惠博士卻說,對孩子而言,學習固然重要,但重點不是在成績或名次,而在於是否學習到了對未來而言,具有關鍵性影響的「九大基本力」。

  一旦擁有幸福力、領導力、失敗力、自制力等九大基本力,孩子的學業成績沒問題,人際關係沒問題,情緒管理沒問題,自我管理沒問題,在十年二十年後,到了社會上,更能成為讓孩子邁向成功的絕佳武器!


  而九大基本力的培養,關鍵就在媽媽身上,因此,張炳惠博士更進一步的提醒為人父母者,應暫時將專注在孩子成績目光移開,回歸自己本身,好好思考身為父母的自己,能為孩子做到的是什麼?


  更明確的指出,身為父母應具備的七種智慧,除了要求孩子外,也應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成為了孩子前進的絆腳石,讓孩子對學習畏懼,甚至不再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常常,扼殺孩子前進動力的,就是父母!


  因此,只要媽媽有1%的改變,孩子的成長將突飛猛進!


作者簡介


張炳惠博士


  1932年李承晚政府時期,曾任職過國務總理等的故張澤商總理的第三個女兒。


  十九歲時踏上留學之路,並拒絕當時為國內第三代富豪的家裡一切支援,抱著多賺一塊美金,就是多愛一分祖國的決心半工半讀。


  1958年於茲堡克大學取得歷史學碩士,1964年於喬治他思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之後在夏威夷大學等教授歷史學。


  不僅如此,她還在美國境內設置了異種語言教育系統,她所編纂的異種語言教科書被許多學校訂定為教材。


  1986年至1993年期間,在日本引領日本國際教育開發協會等,於美國和日本等地擔任了40多年的教授。


  2003年她與當時喪妻並獨自扶養三個孩子的丈夫相遇,克服無數的艱難辛苦,並把三個孩子培養成卓越優秀人物的故事編撰成《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出版。


  這本書至今已帶給40多萬家長們深刻感動,目前其版權已外銷至日本、中國、臺灣等地,並以當地的語言出版,儼然成為世界暢銷書籍。





目錄


Chapter 1 讓孩子成長為大樹的力量

具備基本力的孩子會成功

您是什麼樣的父母呢

給至今依然認為學業能力是人生全部的媽媽們

二十一世紀我們的孩子必要的能力

——韓國式的家族主義會培育出領導人才

父母應先具備基本力


Chapter 2左右孩子百年人生的九種基本力

失敗力——走向成功的橋樑

哲學力——培養一個會思考的孩子的第一步

幸福力——培養可以自我變成幸福的能力

領導力——領導的首要條件,擁有為他人著想的力量

讀書力——培養閱讀世界的眼光

喜歡閱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溝通(communication)力——總體基本力的搖籃

成為有效的溝通(communication)其五階段的對話方式

英語力——地球村時代,生存的基本條件

經濟力——開啟安定未來的鑰匙

自制力——可以做不想做的事的力量


Chapter 3 給為孩子百年人生思考的父母的七種智慧

1. 設想孩子的十年之後

2. 比起前衛教育先要引誘完整教育

3. 先從孩子們喜歡的事物著手

4. 讓孩子的心與你相同

5. 善用生活中的一切成為教材

6. 真心誠意的讚美

7. 區分訓勉(discipline)與責罵(scolding)


Chapter 4 張炳惠博士的SOS教育處方

——媽媽們最疑慮的30個排行榜問題集

  學業能力

1.集中不足

2.是否要教孩子韓文?

3.孩子很不喜歡讀書

4.孩子對數字概念格外薄弱

5.如何善用電腦?

  習性&習慣

6.因為是獨子習性很不好

7.孩子需要懲罰嗎

8.如何改善不好的飲食習慣

9.孩子太過於喜歡看電視

10.孩子說謊

11.如何培養孩子整理東西的習慣

  社會性

12.孩子會認生

13.孩子非常自私

14.孩子會打朋友

15.孩子太小心眼

16.孩子非常執著第一

  家族關係

17.孩子不在乎爸爸媽媽的話

18.孩子只喜歡媽媽,不喜歡爸爸

19.老大討厭弟弟或妹妹

20.所有兄弟姊妹中,只對一個孩子有情感

21.由於弟弟太聰明導致哥哥很辛苦

  私教育

22.想要送孩子去音樂學院

23.評量學習具有效果嗎?

24.孩子需要送到補習班嗎?

25. 對私教育費用感到很有壓力

  興趣&發展

26.早期留學對孩子教育有效果嗎?

27.如何能知道孩子的興趣?

28對於孩子將來的發展,需要和學校的老師商量嗎?

29.孩子只期盼僥倖

30.想把孩子送往英才學校

收場白 養育子女永遠不可能「為時已晚」

[書單] 蘋果橘子經濟學



資料來源: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7164



內容簡介:





一顆蘋果,用經濟學的剖刀切開,裡頭竟然是橘子。

一種全新開發的經濟學──

用最有趣的問題剝解所有事物隱藏的一面

「全美國最有趣的腦袋」所引發的蘋果橘子效應──31國語言版本

美國原著狂銷900,000冊,持續47週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



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但嚴重缺乏有趣的問題。李維特──經濟學界的印第安那瓊斯,他發掘了許多看似幽默怪誕,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問 題」,比方說:墮胎合法化何以能降低十五年後的犯罪率?小學老師與相撲選手為何有個作弊的通性?從游泳池每年殺死的小孩比槍枝來得多的數據,怎麼推論出理 想父母的條件?三K黨和房地產業務員有何相同特質?販毒既然好賺,為何毒販還是窮得只能跟他母親住在一起?這些探討議題極有可能創立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並影響最近十年的經濟學動向。


