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31日 星期三

新同學

親愛的孩子們:

本班將於今日轉進三為新同學,其姓名分別為:

40111 朱敏浩; 40119 甘乃心; 40133 陳禹庭.

請大家熟記其姓名(這是基本禮貌),並且儘量展現你的友善:例如:

對他們微笑點頭,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受歡迎的;

主動向他們打招呼,讓他們也能認識你;

找他們一起玩,或和他們說說話,讓他們不會感到寂寞孤單;

帶他們認識校園,幫他們更快熟悉新環境;

並且,在新同學需要幫助時,盡力提供協助.

希望,我們班每個孩子,都是友善的小天使喔!

2005年8月24日 星期三

Bob Stein's speech

Bob Stein's speech 20/05/2003, Oxford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speakers who represented their speech

by highly multi-media files, Bob Stein, the initiator of Voyage,

started his speech by a question: "Why we are doing New Media?"



"At the beginning of New Media, we have problem and opportunity.

We’re basically inventing something that’s really important which has

changed the mod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human communication."

In his point of view, he believed that:the most emergency is to really

think about why are we inventing and why are we doing this?



Then he gave us two clear examples: firstly, Bob mentioned a

remarkable staff in Voyage, Colin, who has worked with him for

15 years. He described that: "Each time when our team got a

technical bottleneck, I asked for Colin:



"Colin, we really want to know is it possible to make this program

to do this?"

"I don't think that could be done. I really don’t think that could be

done."(Imitated Colin is typing busily in front of computer)

"Are you sure? you sure you can’t do that?"

" No, I don't think I can do that. (Imitated Colin is typing busily)...

Oh, look! I guess I can do it."



"Colin has the combination with 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that

you can do that.” Bob admired. On the contrary, he said, "Disney,

the original Disney is good, however, it has become the Art Enemy."

"Why?"



"What kind of world we gona invent here? Why do I do what I do?

I do what I do because I am interested in finding ways to help

people discussing with each other about the world they invent."



"For me, publishing is about that people put out their ideas in a

forum, then the other people can respond to. The problems incurrent

media world is Media tent to reduce everything to such problems that

there is nothing to go up against, almost."



"They just don’t get ideas that are present they respect for their

intelligence. My concern with the New Media is we have chooses.

I can ether build New Media which encourage the fresh thoughts

and conversation or encourage passive, receptive and illness."



Moreover, Bob gave us his opinions and beliefs about the New Media.

He said,



"Trying to invent some tools which respect both authors and readers.

We should start to look things in much more long term, not just short

term profit. If we don’t try to climb up the hill, and look out, and try to

figure out what is going on, who is?"



"We are forced continuously down to the very bottom of what’s

importance. We are so focus on technic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and hard to get out of there and really try to grace and

skim of the world."



"If we don’t want to responsible for doing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he next twenty, fifty or a hundred years, how do we bring the level

of our life up to the point we’re not afraid to really question what

we are doing in much bigger terms?"





2005年8月17日 星期三

挑戰2008 :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___From:教育部

新世紀開展,全球化、數位化潮流更見風起雲湧,台灣正面臨一個全新的政經局勢與國際競爭模式。不過,挑戰雖然嚴峻,卻也蘊藏無限的發展機會。面對全球國力激烈的競賽,又背負舊世代政經社會的包袱,台灣要加速發展成為綠色矽島,必須在既有的全面施政基礎上,集中資源,優先推動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投資於增強發展潛力的重要建設、突破制限,才能以堅實的競爭力,邁入現代化國家行列。


一、全球化的挑戰與課題

21世紀將是全球化、科技發展與綠色環保改革,三股力量加速交流、衝擊的時代,全球人、物、資金、資訊突破國界,快速流通整合,無國界的經濟地球村形成,台灣如何掌握世界潮流與發展契機,並大力興革,突破內在制限,乃是現階段台灣面臨的最大課題。



(一)全球競賽的挑戰

全球化下,資源尋求最佳利基,勢必跨國流向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或地區,「優者全勝、劣者全敗」的國力競賽更趨明顯;而競爭的核心內涵,亦已由傳統的「體力」競賽轉為「腦力」競爭。易言之,新世紀的國力競賽,就是品質、創意與速度的競爭,而不是傳統價格與數量的競賽。因此,一國人文素質、生活環境、公共建設等的優劣,攸關人才培育與吸引、企業運籌效率,乃成為一國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尤其是隨著國際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溫室效應的加劇與水資源的短缺,「綠生產」、「綠消費」已蔚為世界潮流,環境保護亦成為各國加入國際社會的新「護照」,益形突顯一國生活環境改善與自然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1.台灣知識與創新力仍待提升

台灣擁有優異的科技人力、堅實的高科技製造能力,由此形成的「創新系統」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優勢。惟在世界各國皆展現強烈企圖心,以全力培養、爭取,並留住人才之際,台灣知識與創新能力仍必須加速提升,才能確保經濟領先的優勢地位。

2.台灣生活品質與生態環境亟需改善

長久以來,國人過度重視經濟發展,忽略環境保護衍生的負面效應已逐步浮現。舉凡:各種公害污染的防治、生態環境品質的改善、國土的保安與生態保育等,均亟待加強。換言之,台灣必須扭轉以往專重經濟高度發展的偏差,強化攸關生活品質與生態環境的建設,才能消除國家發展的瓶頸。



(二)大陸磁吸效應的衝擊

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已成為國際關注的全球化議題之一。國際一般認為,中國大陸有可能繼日本之後,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工廠。中國大陸若能維持現行成長模式,勢必對國際經濟產生磁吸效果。尤其是大陸加入WTO後,正積極融入國際經貿體系,兩岸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形劇烈。

1.國內產業升級更形迫切

冷戰後,眾多開發中國家挾低廉工資優勢,積極加入國際競爭,已逐漸取代台灣傳統勞力密集商品的國際市場。近年來大陸經貿力量的迅速崛起,更形加速台灣產業的外移,尤其是競爭壓力的逐步擴及高科技產業,台灣產業調適的時間與空間大幅縮減,產業升級更形迫切。

2.國內結構失業問題亟需解決

台灣傳統產業迅速外移之際,由於高科技及服務業新創就業機會不足以吸納傳統工業釋出的勞力,近年來國內結構性失業現象已益趨嚴重,尤其是中高齡低技術勞工失業問題亟需解決。



(三)沈重的歷史包袱亟待大改革

就內在言,台灣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雖快速轉型,但舊有體制殘留的失衡現象,亦構成國家整體發展的沈重包袱。其中尤以政治體制、金融體系及政府財政的改革最為迫切,政府必須以大魄力啟動大改革,才能開展國家新局。

-政治上:國內正值多元民主競爭的轉型與調適期,政黨版圖重組,社會力充分釋放,行政與立法、中央與地方的親密夥伴關係亟待建立。

-金融面:國內基層金融沈淪、金融體系逾放比率過高等問題亟待解決,資本市場發展亦未臻健全,加入WTO後國內金融市場更面臨開放的國際競爭威脅,金融改革已刻不容緩。

-財政上: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預算赤字大幅攀升,影響公共建設財源之籌措,為增進國家整體資源利用效率,財政改革亟待開展。





二、到綠色矽島之路

面對當前挑戰,政府致力國家競爭力提升,不僅要和他國競爭,也要和時間競賽;也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國家。考量主客觀條件,政府有必要在既有「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的施政藍圖之上,選擇發展重點,以加速達成「綠色矽島」的國家建設願景。「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即是政府行動力的充分展現,也是政府對人民的具體承諾。



(一)核心價值:以人為本、永續發展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規劃,主要係秉持綠色矽島規劃的基本理念,體現以人為本、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發揮國家有限資源最大的效益,維繫世世代代國民的生存與福祉。

-以人為本: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各項子計畫與方案的研擬,基本上均秉持人本的規劃理念,重視人力素質的提升、人文素養的深化、優質生活環境的建設、在地文化的認同,為一個以人為本及以國民福祉提升為終極目標的投資計畫。

-永續發展: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內容涵蓋經濟、人文與生活三大面向,旨在縮小過去經濟發展與生活、環境建設背離的落差,強調經濟成長、人文素質、生活環境的協調並進與相輔相成,以落實科技人文化、文化生活化,確保國家的永續發展。