  本書的目標在於探尋每件事情背後隱藏的一面,剝去現代生活的一兩層表皮,觀察內部的運作狀況。因此作者發 明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蘋果橘子經濟學,像是一顆蘋果,用經濟學的剖刀切開,裡頭竟然是橘子。這種剖刀憑藉的是經濟學裡俯拾皆是的工具,不同的只是改從 最有趣而關鍵的點切入。




作者簡介


Steven D. Levitt

哈佛大學學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獲獎無數,其中包括美國學術界譽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搖籃的約翰?貝茲?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每兩年頒發給美國四十歲以下最優秀的經濟學者)。


   很少人像李維特一樣,四十歲不到的年紀就能成為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講座教授。芝大經濟系是經濟學的重鎮、諾貝爾獎的搖籃,能在此任教都是頂尖的學術菁 英。讓人稱奇的不只是他的年紀與學術成就,而是他對於經濟學的詮釋方式。他對經濟學的研究絕非謹守正統方式。他看待事物的角度與其說是學術性,毋寧更像聰 明而好奇的探險家。






摘錄第五章怎樣才算完美的父母?(陳素珍老師整理分享)

     Q1.手槍與游泳池,哪一個比較可怕?


Q2.天生?還是教養?哪個能能讓孩子出人頭地


Q3.選學校有那麼重要嗎?


Q4.父母「是」什麼VS.父母「做」什麼


Q5.根據ECLS 的研究資料,以下16個因素其中8個與考試成績高度相關關係有正有負,其他8個則沒有什麼影響。(猜猜看?結果和你想的不太一樣甚至相反)


1. 父母教育程度高


2.家庭關係親密


3.父母社經地位高


4.最近搬到較好的社區


5.母親生第一胎時三十歲以上


6.母親在小孩出生後到上幼稚園前沒有上班


7.小孩出生時體重偏低


8.小孩參加過學前輔導(Head Start


9.父母在家中說英語


10.父母會定期帶小孩上博物館


11.小孩為領養


12.小孩常挨打


13.父母參與學校家長會


14.小孩常看電視


15.家裡有很多書


16.父母幾乎天天唸書給小孩聽


父母在某些層面相當重要(但其中大部分在小孩出生時早已決定),在某些層面卻全無作用(但偏偏是他們常會操心的部分)。父母想盡辦法幫助子女出人頭地,即使這種努力---例如取個好名字---可能是白操心一場。





該研究結果顯示,16個因素中:


正相關: 1,  3,  5,  9,  13,  15


負相關: 7,  11


不相關: 2,  4,  6,  8,  10,  12,  14,  16


您猜對了嗎?欲知來龍去脈, 請閱讀本書,


作者除了為您解釋原因外, 也點出了(如果先天不理想) 在後天方面,我們還能怎麼做.






 

[書單]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Don’t Eat the Marshmallow…Yet! The Secret to Sweet Success in Work and Life 

資料來源: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6543



內容簡介:



擁有成功人生,從不吃棉花糖開始!

一個簡單的抉擇,就能改變人生

  阿瑟是個司機,他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做完紐約時報的拼字遊戲、半小時內解析拉丁美洲的經濟、他用心算比用計算機還快。喬納森的聰明才智跟阿瑟不相上下,也一樣努力工作,但喬納森卻是位億萬富翁。那麼,究竟為什麼是喬納森坐在豪華轎車的後座享受,而阿瑟在前座開車呢?


   答案就在史丹佛大學一個代表性的實驗裡。這個實驗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如果 願意等,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棉花糖理 論」回答了作者三十年來不斷尋找的一個答案: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他相信,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擁 有「延遲享樂」的本事。「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高度的成功,而其他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則是不斷地在累積債務,無論在工作還是收入上,都心存 怨懟。但是,你不一定要這樣子!


  決定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過去,而是你現在願不願意付出。今天你所做的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回饋——只要,你別那麼急著……吃掉棉花糖!


 


作者簡介


喬辛.迪.波沙達(Joachim de Posada)

擁有知名雙語演講人、電視電台媒體人、報紙專欄作家及暢銷書作家等多重身分。

他曾為IBM、輝瑞大藥廠、花旗銀行、全錄公司、聯合利華、美國Verizon通訊公司、西班牙畢鄂堡比斯開銀行、百特醫療產品公司、嘉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以及CHA、ISSA、PMA、IEA等專業規劃課程。

精通英語及西班牙語,曾在超過三十多個國家演講,被評為全球前十大激勵型講師。

在波沙達的職業生涯中,曾與許多名人及球隊共事,其中包括NBA的年度教練德爾?哈利司、洛杉磯湖人隊以及多個美國奧林匹克國家隊,所傳授的方法在運動 界獲得極大成效。著有暢銷書《如何在比拉魚間求生存:成功的動機》(How to Survive Among Piranhas: Motivation to Succeed)。作者網站:www.askjoachim.com


愛倫.辛格(Ellen Singer)

得獎作家,擁有超過二十年的商業推廣與啟發性文學創作的高階 經驗。她也是TenSecondSolution自由撰稿公司的創始人,其工作業務為提供各公司企業物超所值的宣傳文案,客戶遍及北美、南美、歐洲及亞洲。

[書單]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h1>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h1>

  • 作者:簡媜
  • 出版社:印刻
  • 出版日期: 2007年05月30日

  •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6873232
  • 裝訂: 平裝
資料來源: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8935

內容簡介:

作者透過一趟短期居留伴讀遊學記錄, 呈現關於美國小學教育的種種見聞實錄

「這些東西可能是多餘的。但老師希望當你看到這些東西時,想起他們象徵的訊息。」

第一樣牙籤。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件橡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OK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第四件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件橡皮擦。everyone makes mistakes and it is OK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第六件口香糖。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紙。to remind you to help dry someone’s tears,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件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十一,銅板。to remind you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special。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十二,救生員(糖果代替,救生圈形),當你需要談一談時,你可以來找我。

「在新學期開始那天,你希望從老師那裡獲得怎樣的十二樣禮物呢……」

作者簡介

簡媜


九六一年生,宜蘭人。台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職聯合文學、遠流出版公司、實學社,現專事寫作。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類文藝獎章、梁實秋文學獎、吳魯芹散
文獎、中國時報散文獎首獎。自詡為「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著有《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書》、《下午茶》、《夢遊書》、
《胭脂盆地》、《女兒紅》、《紅嬰仔》、《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好一座浮島》、《微暈的樹林》等。






[書單] 蘋果和粉筆灰:找出教育孩子的成功關鍵

蘋果和粉筆灰:找出教育孩子的成功關鍵

Apple & Chalkdust by Vicki Caruana 

資料來源: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2627#intro



內容簡介:

◎銷售突破一百萬冊暢銷書!!

◎榮獲美國出版協會金書獎!!

◎一百多則鼓舞人心的故事及鼓勵教師的話!!

◎全球超過三百萬人因此書受惠!!

當年被一顆蘋果砸到的牛頓,受啟發而發現萬有引力

如今吞下大量粉筆灰的孩子,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識

信賴孩子會產生奇蹟,想想他最好的一面

你對孩子的鼓勵越多,他的成就也會越高


找出教育孩子的成功關鍵:

1.你對孩子的期盼越高,他的成就也越高

2.要教孩子與時事相關的學問,他才會永遠記得

3.別聽孩子片面之辭,導致你和老師彼此誤會

4.如果孩子能簡潔陳述問題,就有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5.孩子要練習批判性思考,才能真正學得智慧

6.妳自己的求學經驗,可用來改善孩子的學習經驗

7.信賴孩子會產生奇蹟,想想他最好的一面

8.讓樂觀態度成為孩子的唯一選擇

9.孩子為何提不起勁?先讓自己容光煥發,他也會容光煥發

10.讓孩子在讚美中長大,才會懂得感恩

11.孩子犯錯表示需要協助,而不是譴責或嘲笑

12.你要適時伸出援手,幫助孩子不偏離目標


  這本極富創意的暢銷書,有動人的故事、引言和教學秘訣,你將會學到教育孩子的深度智慧和敏銳洞察力,以及很多有趣的新鮮事。


  課堂中發生的每則故事,都能提供每個家長和老師額外的動力,幫助孩子積極上進


作者簡介


薇琪.卡洛娜 (Vicki Caruana)


  教師和教育專家,曾寫過二十多本書和八十多篇文章,暢銷著作《蘋果和粉筆灰》已經賣出六十萬本,是國家廣播電台和電視談話節目爭相邀請的貴賓,她的廣播節目擁有超過三百萬的聽眾。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轉載]: 網路小孩—當X世代父母遇上N世代小孩(中)



                                                出處:親子天下

既期待又恐慌

 


美麗的學習新世界還在萌芽階段,網路衍生出來的新型犯罪、


與日俱增的危險,卻已快速蔓延全球。對每一位父母、教師


而言,眼前最急迫的焦慮,不是教小孩如何跟上網路新科技


的學習風潮,而是如何保護他們,避免線上遊戲的成癮、網路


霸凌、不知名網 友與虛擬社交衍生的危險與犯罪……


 


其中保護網路隱私權,是全球一致的關切。不論在美國最大


青少年社交網站、每週增加五十萬會員的My Space,歐洲最


大中學生網站SchuelerVZ (已連結五百萬名十二歲以上的


青少年),或台灣雅虎、無名小站,N世代開放自己的程度,


令父母老師目瞪口呆。


 


許多孩子將自己和別人瑣碎的資訊張貼上網,從自己的心情


到清涼照片。更多孩子「寫部落格好像寫日記」,把最私密


的自己和全世界分享。他們也許只是單純的喜歡 分享,但


是卻沒想到在網路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Google會留


下永遠備份。而且有各種人懷抱各種不同的目的,有辦法


窺視你的私密世界,查到你的個人瑣事。


 


連善用網路擄獲年輕選民之心 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在最


近一次對中學生演講時提醒,「要小心你放上Facebook


東西,這是一個You Tube時代,不論你在做什麼,這些


訊息都會在你人生某個階段再被提起。」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六二%的雇主除了看應徵者履歷表,


還會上交友網站去看他們張 貼的圖文,四分之一的雇主因


此刷掉應徵者。曾經在競選過程中深受科技之害的歐巴馬


痛定思痛,「在Facebook犯的錯誤,的確會在日後找你


麻煩。」


 


網路霸凌是目前一個極具殺傷力的變調,超越性別、年齡和


社經階級,對青少年的危害程度甚至高於一般認為的網路色


情資訊。


傳統的霸凌行徑一直存在於校園內外,但透過手機連上網路,


加害者輕易擁有數百萬的線上觀眾(旁觀者)。幾乎每個星


期,都有青少年將欺凌同學,甚至老師的事情,利用一連串


匿名的簡訊、電話、照片、影片,張貼在網路上。根據「i-


Safe」組織針對美國四到八年級學生的統計,有四二%認為


自己曾被網路霸凌過,五三%曾經在網路上對別人說過「惡


毒或傷人」的話。更令人擔心的是,半數以上的孩子沒有把


被霸凌的經驗告訴父母或任何一位成人。


 


網路霸凌絕非無傷大雅的惡作劇,被欺凌的孩子身心和人格


發展都受到傷害。目前在台灣網路嗆聲文化氾濫,後果也令


人擔憂。


 


網路發展的黑暗面,讓網路光明的許諾,蒙上一層陰影,也


讓家長陷入教養的兩難,究竟該放手,還是管束?管束到什


麼程度才合理適切、有效果?