(二)基本發展策略:全球接軌、在地行動

為因應全球化的衝擊,創造台灣獨特的競爭利基,陳總統日前已具體揭示「深耕台灣、布局全球」的新世紀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策略規劃,旨在掌握國際網路與分工的趨勢,突顯在地化、主體性與不可取代性,創造台灣特有的利基,可謂充分展現「全球接軌、在地行動」的策略理念,也是「深耕台灣、布局全球」的具體實踐。

-全球接軌: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秉持宏觀全球的視野,軟、硬體建設齊頭並進,培育具備世界觀與國際對話能力的新世代,打造能與全球同步的典章制度、企業經營與生活環境,力求台灣與「全球接軌」。

-在地行動: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要善用台灣知識化的優質人力、多樣化的地理環境、多元化的人文特質等利基,發揮高科技、觀光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的雄厚潛力,創造台灣特有的競爭力優勢,營造具地方特色的現代化社區,充分展現「在地行動」。





三、計畫內涵:改革積弊、投資未來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推動,必須「除弊」與「興利」雙管齊下。



(一)改革積弊(三大改革)

國家發展承繼歷史的資產,惟亦背負歷史的負債,改革沈重的歷史積弊是國家再創新局的前提。除弊或改革重點分「政治改造」、「金融改造」、「財政改造」三方面進行,以強化國家體質。

1.落實政治改革

台灣民主政治雖已大步邁進,但許多根深蒂固的積弊仍待更有魄力地掃除,才能達成民主政治鞏固的目的,這種掃除積弊的政治改革依舊是人民的熱切期待,和「樸實新政治」的主張也緊密結合。重要改革方向如下:

-生活政治上:厲行掃除黑金、杜絕賄選,重塑行政文化,重建社會的道德規範與理性秩序,給民眾一個沒有黑道的安全生活環境,以及一個乾淨、清廉、效率的政府。

-行政結構面:調整政府部會組織;廢除鄉鎮選舉;地方可以做就讓地方做,民間可以做的就讓民間做,強化政府部門競爭力。

-政治結構上:減少選舉次數;建立選舉經費與政治獻金管理制度;改革選舉制度;減少立法委員人數。

2.貫徹金融改革

積極落實金融改革,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理制度,健全國內證券市場,加速處理問題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機構競爭力,以活絡經濟的循環脈絡,活化經濟成長。重要措施如下:

-力求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建立短期票券集中保管、結算及交割制度,推動合理證券交易市場制度,健全證券投資信託及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之管理與發展,加強與國際證券機構合作。

-推動資產證券化:推動金融資產證券化與不動產證券化。

-充實金融重建基金。

-發展台商資金調度中心。

-提升金融控股公司之綜合效益。

-協助企業組織再造,增加投資管道:配合企業併購法訂定企業併購相關規章,建立合理完善之證券市場私募制度。

-健全公司治理,貫徹企業資訊公開:針對初次申請上市(櫃)公司實施獨立董事、監察人制度,制定「公司治理最佳實務準則」,強化公司資訊內容之透明度,推動資訊整合與網路申報單軌化;建構股東會通訊投票制度。

3.推動財政改革

落實財政改革,健全財政收支劃分法的制訂,調整租稅結構,以充裕公共建設財源,解決中央與地方財政資源分配問題,促進國家資源的有效利用。重要措施如下:

-制定「規費法」,落實受益者、使用者付費原則。

-積極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提升經營效率。

-加強公共債務管理,減輕國庫負擔。

-研議擴大稅基,建立公平合理之所得稅制:檢討取消不合時宜之減免稅規定;合理調整營利事業所得稅之課稅規定、簡化稽徵程序;稅制改革與健全會計制度之配合。

-檢討現行租稅制度:包括地價稅及土地增值稅、遺產稅與贈與稅、娛樂稅之檢討。

-配合修正「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等租稅減免措施,促進經濟發展。

-推動「地方稅法通則」立法,強化地方財政自主。

-檢討改進稅務法規,維護人民權益。

-持續革新稅政,提升稅務行政效率:執行「稅務e網通計畫」,加速推動電腦化網路化;規劃推動年度遏止逃漏維護租稅公平重點工作,加強稽徵遏止逃漏。

-賡續簡化通關程序,增進通關便捷:減少、簡化通關文件,達成通關無紙化目標;運用電子商務,推動跨國網際網路報關制度。

-賡續研修關稅政策與稅率,因應產業發展需要:檢討關務制度,配合發展台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運用平衡稅及反傾銷稅制度,維護貿易公平競爭;推動海關與企業簽訂策略聯盟,加速貨物通關;運用科技加強查緝走私,以維護國庫稅收;加強關務風紀,打擊不法情事。

-成立「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提升國家資產管理績效。



(二)投資未來(四項主軸、十大重點投資計畫)

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研發與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原動力,運籌通路則是與全球接軌的重要管道,生活環境更是國民生活品質提升的關鍵因素,皆是興利的重點。因此,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全力「投資未來」有利於厚植國力的建設,藉由投資人才、研發創新、全球運籌通路與生活環境等四項主軸,選定十大重點落實推動,加速打造台灣邁向綠色矽島之路。



1.四項主軸

(1)投資人才:普及英語教育,建構全民網路教育,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培養國際化、資訊化、具創新能力的E世代優質人力。

(2)投資研發創新:開拓文化創意產業,結合製造、人文與設計資源;招募國際研發人才,成立各種創新研發中心,建設創新研發基地;推動產業高值化計畫,使台灣成為高附加價值產品的供應中心。

(3)投資全球運籌通路:建置全民生活的數位內容,強化數位設計能力,發展台灣成為亞洲最e化國家;推動自由港區,建設海空聯港,設立無障礙通關環境,擴大全球運籌利基,使台灣成為台商及跨國企業的區域營運總部。

(4)投資生活環境:完善全島運輸骨幹,提供整合的大眾交通服務;逐步恢復台灣的自然生態,創造台灣成為亞洲熱帶國家生態島嶼典範;積極發展國內觀光旅遊,推動一鄉一特色;利用在地資源,營造活潑多彩的新故鄉社區。



2.十大重點投資計畫

(1)E世代人才培育

-策略: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升全民英語能力;推動全民網路教育;活力青少年教育;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的社會環境。

-計畫目標:培育具有創意活力及國際對話能力的新世代,也就是能夠嫻熟應用「資訊與英語」的新世代。

(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策略: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培育藝術、設計與創意人才;整備創意產業發展環境;發展創意設計產業及創意媒體產業。

-計畫目標:開拓創意領土,結合人文與經濟發展文化產業。

(3)國際創新研發基地

-策略:吸引國際研發人才,引進全球研發資源;提供500億研發貸款,活絡創新研發活動;設立重點產業學院,鼓勵產、學、研合作培育產業人才,蓄積創新研發能量;成立創新研發中心,建構特殊領域研發優勢;推動重點產業科技研究,建立核心產業技術領域。

-計畫目標:鼓勵民間投資研發,在六年內使研發投資達GDP3%,建設台灣在特殊領域成為亞洲最好的創新研發基地。

(4)產業高值化

-策略:共同籌募1,000億元創投基金,擴大新興產業資金之取得管道;協助開發產業核心技術,包括電子/資訊、光電、通訊、機械、紡織、生技等,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推動重點產業,包括傳統產業高附加價值化、兩兆雙星產業、四大新服務業及綠色產業;獎勵投資國際通路與品牌;促進勞動力升級;開發建設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基地。

-計畫目標:提高產業附加價值,建設台灣成為全球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及供應中心。

(5)觀光客倍增

-策略:整備現有套裝旅遊路線;開發新興套裝旅遊路線及新景點;建置觀光旅遊服務網;宣傳推廣國際觀光;發展會議展覽產業。

-計畫目標:發展台灣成為優質觀光目的地,並使來台旅客六年內成長到500萬人次。

(6)數位台灣

-策略:發展寬頻到家所需的基礎設施;積極扶持新興且具高潛力的數位產業,包括數位娛樂、數位典藏、數位學習等;推動電子化應用,包括電子化政府、智慧型交通系統、產業/企業電子化、網路化社會等。

-計畫目標:六年600萬戶寬頻到家,建設台灣成為亞洲最e化的國家。

(7)營運總部

-策略:規劃自由港區;以全套的租稅行政措施,協助企業籌設運籌總部;建設北、中、南三大海空聯港,整合海空運,以配合複合性運輸之需求;簡化各項通關貿易文件與作業,使通關無障礙;產業全球運籌電子化,使供應鍊管理順利e化。