 


面對一個充滿許諾、也危機四伏的新未來,每一個擔負教養


與教育的成人,必須要有四大前提認識:









基本認識一: 防堵,不如準備


 


焦慮和恐慌,讓很多 家長 老師聞電腦色變,視網路為洪水


猛獸,希望一聲令下就全面圍堵、禁止。但網路科技是必


然的趨勢,擋也擋不了。


 


朱學恆舉例,在google上查「色情守門員」,查到筆數


最多的反而是「如何破解色情守門員」。號稱宅男教主,


從小在電腦陪伴下長大的朱學恆,十月下旬將成為新手


爸爸。他逆向思考的呼籲,使用網路,不但不能禁止,反


而應該要提早開始、提早學習。父母要花力氣陪伴、教育,


讓他知道真正的危險,讓小朋友「夠懂」,知道如何保護


自己。(2.)


 


「你一直禁止他,覺得是為他好,但五年以後再用,是不是


真的比較好?你等於把你的孩子在未經訓練的狀況下,放到


一個都是鯊魚的海裡面,你的孩子卻不知道怎麼防護自己,」


朱學恆說。「所有的新發明,剛開始都會讓人恐慌,因為不


知道它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台灣雅虎總經理洪小玲觀察,


「家長因為不了解,所以會把壞的那個部分想得很大。」


小玲認為,「網路不好的東西,和我們實體社會的都一樣,」


重要的是家長要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去了解、去關心孩子。


 


【註2.】與我們同為島國的紐西蘭,其教育理念可供我們參考。該國


教師在教孩子划船時,第一堂課是教孩子如何翻船、入水後如何保持


鎮定、如何將船再翻回來,而非要孩子離水遠一點。網路的花花世界


也如同大海,可能吞噬我們的下一代。然而,教他獨立的求生技能


才是我們該做的事。

[轉載]: 網路小孩—當X世代父母遇上N世代小孩(下)

                                                出處:親子天下



基本認識二 : 同理,取代責備


 


「我不過是叫兒子先出來吃飯,等一下再玩,他摔門大叫:


我在打仗,不要吵!」一個爸爸不解的問,有這麼嚴重嗎?


如果這孩子是線上遊戲「天堂」三個聯盟的大盟主,正帶領


幾萬名網友大軍攻城作戰,誰到前線當射手、 誰負責後勤


補給運輸,指揮大軍全靠他,他能放著數萬名網友不管,自


己去吃飯嗎?


 


當「網路新移民」碰上「網路原住民」,親子溝通常因數位


落差產生障礙,家長完全無法體會孩子的處境和心境,一句


「那有什麼好玩!」,彼此關上溝通大門。彰師大輔導與諮


商學系主任王智弘指出,家長若未能了解孩子的上網行為和


經驗,容易低估網路的影響力,導致不恰當的言論及行為。


 


王智弘建議,遇到類似衝突,家長應該先試圖跟孩子「訊息


同步」,理解孩子上網的活動,或是最喜歡的遊戲,知道背後


吸引他的因素為何,家長不一定要認同,但至少要跨出善意的


第一步。試著先了解、接納,才有改變和溝通的可能。(3.)


 


中華民國社工師公會理事長張淑慧也強調,青春期的孩子,


把網路當成爭取自我權力的空間。許多孩子把不想說、不敢


說、不知道怎麼說的心情寫進網路,因為家長不 了解,無法


掌握,等於宣示「這裡我最大,你對我無可奈何。」網路滿足


青少年變成大人,和其他人連結,尋找自我價值的渴望。


 


【註3.】慢慢的,你將會發現:原來,不是我教會了孩子什麼,而是孩子


教會了我什麼。孩子不斷地成長,每個階段總是不斷地在挑戰我們的既有


認知,然而,一但當了父母,我們就是註定要「終身學習」。陪他學或比


他早一不學,是較明智的做法,僅管很忙很累生活壓力大,我們還是要為


他而學,也為我們自己而學。


 


基本認識三: 問題關鍵不在網路


 


「現在的網咖就等於八年代的撞球場、九年代泡沫紅茶


,都是父母不信任的、青少年喜歡流連的『場所』,」資深


輔導師張淑慧分析,每個世代都有讓孩子沈迷的東 西,無論


漫畫、武俠小說、電玩或網路,都不過是「代罪羔羊」。導


致孩子們會沈迷或犯罪的關鍵因素,恐怕不是網路,而是缺


乏良好的親子關係、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正確價值觀的教育。


 


家長要體認,網路其實是現實生活和心理的延伸,孩子會想在


網路世界中去實踐未獲得的滿足。在網路裡產生偏差的行為,


在現實生活裡也會偏差。


 