-計畫目標:建設台灣成為台商及跨國企業設置區域營運總部的最佳地區。

(8)全島運輸骨幹整建

-策略:建設高速軌道運輸系統,提供快捷、準時安全的大眾運輸,包括完成高速鐵路及聯外道路、投資都會區捷運網,促進東部鐵路快速化;協助台鐵轉型再生,改造台鐵成為區域性的都會捷運;健全公路路網建設,包括補助地方公共交通、延伸/擴建高快速路網,形成便利完善的生活圈道路網。

-計畫目標:投資大眾運輸,整合大眾交通服務,以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力與強化運輸服務功能。

(9)水與綠建設

-策略:水資源合理規劃利用;地貌改造與復育;發展再生能源;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綠營建計畫。

-計畫目標:逐步恢復台灣的自然生態,創造亞熱帶國家生態島嶼典範。

(10)新故鄉社區營造

-策略:活化社區營造組織;社區營造資源整合;推動原住民新部落運動、新客家運動;發展醫療照顧服務社區化。

-計畫目標:利用在地資源,引入人才及創意,營造活潑多彩的地方社區。





四、計畫執行:務本進取、踏實圓夢

有夢想,也要有實際行動,才能有所突破。面對新世紀,我們已確立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的願景,就必須選定建設重點,籌編財源,依輕重緩急排定優先順序,務本踏實、加速建設。政府已針對各項發展重點計畫,從法規配套、財源規劃,以及績效管考三管齊下,革新施政,達成預期的目標。

-所有重點計畫的推動,將同步落實法規制度的改革,兼顧軟、硬體建設,力求質與量的全面提升。

-為確保政府財政的穩健,各項計畫由各相關部會之年度預算與中程預算支應,促使政府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同時,政府也要發揮民間旺盛的活力,引導民間企業投入國家公共建設行列,建立政府與民間的夥伴關係。

-為確保計畫執行品質,政府決建立具體客觀的績效管考指標,以確實檢驗各項計畫的執行成效。



(一)財務規劃與預算籌編

1.財務策略

因應當前經濟情勢與未來經濟發展需要,政策性調整公共支出結構,以維持公共支出的合理擴張,係推動本重點計畫之基本策略。經衡酌主客觀條件,基本構想如下:

(1)未來六年政府中程歲出概算額度之平均增加率訂為1.4%。其中,公共建設與科技發展之增加率分別為5%及10%,以支應經濟穩健成長。

(2)公共支出結構之重新配置,則考量施政輕重緩急,儘量在不另新增政府負擔的原則下,於中程歲出概算額度內調整支應,兼顧政府財政穩健及施政需要。

2.財務規劃

(1)經費需求

本重點計畫之推動,將透過中央與地方建立的夥伴關係,並引導、鼓勵民間參與,合力完成。六年經費需求概估如下:

-屬民間參與投資部分,初期已確定項目估計9,221億元(占34.74%)。

-政府編列預算支應,六年間由中央公務預算支應約1兆2,735億元(47.97%),地方公務預算支應估為1,164億元(4.39%),特種基金支應估計3,425億元(12.9%)。。

(2)財源籌措

1.民間參與

凡投資計畫具自償性,或可配合國營事業民營化計畫執行者,將依據現有法律(如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等),優先鼓勵民間參與投資。若因法規典章不足,或因協調機制須加強者,均列為重要施政,排除障礙,以利民間擴大參與,超過9,221億元的初期執行額度。公共建設可由民間參與者,除台灣南北高速鐵路與高雄捷運興建暨營運計畫以外,包括具有自償性之捷運、高快速道路之延伸及擴建等。

2.政府預算

民間參與之外的重點計畫,由政府編列預算執行。其所需經費均以在六年中程歲出概算額度內支應為原則,由各部會按其施政優先順序,調整、支應。

-公務預算

— 中央公務預算支應經費約1兆2,735億元,應優先在各部會中程計畫預算額度內支應。確實無法容納之額度,於每年審查預算時,再依財政情況考量,於不違反公共債務法之原則下,由財主單位做適當調度;惟超出之額度以每年500億元、六年3,000億元為原則。新增經費之分配,以研究發展和公共建設經費為優先考量。

— 地方公務預算經費1,164億元,基於地方性建設地方自治原則,由地方政府納入年度預算辦理。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則視修正結果,再規劃補助地方的必要性與可行作法。

— 另為充裕國家建設所需財源,決成立「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加強清理及處理國有資產,增加國庫收益。配合本計畫之推動,若能同時積極辦理資產之清查、出租與出售等處分,

以活用國有資產,提升運用效益,將可挹注經建經費需求。

-附屬單位預算

本計畫所需經費由特種基金編列執行部分,約3,425億元。其中,屬延續性者為2,458億元,仍由附屬單位年度預算額度內支應;其餘新增計畫967億元,可由各基金累積未分配賸餘及92-96年度之年度作業賸餘數支應,若有不足再舉債融通。

3.預算籌編原則

(1)本計畫籌編原則,係在資源有限下,將政府施政輕重緩急做規劃調整。在可容許之公共建設總額度內,調整各部會間中程歲出概算額度之分配比例。

(2)各部會應將納入中程歲出概算額度內辦理之計畫,本於撙節原則,移緩濟急,做適當之調整,凡納入本計畫主管部分,均列為優先實施計畫,其屬延續性計畫部分,應視執行進度在已核定的中程歲出概算額度內辦理;新興計畫部分,應本零基預算的精神,編製成本效益分析及財源籌措與資金運用說明,循政府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程序辦理;其中新增預算需求,將由年度計畫及預算審核委員會議決定之。

(3)本計畫屬91年度應執行部分,除已編列之年度預算外,其餘計畫相關經費將辦理追加減預算。



(二)配合措施

1.執行計畫

(1)本案建設項目如已奉院核定者,應加強督導辦理;若需配合本案調整修正計畫內容、期程或經費者,應於本(91)年9月底前,完成修正報院核定實施。

(2)本案建設項目屬新興計畫者,於本案核定後,則應於本(91)年12月底前,完成規劃報告報院核定實施。

(3)凡屬10億元以上之重大新興投資建設案,應於研擬規劃報告階段,會同經建會及區域計畫主管機關內政部研商建設地點之區位準則,以落實國土規劃及區域均衡發展。

2.督導及協調

(1)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請林副院長及政務委員督導並協調解決跨部會重大問題,以督促協助各主辦部會排除困難落實執行。

(2)請政務委員定期就督導項目分向行政院會提出執行檢討報告。

(3)督導及檢討幕僚作業請各主辦部會負責。

3.績效管考

(1)本案由經建會會同國科會、工程會及研考會共同列管,由經建會訂定管考作業要點確實追蹤檢討。

(2)本案每季由經建會會同各列管機關就進度及預算執行辦理成效檢討,並將檢討結果報院。





五、經濟效益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推動,係秉持「以人為本、永續發展」的價值觀,旨在提升台灣知識與創新能力,除繼續發展高科技產業,並充分利用在地資源,發揮在地文化特色,以創造台灣特有的競爭力優勢。未來六年,預期可發揮促進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生活品質等多重效益,並可強化農、漁民及勞工等弱勢團體福祉與權益。



(一)促進經濟成長

未來六年,公共投資持續擴大,高科技、新興與內需產業發展,可支持經濟穩健成長。

-投資、生產環境改善: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投資2兆6千5百億元,其中,中央政府編列預算支應1兆2千7百餘億元,吸引民間參與投資達9千2百億餘元。

-生產力、附加價值提升:研發投入的大幅增加,海空聯港與無障礙通關環境的創備,支持新興高值化產業發展。

-經濟成長基礎強化:加速發展觀光、照顧、文化創意等內需型產業,成為台灣經濟持續穩定成長之另一支柱。



(二)創造就業機會

未來六年,高科技、新興與內需產業加速發展,傳統產業順利轉型、升級,營造業復甦,可同時促進高級人力與一般人力的就業。

-發展高科技、新興產業,包括:半導體、影像顯示、數位內容、生物科技等產業,提供高級人力就業機會。

-發展在地化內需產業,特別是促進觀光、文化、休閒農業、生態、環保等地方特色產業,以及醫療照護產業的發展,可創造一般人力就業,紓解國內低技術中高齡勞工失業問題。

-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營建業復甦,輔導失業勞工重返就業市場,以提高一般人力就業。