展翅協會(原「終止童妓協會」)祕書長李麗芬自諮商過的


案例觀察,從重度使用網路,到行為改變(沈迷),「這中


間有歷程,絕非一夕之間。如果家長要到孩子迷上遊戲、不


想上學了,才驚覺事態嚴重,就表示親子關係不OK,」她說。


 


台灣微軟「二○○九年兒童網路交友調查報告」顯示,半數


以上孩子上網地點是自己家裡,但能掌握孩子MSN即時通帳


號和密碼的家長卻不到三成。微軟公共事務部資深副理王秀


芬因此強調,父母不能以為孩子在房間打電腦就很安全,因


為從孩子房間連結出去的世界太大、太複雜,「家長的關心


無可取代。」


 


交網友也是一樣。根據微軟的調查報告,會上網的孩子,有


一半會交網友,而且多半瞞著家人和網友見面。李麗芬建議,


家長不能禁止交網友,也不能否定網友價值,而要鼓勵孩子


說出來,並且告訴孩子,真實和虛擬朋友的不同。


 


很多孩子沈迷網路,原因可能只是「沒有其他更好玩的選擇」


(4.)。張淑慧提醒,不論是不是網路,當孩子的生活被


某一種活動霸佔,父母都必須提供另外的選擇。


 


培養孩子多元的興趣,引導並幫助他建立其他嗜好,學校課業


之外,鼓勵他從事多元的休閒活動,不論是打球、看書、聽


音樂、做料理……,發現自己的專長,帶他找到「更好玩的


事」,讓網路生活只是生活中的「興趣之一」,而非「唯一」


,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


 


【註4.】我非常同意此說。在我教室的電腦,總是開放讓孩子自由使用,


且總是不乏各種新奇遊戲。然而,這些都比不上一個好天氣和一群帶著球


邀你出去玩的同學。孩子只有在找不到玩伴的下雨天才會去和電腦互動。


 


基本認識四: 不要畏懼讓孩子成為你的老師


 


政大 廣電系 教授黃葳威坦言,家長在網路世界擺明跟不上


孩子,必將面對父母權力失落的窘境,「家長就乾脆承認,


並在過程中肯定孩子的成長。放下身段請孩子教一些我們


不懂的,為彼此設定一些可以合作的目標。」此外,黃葳威


也建議,親子平常在家可以自然聊聊一些受挫或出糗的經驗


,並常常肯定他們願意講心事,往後孩子遇到問題,才不害


怕說出口。


 


如何讓孩子自信、安全的遨遊網海,又能避免各種潛藏的陷


阱?國內外的學者專家都異口同聲的強調,自制力是給孩子


最好的「預防針」。自制力不僅是時間管理,還必須從小、


從生活細節開始培養。






 欲知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剛出刊的10月號【親子天下:網路小孩專輯】!


 




[轉載]: 網路小孩—當X世代父母遇上N世代小孩(上)

出處:親子天下





  X世代的父母視網路如洪水猛獸;更多的N世代孩子視網路



為夥伴麻吉。網路時代已經來臨,無法迴避,也不能回頭。



面對這個充滿許諾、也危機四伏的新未來,家長和教師,該



如何幫孩子做好準備,正確導航?



 



葉奇鑫的女兒那時候才幼稚園大班。他發現女兒竟然在遊戲



網站上,打出完整的句子,和別人對罵。「我沒教她,不知



道她怎麼會切換輸入法,也不知道她怎麼學打字
的?」他



被嚇壞了。幾個禮拜後,他在辦公室接到女兒MSN來的訊息



:手寫版「把鼻」兩字。葉奇鑫連用了幾次「震驚、震撼」



來形容自己當時的感覺。



 



如果,台灣第一代電腦兒童、曾經擔任過檢察官、起草中華



民國刑法第三十六章電腦犯罪專章、目前從事資訊安全工作



的葉奇鑫,都會被孩子那不學而能的科技「天賦」嚇到,更



遑論普天下對電腦有點懂、又不太懂的



父母了。



 



六年級以上X世代的大人,把電腦當成一個工作學習上的便



利「工具」,對網路抱持選擇性態度。N世代(Net,網路)



的孩子卻把電腦當成生活裡的「玩具」和
「玩伴」:他們



四歲就會上Facebook(臉書,目前全球最紅、最大的社交



網站),小一就有自己的部落格,會上Google map找路、



到網路上下載周杰倫的歌……,電腦和網路之於他們,不再



是「新科技」,而是等同於冰箱或電視的「生活必需品」。



 



N世代小孩是「網路原住民」,X世代父母卻屬於「網路新



移民」。再怎麼努力學習,「都帶著口音無法融入,而且永



遠有一個技術落差,」交大教育系講座教授周倩生動的比較。



 



X世代的父母師長,遇到N世代的小孩,「數位代溝」,



已經成為教養和教育上不可避免的新挑戰。



 



 



科技的美麗新世界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全球性的世代,也是第一個孩子



能夠教導父母的世代。……第一次,終於有父母想要弄懂和



能做的事,而孩子剛好是權威,」長期觀察網路世代變化、



多倫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



在《N世代衝擊》一書中宣告,在科技跑道上,孩子的腳步



比大人快,也超越大人,而且,每逢一種新技術出現,情況



就更明顯。



 



科技和網路重新定義父母、老師的權威,也顛覆所謂相信



專家的體制。



 



「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在台上教課,如果底下學生可以連上人



類有史以來所有知識累積的資料庫Google去查證,就可以



輕易打敗這個諾貝爾獎得主,」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



MIT開放式課程計畫負責人朱學恆提醒:未來,權威和專家



都會消失,大人必須放下身段,向孩子學習。世代、師生之



間的權力動態,將完全改變。



 