(三)提升生活品質

未來六年,全島運輸骨幹漸次完備,台灣自然生態的逐步恢復,新故鄉社區的積極營造,可具體提升國民生活品質。

-大眾交通服務便捷舒適:建設完善的全島交通骨幹,使台灣西部運輸走廊成為一日生活圈,西部城市之間一小時可以暢通。

-自然生態永續利用:加速森林、山坡地復育,加強河川治理與都市廢水處理,推動城鄉地貌復原及改造。

-新故鄉社區活潑多彩:結合地方特有的文化傳統、空間環境與地方產業,建設現代桃花源的社區生活基盤。





六、挑戰目標

為使本計畫能在未來六年之間次第推展,設定下列努力的目標,做為我們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1. 世界第1的產品或技術至少15項。

2. 來台旅客超過目前2倍以上。

3. R&D投資達到GDP的3%。

4. 失業率降到4%以下。

5. 經濟成長率超過5%。

6. 寬頻用戶超過6百萬戶。

7. 創造70萬個新工作機會。









明礬...席慕蓉
















一顆開花的樹...席慕蓉















無怨的青春...席慕蓉













臺北市國民小學各年級英語學習能力指標____From: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國民小學各年級英語學習能力指標】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今(07/20)日第9428次局務會議通過「臺北市國民小學各年級英語學習能力指標」,教育局長吳清基表示,能力指標依國小1至6年級分別編列內容,另教育局亦編列國小需精熟字彙300字、生活用語暨簡易句型81句,並加入字母拼讀與初階音標學習的內容,使「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學習評量」三者能更加緊密結合,以提供教師作為教學、評量、課程設計、補救教學等依據,該指標近日將發函各校,於94學年度正式實施。

吳清基表示,教育局於91年訂定「臺北市國民小學英語課程暫行綱要」,提供英語教師落實平日英語教學、國中小銜接教學補強的參考依據。為了使臺北市前訂的課程暫行綱要內容進一步具體化,並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此次特別明訂「臺北市國民小學各年級英語學習能力指標」,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良好態度、與學習方法。

教育局國教科長施博惠說明,此次臺北市公布國小1至6年級英語學習能力指標,係為能讓各年級的老師教學內容更為明確,並因應教育部94年國小3年級全面實施英語教學所公布的新綱要內容。此項英語學習能力指標內容含7大類,為Listening聽、Speaking說、Reading讀、Writing寫、Integration聽說讀寫綜合能力、Affection興趣與方法、Culture文化與習俗等。

臺北市國小1至6年級指標內容共計165個,其中Listening聽31個指標內容,Speaking說46個指標內容,Reading讀28個指標內容,Writing寫19個指標內容,Integration聽說讀寫綜合能力15個指標內容,Affection興趣與方法21個指標內容,Culture文化與習俗5個指標內容。

施博惠指出,臺北市英語教學自91學年度小學1年級開始實施後,學校推展英語教學的依據為課程暫行綱要。之後經英語教學工作小組邀集專家學者、教務主任及英語領域召集人,召開多次研討會議,皆認為能力指標的訂定非常重要。施博惠表示,「臺北市國民小學各年級英語學習能力指標(草案) 」係根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能力指標」為藍本進行編寫,力求符合教育部綱要的內容與精神,並同時兼顧調整臺北市自國小1年級實施英語教學之間的落差。

施博惠指出,指標除強調個別語言成分之外,更強調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培養,透過多元教材與活動練習,循序漸進,讓學生藉由同儕及師生的互動,多方面接觸英語,並實際運用。另可提供各校辦理學習評量時的命題依據,以及作為補救教學教材的設計參考。期待透過各年級英語學習能力指標的訂定,經由教師教學轉化,能運用於實際情境中及自發有效地學習。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教科股長 湯瑞雪 2725-6371





*能力指標_編碼說明:

能力指標文字說明前的編碼分3個號碼,中間以短橫連接。3個碼代表的涵義說明如下:

第1碼 : 代表基本語言能力、興趣與方法、文化與習俗

第2碼 : 代表適合應用的國小年級

第3碼 : 代表流水號碼



L—Listening聽....S—Speaking說....R—Reading讀....W—Writing寫

I—Integration聽說讀寫綜合能力....A—Affection興趣與方法....C—Culture文化與習俗

1—國小一年級....2—國小二年級....3—國小三年級

4—國小四年級....5—國小五年級....6—國小六年級....0—國小一到六年級





1. 聽 (Listening) 指標內容:



一年級

L-1-1能聽辨26個字母。(1-1-1)

L-1-2能知覺26個字母和發音的對應關係。

L-1-3能聽辨課堂中常用的字彙與生活對話。

L-1-4能聽懂自己的英文名字。

二年級

L-2-1能聽辨課堂中所習得的詞彙。(1-1-3)(至少最基本的30個詞彙,見附件1)。

L-2-2能聽辨問句和直述句的語調。(1-1-4)

L-2-3能聽懂低年段簡易的教室用語。(至少最基本的20句,見附件2)

L-2-4能聽懂簡單的句子。(1-1-8)

L-2-5能聽懂簡易的日常生活對話。 (1-1-9)

L-2-6能聽懂簡易歌謠和韻文的主要內容。(1-1-10)

三年級

L-3-1 能聽辨英語的語音。(1-1-2)

L-3-2能聽懂課堂中常用的詞彙、片語及基本簡易句子。

L-3-3能聽懂常用生活用語及簡易句型。

L-3-4能聽辨基本的單字的重音。(1-1-5)

L-3-5能聽辨簡單句子的語調。

四年級

L-4-1能聽辨字母在字詞中所對應的複合子音發音,如ch, sh, th。

L-4-2能聽辨字母在字詞中對應的長母音。

L-4-3能聽辨課堂中所教的字彙。(1-1-3) (至少140個精熟字彙,見附件1)。

L-4-4能聽懂簡易的生活用語暨簡易句型。(至少最基本41句,見附件2)

L-4-5能聽辨句子的節奏。(1-1-6)

L-4-6能辨識簡易詩歌的節奏與音韻。(1-2-1)

L-4-7能藉圖畫、布偶及肢體動作等視覺輔助,聽懂簡易兒童故事及兒童短劇的大致內容。(1-1-11)

L-5-1能聽辨基本的單字、片語、及句子的重音。(1-1-5)

L-5-2能聽辨字母在字詞中所對應的混合子音發音。

L-5-3能聽辨課堂中所教的單字和片語。

L-5-4能聽懂課堂中所教的生活用語及簡易句型。

L-5-5能聽懂簡易英語歌曲與故事的大致內容。

L-5-6能辨識不同句子語調所表達的情緒和態度。(1-2-2)

六年級

L-6-1能聽辨課堂中所教的字彙及片語。(至少300個精熟字彙,見附件1)

L-6-2能聽辨所有300個精熟字彙在子音和母音的對應關係。

L-6-3能聽懂簡易的生活用語暨簡易句型。(至少最基本81句,見附件2)





2. 說 (Speaking) 指標內容:



一年級

S-1-1能說出26個字母。(2-1-1)

S-1-2能跟唱簡單歌謠及韻文。

S-1-3能正確說出課堂中所習得的基本字彙。

S-1-4能正確說出自己的英文名字。

S-1-5能數數(counting)1-10。

二年級

S-2-1能唸出英語的語音。(2-1-2)

S-2-2能說出課堂中所習得的詞彙。(2-1-3)(至少30個精熟字彙,見附件1)

S-2-3能以正確的語調說出問句和直述句。(2-1-4)

S-2-4能使用簡單的教室用語。(2-1-6)(至少最基本的20句,見附件2)

S-2-5能數數(counting) 1-20。

S-2-6能吟唱和朗讀歌謠韻文。(2-1-11)

S-2-7能說出教室內常用到的基本對話。

三年級

S-3-1能以正確的重音及適當的語調說出簡單的句子。(2-1-5)

S-3-2能使用簡單的教室用語。(2-1-6)

S-3-3能說出簡單的句子和生活用語。

S-3-4能以簡易英語介紹自己。(2-1-7)

S-3-5能正確唸出常用的基本單字和簡單句型。

S-3-6能數數字(30,40,50,60,70,80,90,100)。

S-3-7能說出字母在字詞中所對應的子音發音。

S-3-8能說出字母在字詞中所對應的短母音發音。

S-3-9能正確說出單字、片語的重音。

S-3-10能以簡單之肯定句或否定句回答。

S-3-11能吟唱和朗讀歌謠、韻文。

四年級

S-4-1能以簡易英語介紹家人和朋友。(2-1-8)

S-4-2能使用基本的社交禮儀用語。(2-1-9)

S-4-3能說出字母在單字中對應的長母音。

S-4-4能說出課堂中所教的字彙。(至少140個精熟字彙,見附件1)

S-4-5能說出生活用語暨簡易句型。(至少最基本的41句,見附件2)

S-4-6能吟唱簡易詩歌(韻文、歌謠)。

S-4-7能說出簡易兒童故事及兒童短劇的大致內容。

S-4-8能說出字母在字詞中所對應的複合子音發音。

S-4-9能數數(counting)1-100。

五年級

S-5-1能以簡易英語看圖說話。(2-1-12)

S-5-2能根據圖片或提示以角色扮演作簡單的對話。(2-1-13)

S-5-3能說出課堂中所教的生活用語暨簡易句型。

S-5-4能說出簡易的故事內容。

S-5-5能吟唱歌謠與朗誦短文。

S-5-6能說出字母在字詞中所對應的混合子音發音。

S-5-7能說出課堂中所教的單字和片語。

六年級

S-6-1能作簡單的提問、回答和敘述。(2-1-10)

S-6-2能參與簡易的兒童短劇表演。(2-1-14)

S-6-3能使用主要的教室用語。(2-2-1)

S-6-4能以簡易英語參與課堂上老師引導的討論。(2-2-2)(至少最基本的81句,見附件2)

S-6-5能說出所有26個字母在子音和母音的對應關係。

S-6-6能說出課堂中所教的字彙及片語。(至少300個精熟字彙,見附件1)

S-6-7能以簡易的英語表達個人的需求、意願和感受。(2-2-3)





3. 讀 (Reading) 指標內容:



一年級

R-1-1能辨識印刷體大小寫字母。(3-1-1)

R-1-2能辨識課堂中習得的詞彙。(3-1-2)

R-1-3能辨識自己的英文名字。 

二年級

R-2-1能辨識課堂中習得的詞彙。(3-1-2)(至少30個精熟字彙,見附件1)

R-2-2能認讀數字1-10。

R-2-3能跟讀簡易的教室用語。(至少最基本的20句,見附件2)

三年級

R-3-1能使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中基本常用的規則讀出單字。(3-1-3)

R-3-2能看懂簡單的句子。(3-1-6)

R-3-3能了解英文書寫格式,如字間空格、句首大寫、由左到右、上而下及句尾適當標點符號。(3-1-7)

R-3-4能跟著老師或錄音帶正確地朗讀課本中的對話和故事。(3-1-8)

四年級

R-4-1能辨識課堂中習得的詞彙。(3-1-2)(至少140精熟字彙,見附件1)

R-4-2能看懂簡易的英文標示。(3-1-4)

R-4-3能辨識故事、韻文、歌謠中的常用字詞。(3-1-5)

R-4-4能看懂簡單的句子。(3-1-6)(至少最基本的41句,見附件2)

R-4-5能由教師帶領閱讀簡易讀本。

R-4-6能認讀數字1-20。

R-4-7能藉圖畫、圖示等視覺輔助,閱讀並了解簡易故事及兒童短劇中的大致內容。(3-1-9)

五年級

R-5-1能正確朗讀課文。

R-5-2能運用課堂上學過的詞彙與基本句型進行課外閱讀。

R-5-3能藉圖畫、書名或上下文做簡易的預測或推論。(3-1-10)

R-5-4能活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的規則讀出單字。(3-1-11)

R-5-5能辨讀以10為單位的數字。

六年級

R-6-1能辨識課堂中習得的詞彙。(3-1-2)(至少300精熟字彙,見附件1)

R-6-2能用字典查閱字詞的意義。(3-2-2)

R-6-3能讀出簡易生活用語暨簡易句型。(至少最基本的81句,見附件2)

R-6-4能看懂常用的英文標示和圖表。(3-2-3)

R-6-5能辨識故事的要素,如背景、人物、事件和結局。(3-2-7)

R-6-6能從上下文或圖示,猜字意或推論文意。(3-2-8)





4. 寫 (Writing) 指標內容:



一年級

W-1-1能書寫印刷體大小寫字母。(4-1-1)

W-1-2能臨摹、抄寫課堂中習得的詞彙。(4-1-3)

W-1-3能摹寫自己的英文名字。

二年級

W-2-1能書寫自己的姓名。(4-1-2)

W-2-2能臨摹、抄寫課堂中習得的詞彙。(4-1-3)

W-2-3能正確拼寫詞彙。(至少30個精熟字彙,見附件1)

三年級

W-3-1能臨摹、抄寫課堂中習得的詞彙。(4-1-3)

W-3-2能臨摹抄寫課堂中習得的句子。(4-1-4)

W-3-3能依圖示填寫重要字詞。(4-1-6)

四年級

W-4-1能拼寫一些基本常用字詞。(4-1-5)(至少140精熟字彙,見附件1)

W-4-2能正確抄寫生活用語及基本句型,含空格、大小寫及標點符號。(至少最基本的41句,見附件2)

W-4-3能在段落中填入適當的字詞或片語。

五年級

W-5-1能正確聽寫課堂中習得的詞彙。

W-5-2能正確抄寫課文的詞彙與句子。

W-5-3能掌握英文書寫格式寫出簡單的句子。(4-1-7)

W-5-4能依提示合併、改寫及造句。(4-2-2)

六年級

W-6-1能拼寫一些基本常用字詞。(4-1-5)(至少300精熟字彙,見附件1)

W-6-2能正確填寫生活用語及簡易句型。(至少最基本的81句,見附件2)

W-6-3能寫簡單的賀卡、書信(含電子郵件)等。(4-2-3)





5. 綜合應用能力 (Integration) 指標內容:



一、二年級

I-2-1能正確地辨識、唸出與寫出26個英文字母。(5-1-1)

I-2-2能聽懂及辨識課堂中所習得的英語詞彙。(5-1-2)

I-2-3書寫部份至少會拼寫30個精熟字彙,以應用於簡易的日常溝通中。(5-1-4)(見附件1)

I-2-4能聽懂日常生活應對中常用語句(如問候、致謝、道歉、道別等),並能作適當的回應。(5-1-5)(至少最基本的20句,見附件2)



三、四年級

I-4-1書寫部份至少會拼寫140個精熟字彙,以應用於簡易的日常溝通中。(5-1-4)(見附件1)

I-4-2在聽讀時,能辨識課程中讀本相對應的書寫文字。(5-1-3)

I-4-3能聽懂日常生活應對中常用語句(如問候、致謝、道歉、道別等),並能作適當的回應。(5-1-5)(至少最基本的41句,見附件2) (至少40句)。(5-1-5)

I-4-4能依文字或口語提示寫出重要字詞。(5-1-6)

I-4-5能活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了解英語拼字與發音間規則的對應關係。(5-1-7)

五、六年級

I-6-1書寫部份至少會拼寫300個精熟字彙,以應用於簡易的日常溝通中。(5-1-4)(見附件1)

I-6-2能聽懂日常生活應對中常用語句(如問候、致謝、道歉、道別等),並能作適當的回應。(5-1-5)(至少最基本的81句,見附件2)

I-6-3能活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了解英語拼字與發音間規則的對應關係,

並能嘗試看字發音,聽音拼字。(5-1-7)

I-6-4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簡易故事或廣播﹐並能以簡單的字詞、句子記下要點。(5-2-3)

I-6-5能看懂故事及簡易短文,並能以幾個簡短的句子述說內容大意。(5-2-4)

I-6-6能看懂日常溝通中簡易的書信、留言或賀卡、邀請卡等,並能以口語或書面作簡短的回應。(5-2-5)





6. 興趣與方法 (Affection)指標內容:..........(於課堂中評量)



一 至 六年級

A-0-1樂於參與各種課堂練習活動。(6-1-1)

A-0-2樂於回答老師或同學所提的問題。(6-1-2)

A-0-3對於老師的說明與演示,能集中注意。(6-1-3)

A-0-4主動溫習、預習功課。(6-1-4)

A-0-5運用情境中非語言訊息,如圖示、肢體動作、語調、表情等幫助學習。(6-1-5)

A-0-6樂於接觸課外英語教材。(6-1-6)

A-0-7不畏犯錯,樂於溝通、表達意見。(6-1-7)

A-0-8主動向老師或同學提出問題。(6-1-8)

A-0-9在生活中有使用英語機會時,樂於嘗試。(6-1-9)

A-0-10在生活中接觸英語時,樂於探究其涵意並嘗試模仿。(6-1-10)