朱學恆的「預測」已經成為現實(1)。許多國家紛紛思索



網路與科技對教育帶來的衝擊,試圖重新改變教學重心,將



過去「老師廣播,學生聽講」的「工業時代大眾行銷模式」,



轉化為利用網路科技,「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學、



參與、協同合作的「客製化模式」。



 



美國費城四所未來學校之一「科學領袖高中」,利用美國最



受歡迎的青少年社交網站My Space的模式,設計出校內的



教學網站,讓學生、老師可以像在My Space一樣溝通、連



結、上課、研究。老 師不再 教授必須記憶的知識,而專注於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和別人合作的能力。



 



連電玩遊戲都進入教室,成為提高學習動機、評量學習成效



的好幫手。 由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發的River City



Project(河市計畫),已經成為教育性電玩(所謂serious



game)的典範。三、四個六年級以上的初高中學生組一隊,



在虛擬的十九世紀River City中,共同探索流行病的原因和



影響。過程中,學生們必須利用常識和調查技巧,和遊戲中



的記號、角色、及同組夥伴互動。同時,該遊戲也提供老師



對學生 動機、能力、參與的評估。



 



「有史以來第一次,子女對身為社會的創新中心,比父母更



加自在、多聞和內行。……這些孩子正在用非常不同於父母



的方式,學習、遊戲、通訊、工作和建立社群。他們是社會



轉型的力量。」唐泰普史考特如此樂觀預期。



 



面對網路小孩新世代,麻省理工學院比較媒體研究計畫負責



人亨利簡金斯(Henry Jenkins)的形容,或許比較貼近



多數大人們的心情:「要承認孩子知道的比我們多,孩子們



要去的地方是我們從沒有去過的,那個地方很刺激,也很



令人害怕。」



 



【註1: 教育的典範由「教」轉移到「學」---這種說法在學術界早已



流傳多時,應非朱先生預測的。此說意指:老師或少數專家不再是知識的



掌控者,人人(包括孩子)都有可能透過互聯的網絡(電視/手機/網際網



)自學、傳送、接收訊息,自我不斷修正建構自己的知識。老師的



角色轉換為多媒體環境的佈局者、引導著、協助釐清疑惑者。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本班發燒紀錄一覽表

本班發燒紀錄一覽表:

......(老師會即時更新,有更新資訊,請密切與我聯繫.謝謝您)
...

============================================================

09/11 A.在校發燒,就醫診斷:快篩陽性.(通報時間:9/11 11:45)

09/15 B在校發燒,就醫診斷:扁桃腺發炎

09/16 C.在校發燒,就醫診斷:一般感冒.

============================================================

10/12 A.在家發燒,就醫診斷:一般感冒.

10/13 B.在校發燒(老師量發燒,保健室量未燒),

       16:00離校,晚上發燒,就醫診斷為快篩陽性.(通報時間:10/13 20:30)為第一例

10/14 C.在校發燒,就醫服藥後,燒即退下.

10/14 D.在家發燒,就醫診斷:快篩陽性.(通報時間:10/14 22:48)在家發燒,無法算一例

10/15 E.在家發燒,就醫診斷:快篩陰性.

10/15 F.在校發燒,8:10隔離,8:40返家,掛19:00診--快篩陽性.(通報時間:10/15 20:21)為第四例

         (***8:20全班戴口罩,教室做漂白水消毒***)



10/15 C.在校發燒(第一次量未燒,第二次量發燒),

         8:20隔離,9:00返家,就醫診斷:快篩陽性.(通報時間:10/15 11:15)為第二例

         (***11:15通報訊導及校長室,本班確定停課,全班帶離開教室***)

         (特別感謝品毅和偉帆媽媽把教室再次徹底消毒,以及宛頻媽媽迅速聯繫每位家長.)



10/15 G.在校發燒(老師量發燒,保健室量未燒,老師再量發燒)

         9:30隔離,10:15返家,就醫診斷:快篩陽性.(通報時間:10/15 11:45)為第三例

10/15 H.在家發燒,就醫診斷:快篩陽性.(通報時間:10/15 13:24)在家發燒,無法算一例

10/15 I. 到家後(17:15)發燒,就醫診斷:快篩陰性(20:28).

        

至10/16 22:40止,多數學童已逐漸康復,仍有一位體溫時而正常,時而發燒.10/17上午再就診中...



10/16 I. 夜裡再發燒,就醫,二次快篩為陽性(通報時間:10/17 9:20)流感又增一例(7)



.........至10/17 19:40止,全班均已退燒.願大家早日康復.



10/18 J 晚上發燒,快篩為陽性(通報時間:10/20 11:11)在家發燒,無法算一例(8)

        更正: J 生為10/17發燒,18日就醫,快篩為陽性,10/20才通報校方.

        根據學校規定,發燒且快篩為陽性的學生,應從發燒日起算,在家自主隔離5天.

        因此該生可於10/22返校.

        ( 很抱歉,由於老師的資訊有誤,造成不少人擔憂,請見諒. )





10/19 K 手足相繼咳嗽,但未發燒,今日10/20就醫,診斷為一般感冒. (將於10/26返校)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英] 書籤製作機

1_PRINT ANIMAL BOOKMARKS


2_PRINT TEDDY BEAR BOOKMARKS

     SET ONE | SET TWO | SET THREE | SET FOUR


3_4 SEASON BOOKMARKS


4_DRAG & DROP BOOKMARKS -- Make your own Bookmarks Online

     DISNEY BOOKMARKS

     One | Two | Three | Four | Five | Six | Seven | Eight | Nine | Ten | Eleven | Twelve

     Christmas | Halloween

     Works on IE Browsers ONLY

     Netscape users Print & Paste.