A-0-11運用已學過字詞之聯想以學習新的字詞。(6-1-11)

A-0-12樂於參與有助提昇英語能力的活動 (如英語營、詩歌朗誦、短劇表演或比賽等)。(6-1-12)

A-0-13具有好奇心,並對老師或同學討論的內容能舉出示例或反例。(6-1-13)

A-0-14主動做完老師交待的作業。(6-1-14)

A-0-15主動查閱(圖畫)字典。(6-1-15)

A-0-16會在生活中或媒體上注意到學過的英語。(6-1-16)

A-0-17樂於接觸英語電影、歌曲、廣播、書籍等。(6-2-1)

A-0-18對於世界各地民情文化有興趣,並樂於找機會接觸。(6-2-2)

A-0-19樂於嘗試閱讀故事、雜誌及其他課外讀物。(6-2-3)

A-0-20主動從網路或其他課外材料搜尋相關的教學資源,與老師及同學分享。(6-2-7)

A-0-21能於課後閱讀童書、圖畫書(pleasure reading)。





7. 文化與習俗 (Culture)指標內容:..........(於課堂中評量)



一 至 六年級

C-0-1能認識課堂中所介紹的國內外主要節慶習俗。(7-1-1)

C-0-2能認識我國主要節慶的相關簡易英語字詞。(7-1-2)

C-0-3能了解一些國際社會的基本禮儀。(7-1-3)

C-0-4能認識外國風土民情。(7-1-4)

C-0-5能從多元文化觀點,了解並尊重不同的文化及習俗。(7-2-3)





建議各年段精熟字彙表-合計300字



低年段生字(30字)



a (an), am, are, bag, box, boy, book, cat, cup, Dad, egg, fish, go, good, girl, hat, I ,it, kid, look, Mom, No, O.K., pen, sun, sit, yes, you, yo-yo, zoo




中年段生字(110字)



and, apple, arm ,at, ball, baby, banana, bed, bee, bird, black, blue, bus, cake, can, car, chair, class, color, cow, day, desk , dog, doll, door ,down, eat, eye(s), ear(s) , eight, face, fan, five, fine, fly, foot, for, four, from, fun , game, green, hand(s), has, have, head, hello, he, happy, in, is, key, kite, leg, like, lion, make, many, monkey, mouth, my, name, nose, not, nine, open, on, one, pencil, pet, pig, pink, play, pizza, red, ruler, run, read, sad, say, see, school, sing, sleep, she ,short ,six, seven, talk, tall, that, the, these, they, think, this, three, those, tiger, time, toy, two, ten, Up, want, we, what, who, white, your




高年段生字(161字)



ask, all, back, bad, bell, bike, big, brother, buy, call, candy, card, cloudy, Chinese, clean, coat, coffee, coke, cold, come, computer, cook, cool, cry, cute, dance, dear, dirty, drink, draw, easy, e-mail, end, English, eleven, eighteen, fall, fast, father, feel, fire, food, from ,fries, fourteen, fifteen, get, good-bye, give, help, here, her, his, him, home, hot, house, how, hungry, ice-cream, jacket, job, jump, know, late, learn, left, let, little, love, long, map, math, milk, moon, mother, MRT, much, mouse, need, new, nice, now, noodles, nineteen, old, out, our, park, pick, pie, please, pull, push, put, rain, rainy ,rice, ride, right, room, shop, short, sick, sister, sky, slow, small, smile, song, spring, summer, sorry, some, stand, star, stop, story, study, swim ,sunny ,speak, student, sixteen, seventeen, table, Taiwan, take, tape, taxi, tea, teacher, tell, test, thank, their, tired, today, tree, try, there, twelve, thirteen, twenty, use, walk, wash, watch, water, week, when, where, why, window, with, work, write, windy, winter, year






低年段簡易教室用語(20句)



1. Good morning. /Goodbye.

2. How are you?

3. Thank you.

4. Very good.

5. (You did a) good job.

6. Please.

7. Stand up.

8. Sit down.

9. Are you ready?

10. I’m fine./OK.

11. Listen. /Listen to me.

12. Look. /Look at me.

13. Repeat. /Repeat after me. /Follow me.

14. Hands up/down.

15. Raise your hand.

16. Open/ Close (your book).

17. Let’s go.

18. Here.

19. Let’s count.

20. Be quiet. /Quiet, please.







中年段生活用語暨簡易句型(21句)

※生活用語
1. May I go to the(bathroom)?

2. Put down./Pick up.

3. Don’t talk/ run/ shout/ worry.

4. Excuse me.

5. Good afternoon.

6. Good idea.

7. I am sorry.

8. I don’t know.

9. Line up. (Don’t cut in line.)

10. Point to the word “fish”.

11. Read aloud.

12. Show me your (homework).

13. Spell the word “book.”

14. Take out/ Put away (your pencil.)

15. Please turn to page 23.

16. Circle the word “fish.”

17. Go back to your seat.



※簡易句型

1. Are you a/an (student/ English teacher)? Yes, I am. / No, I am not.

2. Are you happy/ sad? Yes, I am. /No, I am not.

3. Is this a/an (pencil/ apple) ? Yes, it is./ No, it is not.

4. Who is he/ she? He/ She is my sister/ brother.







高年段生活用語暨簡易句型(40句)



※生活用語(20句)

1. Go on./ Continue.

2. Hold on.

3. No eating in class.

4. Don’t do it again.

5. Take/ Have a seat.

6. Watch out.

7. Clean up.

8. Hurry up.

9. Any questions?

10. Time’s up.

11. Do me a favor.

12. You’re welcome.

13. Any volunteers?

14. Come in/ here/ to (the front), please.

15. What’s the matter? /What happened?

16. Give me a hand.

17. That’s all right.

18. Take care.

19. See you later.

20. Have a nice day/ good time.



※簡易句型(20句)

1. Would you please (come here/ clean the blackboard)?

2. May I …? Yes, please.

3. 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 are (tigers).

4. What do you like/ need/ want?

5. What time is it?

6. What color is it? It’s (red) .

7. Can you (do/ draw/ read? (I can do/ draw/ read.)

8. Where is your book?

9. It is in/ on/ by the table.

10. Where are (the books)?

11. They are in/ on/ by the table.

12. Where is Peter?

13. He/ She is at (home)/ in the (living room) .

14. Whose turn is it?

15. How’s the weather? It is (hot).

16. How many (students)……?

17. There are (seven students).

18. How do you go to (the park)?

19. By (bus)./ On foot.

20. Do you (Does he/ she) have (any brothers)? Yes, I do./ No, I don’t.









國家發展計畫_「e世代人才培育報告」___From:教育部

壹、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

  為建立一個真正的國際化親善環境,針對都市和設施空間增加英語標示,尤其是政府和民間的資訊網站同時提供英語版本,以方便國際人士認識台灣各個層面的實況與發展。在國內教育體系內則擴大英語等外語教學和學習機會,強化語言學習設施。大學和研究機構更要落實國際化目標,包括專業科目的英語教學和修習規定,以及招收國際留學生,和獎勵本國學生出國留學。除此之外,有鑑於出國旅遊和資訊流通數量的增加,國家更應藉此強化一般國民的英語學習與國際文化的了解和交流。目標在於促使台灣成為一個適合國際人士和各種資源的交流中心。



一、營造英語生活環境



(一)標示英語化

‧概要:

A.具體措施:

1.推動道路交通標誌英語化:訂定格式規範,由中央到地方逐級推動。

2.推動商店招牌英語化:包括商品標示英語化,餐廳菜單英語化,邁向國際化。

3.推動公眾場所標示、廣播說明英語化:由政府機關率先示範推動。

4.推動生活地圖英語化:提供外僑、國外旅客優質的英語化生活服務。

B.執行方式:

1.成立專責的推行小組:設置專人專責,編列專案經費有效推動。

2.建立誘因機制:實施獎勵補助措施,如獎金、補助費等,加速私部門的標示英語化推動工作。

3.辦理教育訓練:提供各部門相關推動人員必要的教育訓練機會。

4.設置Call Center及服務網站:提供各部門相關推動人員必要的諮詢及協調服務、英文翻譯顧問服務。

5.編訂英文標示範例、規範:建立足供各部門工作參考依循的規範,如工作準則、標示規格示範等,加速工作推動。

6.訂定中央、地方分工協調機制:本計畫事涉中央與地方權責分工,須釐清分工權責事項,以利推動。

‧效益:營造英語生活環境,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詳細工作項目如下。



工作項目.........................................期程

1.成立專責的推行小組.........................92年

2.訂定中央、地方分工協調機制..............91年

3.建立誘因機制.................................92-93年

4.設置Call Center及服務網站...............92-93年

5.編訂英文標示範例、規範....................92-93年

6.辦理教育訓練.................................92-96年

7.推動道路交通標誌英語化....................92-96年

8.推動商店招牌英語化.........................92-96年

9.推動公眾場所標示、廣播說明英語化......92-96年

10.推動生活地圖英語化.......................92-96年



(二)政府與民間網站雙語化

‧概要:

1.調查政府與民間雙語網站需求,訂定優先建置雙語網站項目

2.結合民間資源培訓各專業領域雙語網站人才

3.訂定雙語網站建置之相關參考規範,統一用語及訂定標準

4.建置政府及民間機構示範性雙語網站作為各界學習參考

5.建置及強化我國加入或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如WHO,UN, APEC,WTO等)之雙語網站

6.視推廣進度及成果,辦理單場或系列Taiwan Internet EXPO 20xx國際展示活動,加強國際宣導及推廣

7.加強與國際知名入口網站聯結,提升雙語網站使用人口

8.辦理政府與民間優良雙語網站評獎活動及推廣優良網站

‧效益:

增加政府與民間網站國際曝光度、拓展國家整體國際形象及知名度。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詳細工作項目如下:



工作項目......................期程

1.需求調查...................91年

2.訂定工作項目..............92年

3建置示範網站...............92年

4網站評獎....................92-96年

5人才培訓....................92-96年

6.訂定範例...................92-96年

7.國際宣導活動..............93-96年

8.提升使用人口..............92-96年



二、平衡城鄉英語教育資源

‧概要:

由於環境、師資、設備及學童父母的經濟能力不同,鄉村與城市的英語教學存有極大落差。目前城市裡的英語教學,有的學校自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有的學校甚至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進行。鄉村學校基本外語環境較差,再加上起跑點之不同,城鄉的英語能力差距愈來愈大。政府有責任藉改善鄉村學校英語多媒體設備、鼓勵優良國籍與外籍老師下鄉服務、號召英語程度良好之大學生下鄉做輔助教學、舉辦學生暑期英語營隊、老師暑期在職進修等措施以改善鄉村英語教學。

‧效益:

平衡城鄉英語程度差距,提昇學生英語能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大專院校教學國際化

‧概要:

增加大學院校專業科目英語授課學分數,為提高大學生英語程度,各大學除了應在大一階段加強英語教學外,更應進一步廣開以英語授課之專業課程。學校應以獎勵措施來鼓勵老師用英語授課。學生如修習英文專業課程,除該科目外也應另給予英文學分。博、碩士論文更應要求以英文撰寫以提昇學生英文能力。

‧效益:

對大專院校學生英語能力會有大幅度的提昇,並擴大學生國際視野。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四、提高公務員英語能力

‧概要:

目前公務人員高普初等考試暨升等考試科目中僅高考第一試內設有英語科目,其餘普考、初等考試及升等考試均未有英語筆試科目;又外交特考、新聞特考等駐外人員考試均列有英語或其他外語科目。為期公務人員考試甄選具英語能力之人才,人事行政局將會同考選部及銓敘部通盤研議擴大公務人員考試增加英語科目之範圍。

WTO組織、經建會、國科會等需具國際化及雙語能力之重點機關(構),其遴補新進人員時,不論是否須具公務人員資格,均得基於業務需要設定雙語資格條件,以提高機關英語能力。人事行政局將邀集銓敘部及相關機關,研商推動雙語業務需要之重點機關(構)加強遴用具備雙語資格之新進人員。

‧效益:

1.普遍提昇公務員英語能力,擴大公務員國際視野,提高公務員素質。

2.擴大公務人員服務範圍並提高其服務品質。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五、推動英語與國際文化學習

‧概要:

在推動外語學習方面,辦理「推廣全民外語學習」方案,持續推動全民社區英語學習,推行「全民英語能力檢定測驗」。佈建廣泛的社區民眾學習英語環境,提供網路教材供民眾上網學習,加強特殊族群如各行業從業人員、銀髮族、農漁民、原住民及身心障礙者等的學習機會。為加強國際公民文化素養與國際禮儀,提供國際文化交流必備工具,培養國人開闊視野、國際觀及地球村知能,外語學習內涵上,除了基礎及實用英語的學習外,並將外國文化內涵的研習納入教材教法中。

‧效益:

促進英語學習多元化、活潑化、生活化、情境化,使生活中處處充滿雙語,真正營造英語學習環境並縮短城鄉學習差距,建立國際公民文化素養,立足台灣放眼天下,提高國家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持續辦理。





貳、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

在台灣網路社會已經來臨,「網路閱覽能力」(internet literacy)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不可或缺的發展指標。我們的資訊工業和電腦製造業發展迅速,但網路資訊內容質量仍然偏低,如何開發不同年齡階層的網路資訊閱讀與生產能力,是這一階段國家發展建設的一項重點。透過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品質的提昇,高中學生網路資訊設計創作能力的培養,城鄉之間在網路資訊服務品質的均衡,以及社會一般學習資源網路化的擴大等等,皆是本計畫之重點。



一、建構數位化學習內容



(一)開發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

‧概要:

在資訊化時代的社會,國民具有資訊應用知能與完善的數位化學習環境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條件,目前各級學校已完成網路學習基礎硬體建設,但是中小學師生要應用網路資源協助教與學,網路學習內涵有待加強建置。本計畫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資源發展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提供包括教材、素材、學習單等網路學習內涵供師生使用,並推動做中學網路學習活動,藉由網路將學習過程、心得等記錄成為學習內涵的一部份,透過網路經驗分享並推廣。在網路教學資源共創、共享的環境中,使網路學習內容得以普及應用並發展。

‧策略:

1.結合大專校院專家學者及教師團隊規劃建置生命教育學習網、自然生態學習網、科技教育學習網、健康醫學學習網、歷史文化學習網及藝術人文學習網等六大學習網,提供中小學生做中學網路學習活動內涵與網路補充教材及素材。

2.統整社教館所數位化資源(圖書、文物、典藏、教材等)發展中小學數位化補充教材資料庫。

3.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結合縣市教育局教材資源中心建置各領域網路學習教材及教案。

4.辦理優質教學軟體與內容選拔活動,制訂獎勵民間團體辦法(含文教團體、基金會、產業界等)共同參與網路學習內容發展、教材製作、技術支援服務、平台建置維護等服務。

5.結合文建會、國科會等各界研發成果及國家數位典藏計畫之數位化內涵,轉化為中小學適用之學習內涵,充實中小學數位化學習內容。

‧效益:

1.整合各界資源,建置豐富的網路學習內容供中小學師生使用。

2.網路上的教學素材、教材及學習活動得以分享、討論、改進,共創、共享網路教學資源,落實網路學習內容的應用與發展。

3.以多元化網路學習資源與學習方式,提升教學品質並普及師生網路學習素養與正面應用。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獎勵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參與開發網路學習內容

‧概要:

資訊應用知能已是現代國民必需具備的素養,應用網路輔助學習亦是不可擋的趨勢,目前國小與國中學生資訊素養與網路應用知能的培育已納入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中推動實施,相形之下高中與高職學生網路學習素養及參與內容開發的能力有待提升。本計畫以獎勵高中高職學校成立資訊社團、辦理主題式網路內容建置競賽、整合社區學習資源進行課程區域合作,發展網路學習課程,應用資訊科技工具發展各科網路教材、利用六大學習網做中學活動合作學習與創作、獎勵民間團體及社教單位共同推動等各種方式鼓勵並引導高中高職學生參與網路學習內涵發展及創作。

‧策略:

1.利用生命教育學習網、自然生態學習網、歷史文化學習網及藝術人文學習網等六大學習網做中學活動,鼓勵學生記錄學習過程、分享學習心得,透過網路進行合作式學習與創作。

2.獎勵大專校院暨高中高職學校成立資訊社團參與網路學習內容開發與推廣應用。

3.應用資訊科技工具發展各科網路學習教材,例:學生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蒐集、分析、處理及繪圖功能,共同充實地理科網路學習內涵。

4.推動鼓勵高級中等學校透過區域合作方式,發展網路學習課程,提供區域內學生線上學習機會,擴大學習視野,整合社區學習資源。

5.辦理網界博覽會及主題式網路內容建置競賽,鼓勵高中職學生創作網路學習內涵。

6.獎勵學生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網路內涵,例:鶯歌陶藝品教學製作、三義木雕介紹等,增進學生網路內涵製作經驗並提升專業技能知識。