5_HOLIDAY BOOKMARK SOFTWARE


6_GRAFFITI WALL BOOKMARK SOFTWARE


7_LIBRARY REMINDER BOOKMARKS

     Page 1 | Page 2 | Page 3 | Page 4 | Page 5 | Page 6 | Page 7


 


Copyright © Loraine Wauer   BillyBear4Kids.com

中秋烤肉,一年燒掉87個大安森林公園[轉載]









[轉載]自:http://share.youthwant.com.tw/sh.php?do=D&id=61017204


中秋愛烤肉 一年燒掉87個大安森林公園









發表時間 : 2008/08/29 12:21










中秋將至,今年計畫烤肉賞月嗎?

根據統計,每年中秋當晚因為烤肉因素,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2006年中秋從晚間6點到12點短短6小時所排出的各種汙染物中,

一氧化碳排放增加量就達一半,相當台北汽機車總量1.5倍車輛一起上街,

對環境影響甚鉅。

中秋烤肉,已經讓佳節反成環境災難日。

特別據環保署表示,木炭燃燒不完全除了會產生一氧化碳,還有多環芳香烴(PAHs),

已被歐盟和美日等國證實為致癌物質,也是環保署公告的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

尤其若木炭含雜質多,烤肉時會有煙燻、粒狀物、多環碳氫化合物,

甚至戴奧辛,產生的煤煙比等量香菸高12倍,

對人體有相當程度的健康危害風險,烤肉形同慢性自殺。

另外根據關稅總局統計,2006年1到12月進口木炭3400萬公斤,

其中9成5來自印尼、馬來西亞和中國,價格低廉但潛藏不少劣質木炭。

環保署指出,木炭屬高耗能、低附加價值產品,

生產1公斤木炭要消耗6到10公斤木材。

人工植林1公頃林地產出15萬公斤木材,約可製造1.5萬公斤木炭;

3400萬公斤木炭就須砍伐2260公頃植林面積,

大安森林公園約26公頃,保守估算,

台灣每年因燒烤砍伐的林木面積達87個大安森林公園。

根據台電統計,去年北中南關掉70分鐘的燈,省下30萬度的電,

換算減少187噸二氧化碳,但這一小小環保成果,一個中秋節就全部抵消,

因為燃燒1公斤木炭會排放3.7公斤二氧化碳,

如以一家四口烤肉2小時、估計全台2300萬人有3成民眾烤肉為例,

大約會產生6382.5噸的二氧化碳,用力省電還不如少吃燒烤。

木炭燃燒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

將導致太陽熱能囤積在大氣層中,

造成地球的溫度上升,即所謂的「全球暖化」現象。

這已經導致一連串全球氣候異常連鎖反應,並且對地球生態造成嚴重的威脅。

近年所發生的珊瑚礁白化、北極冰原快速消失,

北極熊無法獵補海豹、南極小企鵝凍死、巴西里約熱內盧省弗里奧角海灘發現眾多企鵝屍體,

這些例子不斷提醒著我們自然所受到的影響。



若不願讓美麗的地球變成第二個火星

請告訴您的家人和朋友 : 大家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支持「中秋不烤肉」,減少碳的產生,減少能源的消耗,

以和家人溫暖說話、與朋友輕鬆聊天、

白天賞鳥、晚上觀看星星月亮、聯歡晚會等等活動來取代烤肉。

[英] 萬聖節獎狀

Personalized Party Awards

Goblin | Scary Costume | Silly Costume | Most Original Costume | Prettiest Costume | Spooktacular Costume | Awesome Costume | Outstanding Costume | Sweetest Costume | Game Player | Good Sport | Hand Out Goodies | Munchkin | Apple Bobber | Spook Master | Witch Wart Maker | Pumpkin Carver | Loudest Boo | Halloween Safety | Blank



Copyright © 1999 BillyBear4Kids.com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國語(四上)_造句



康軒_(四上)_造句_2009



一、(1)總是  (2)…,是(譬喻法)



二、(3)俯瞰  (4)湛藍   p.13晴空萬里/彎彎曲曲



三、(5),也愛,更愛     (6)矗立   (7)遠眺



四、(8)純樸  (9)翻山越嶺  p.26立刻/為了…/不但



五、(10)不厭其煩   (11)殘而不廢 p.31以為...幸好/如果



六、(12)無家可歸   (13)顫抖  (14)不論  p.41拚命/勸阻/破爛不堪



七、(15)令人動容   (16)有異曲同工之妙 (17)遜色  (18)



八、(19)嚮往 (20)鍥而不捨 (21)堅持  p.53雖然…/只要



九、(22)耳濡目染   (23)文明  p.60…/要是



十、(24)仰望 (25)呼朋引伴 (26)繽紛  (27)不是,而是



十一、(28)清晰  (29)閒情逸致



十二、(30)喧譁  (31)精緻  (32)出其不意 (33)尤其



十三、(34)懊惱  (35)大事不妙 (36)時而,時而 (37)不只,更   p.83優游+家喻戶曉/背叛+有難同當/勤勞+任勞任怨



十四、(38)貪婪  (39)冷眼旁觀 (40)言而無信 p.89不但而且…/要是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英文(四上)_單字


康軒 小四()英文 (New Wow版 第七冊)


U1. Shapes: circle(s) / square(s) / star(s) / triangle(s) /


rectangle(s) / thirteen / fourteen / fifteen / twenty / sixteen /


seventeen / eighteen / nineteen / shape(s)





U2. Happy Birthday!: January / February / March / April /


May / June / July / August / September / October /


November / December / birthday / when




Review 1





U3. A Dream: hot dog(s) / salad / spaghetti / thirty / forty /


fifty / eighty / hundred / sixty / seventy / ninety / eat / dollar(s)





U4. A Treasure Hunt: ant(s) / butterfly / butterflies /


flower(s) / rock(s) / leaf / leaves / worm(s) / on / over /


under / boat / lake / table





U5. 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farm / market /


museum / zoo / department store / ask / beautiful /


egg / wait / yesterday





Review 2

英文課誦讀內容


英文課誦讀內容(要能熟讀)

Self-Introduction

========================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happy to be here.

I'd like to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______.

Everyone calls me _____.

You can call me _______.



I'm from _________.

I was born in _________.

I grew up in Taiwan .



Right now, I'm a student.

I'm eager to learn.

I study very hard every day.



I like being a student.

I like going to school.

I think it's interesting and fun.



I'm also learning English.

I enjoy speaking English.

It's my favorite class.



I'm a friendly person.

I always try to be polite.

I like to get along with everyone.



I want to be your friend.

I hope we can meet.

What do you say?



Let's be friends.

Let's get together.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Books Are the Best Friend

========================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you're here

Welcome to my talk about books.



Here's a quote I like.

It reveals how I feel.

It's "a good book is a best friend forever".



I'm a bookworm at heart.

Books are precious to me.

Let me tell you why.



First, books are dependable friends.

They seldom disapoint you

They almost never let you down. 
(by 10/14)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動物的葬禮

動物學家經過長期觀察和研究証實,動物不僅有感知能力,有
喜怒哀樂,有痛苦,而且有情感需求,甚至有尊嚴。例如:鹿群、
牛群、象群,當牠們在東非逐水草而遷徙的漫漫長路中,遇見同類
留下來的骨骸,就會沉默地、緩慢地,圍成一圈,然後伸出鼻子,
溫柔地撫觸那些未能抵達終點的同類,那些不知年月的殘骨。

這一幕,動物學家只能說這是哀悼,幾乎就和人類一樣。無論
牠們多累多渴,也不管下一個綠洲還有多遠,鹿群、牛群、象群
始終停了下來,舉行這種神秘的,違反求生本能的「儀式」。
良久,牠們才再組成隊型,繼續前進。
---《<cite>佛教與自然生態佛教與自然生態佛教與自然生態</cite>》


動物有牠們獨有的感覺、行為能力和溝通方式,較高等的動物更
具備喜怒哀樂的感情,會思想、會學習,牠們「動腦筋」之後所
表現出的行為,常令人莞爾並嘆為觀止。和人類一樣,動物們在
得知同伴去逝時,也會悲傷,並且為牠們舉行葬禮。
---《人間福報》的「奇人妙事」曾刊載

以下是五花八門的動物葬禮:

  灰鶴

   西伯利亞的灰鶴則保持著奇特的葬禮儀式,當牠們發現死亡的

同類,便會久久地在屍體上空盤旋徘徊。然後由首領帶著大隊飛落

地面,默默地繞著屍體團團轉,在首領的帶領下,哀戚地站在死者

面前,發出淒楚的叫聲,並低垂著腦袋,似乎在召開肅穆的“追悼會”

。當首領突然一聲拔尖的長鳴後,眾鶴便一個個噤口低頭開始默哀,

直到首領發出結束的叫聲為止。


   文鳥

    南美洲的亞馬遜河邊的平原上,嬌小玲瓏的文鳥,為同伴舉行的

葬禮充滿了美感,牠們會各自飛到林中找尋綠葉、漿果和花瓣撒在同

伴身上,表示對同伴的送別。


   野山羊

    野山羊若見到同類的屍骨,便會傷心不已,它們會用頭龍角猛烈

撞擊樹幹,並發出陣陣轟響。這同人類“鳴致哀”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象

    大象的表現很特別。當老象一死,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的

泥土,再用鼻子卷起土塊,朝死去的老象投去。接著,其他象也一樣

照辦,很快將死象掩埋。然後,為首的雄象便帶著眾象踩土,不一會兒

就築成一座“象墓”,此時,雄象一聲大喊,眾象便繞著“象墓”緩緩行走,

以示“哀悼”。


   猴子

    猴子的情感特別豐富。當老猴死後,群猴圍著它淒然淚下,然後一齊

動手挖坑掩埋。它們往往要把死猴的尾巴留在上邊,然後悄悄地觀察,

如風吹動了死猴的尾巴,群猴會高興地把死猴挖出來,百般撫摸,以為

能復活,見到確定毫無反應時,就又會將它重新掩埋。


   蜜蜂

    蜜蜂也像人一樣,埋葬自己死去的同類。據研究人員觀察,掩埋蜜蜂

屍體的事由工蜂擔任。一旦發現有蜜蜂在蜂房外死去,工蜂就把它的

“屍體”搬到二米以外的地方,用青苔和草掩埋起來。
  

   老虎

    老虎會因小老虎的過世,而食慾不振,每天還是舔小老虎幫它梳洗,

走到哪裡叼到哪裡。


   獾類

    獾類是選擇“水葬”的動物。當一只老獾死後,它們便會招來同伴一起

全力將屍體拖入河中,一邊望著洶涌的河水,一邊哀鳴不止。似乎在

訴說它們內心的“悲哀”和對同類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