7.鼓勵社教單位辦理高中職校網路科學展覽、網路人文藝術展等活動,帶動學生參與開發網上學習內涵。

8.訂定獎勵辦法鼓勵民間團體(文教團體、基金會、社區團體等)共同推動高中職學生網路內容應用與創作。

‧效益:

1.提升高中高職學生網路學習內容開發、創意及應用能力。

2.透過學習網園地提供學生學習歷程心得分享、優良創作作品發表與推廣的空間。

3.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網路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普及網路正面應用。

4.落實高中職社區化之課程區域合作目標,整合社區教育資源。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

‧概要:

資訊科技進步及網際網路興起促成了生活、工作與學習之便利,但由於資源分配或因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居住地區、族群、甚至身心障礙人士等對象而有不均,致城鄉之間數位落差愈形嚴重。因此本計畫一方面將對偏遠地區學校加強基礎設施之補助,建置資源共享環境,以普及城鄉資訊教育、縮短數位落差,另方面亦要加強偏遠地區教師資訊基本素養之培訓,使教師具備利用電腦及網路教學之能力,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減少學生在知識獲取上的落差。同時亦將加強偏遠地區資訊教育推廣工作,建立配套措施,並藉由民間團體力量之參與協助,減少偏遠地區學校數位落差,期盼藉由網路學習與建置數位化典範資料庫等方式,全面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

‧策略:

1.充實網路學習內容並整合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提供豐富的網路教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輔助學習使用,以達資源共享,減少城鄉落差。

2.加強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培訓,提升教師資訊應用能力,另增加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學習機會,規劃以遠距教學方式辦理離島教師資訊培訓,加強偏遠地區教師資訊技能與素養。

3.補助偏遠地區學校網路連線電信費用及軟硬體設備維護經費,並規劃補助師生購置電腦軟硬體設備,增加學習及使用機會。

4.訂定補助及獎助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充實改善資訊教學設施相關作業要點,以普及並提升電腦及網路應用環境。

5.鼓勵大專校院及民間團體協助偏遠地區推動資訊教育,以加速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6.加強對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學校及師生資訊教學輔具之補助及訓練,以改善資訊應用及學習能力。

7.規劃學習者及學生資訊能力指標,作為學習機會與品質均衡發展改進之準則。

‧效益:

1.普及建置並充實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整體設施環境,以應用資訊科技加強學習成效達到縮短城鄉差距目標。

2.提升教師與學生資訊素養及技能,強化偏遠地區學校資訊應用之質與量。

3.加強偏遠地區中小學教師運用資訊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之能力,使偏遠地區教學模式同步改善創新。

4.提供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學校師生良好資訊使用環境,提升資訊學習機會及應用能力。

5.充實網路教學內容並建立共享機制,使城鄉學習機會無落差。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 建立終身學習網站平台

‧概要:

為配合全國週休二日的政策,以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提供完整性、系統性、豐富性的學習內涵,包括自然、人文、生態、藝術等的學習資源,豐富國人終身學習、休閒、旅遊之通識教育,增進國人對本土環境的認知與關懷,進而開拓國人知性與感性的多角視野與鄉土關懷。

‧策略:

1.從全國319個鄉鎮市中,透過各地文史工作者蒐集各地具有教育、參覽、學習價值的自然或人文生態的景點(學習點),並提供內容。

2.以影、音、文字解說的方式作每一景點的學習詮釋,並賦予當地該景點之交通路線、住宿、餐飲等資訊,以及相關資源配合的簡介。

3.總計統整全國景點共約4,000個,繼以配合學習、休閒、旅遊、景點的屬性、地區分布、地方特色等作系統分類,建構完成兼具微觀與鉅觀之全國學習網站平台。

4.將上述學習平台配合頻寬之開放,建構internet國際網路平台。

5.平台建構完成後,可試以OT的方式委由民間經營維護。

‧效益:

1.提供全國民眾處處可學習、時時皆學習、事事能學習、人人愛學習的網站學習資源平台,豐富全民精神、文化、生活、藝術內涵,提昇全民智能水準。

2.藉由internet國際網路平台之建構,吸引國外觀光客,發揮知識經濟的功能。

3.培養國人愛國、愛鄉及環境、生態保護的鄉土情懷。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參、活力青少年養成

未來E世代的養成,除了智能之外也應有強健的體魄和藝術涵養,為確實落實這項目標,從小學開始,每一學生應學會一項樂器和一項運動,每一學校更應選擇一項一書或運動項目組成團隊,做為該學校努力達到傑出的標竿,一方面培養團員的群育與團隊精神,一方面則代表學校成為凝聚全校師生光榮感的核心。以此藝術體育和團隊做為基礎,學校和個人才有本事與其他學校或其他國家在各種場合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一、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



(一)一人一樂器

‧概要:

知識世紀的競爭早已炙熱展開,但人文美學的素養卻猶待開發。美之於國家、企業到個人係屬看不見的競爭力,而美育更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力宣導將藝術與美感導入教育體系,亞洲比鄰新加坡已不再高喊科技經濟,而是從淨化人民心靈,提升社會整體文化活力以打造一個「文藝復興城」為願景。放眼世界,美學教育已是未來人才培養必走之路,台灣也必須認識到以美來鞏固競爭力的重要性。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已於90年度起實施,為深化中小學藝術與美學教育內涵與效果,並從基本面著手,擬推動培養學生一人一樂器專長,藉由音樂的感染力,陶冶學生性靈之美,為建構台灣豐富的人文環境奠下未來之基石。

‧效益:

1.均衡城鄉美學教育:除普遍推展一人一樂器專長,更兼顧偏遠、弱勢及經費不足縣市之發展,平衡城鄉差距,有效達成目標。

2.潛移默化提昇人文素養:從人文藝術教育的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EQ素質,使學生身心從小均衡發展,珍惜並尊重自我及他人的生命。

3.豐富學習內涵:深化美學教育,豐富學習方式及內涵,因應全球化時代之多元需求。

4.培養美的實踐力:藉由美的學習與實踐,提升學生創造力、思考力及判斷力,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一校一藝團

‧概要:

國外有許多學校都有屬於自己學校特色的藝術團隊,不管是管弦樂團、劇團、樂儀隊或舞團等,我們皆可以發現,這些來自於學校大力發展的藝術團體,都成為學校對外展示課外活動教育的特色與成果,標示當地社區的文化認同,培育團隊合作精神,甚至成為國家未來藝術領域的重要人才來源。基此,為鼓勵各級學校發展各自學校之人文特色,本計畫擬推動一校一藝團,透過民間專業藝術團體的協助輔導、進駐學校授課教練,搭配九年一貫制藝術教育,協助各校發展出不同特色的團隊,例如管弦樂隊、節奏樂隊、扯鈴隊、宋江陣、話劇、歌仔戲、布袋戲等藝術團隊,讓各校發展出學校的人文重點特色,帶動整體學校課外學習參與風氣。具體作法包括:

1.整合各類團隊專業指導師資資源,提供培訓與經驗交流機會。

2.輔導各級學校透過學生、教師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討論學校代表性之團隊形式與內容特色。

3.鼓勵各級學校發展與在地人文特色為主的特色藝術團隊,並透過與社區、村民共同參與協助下,培養休戚與共的集體意識與共同光榮感。

4.補助各級學校為發展學校特色團隊,所需師資、整備設施、技術或場地等資源。

5.舉辦學校特色團隊表演大展與競賽,展示學校課外活動學習成果,發展校際之間特色競爭與認同。

‧效益:

發展各級學校人文與體育特色,強化學生課外學習風氣。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 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



(一)一人一運動

‧概要:

重視學生身心健康與發展是新世紀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而藉由教學與活動的實施可以促進健康與體適能,持續提供學生學習生活的活力泉源。學生終生運動習慣的培養旨在延續體育教學的效果、提高運動參與樂趣、增進學生積極參與運動、享受運動樂趣及養成運動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生命品質。

策略:

1.在國小階段推展遊戲性及趣味性之體育課程及體育活動、提供教師運動學習知能、增進學生運動參與機會及習慣,提高規律運動人口。

2.在國中階段推展班際性、團體性體育活動,促進教師學習知能的提升,提倡普及化之班際運動競賽,改善運動參與環境、促進學生參與班際體育活動及運動社團,提高規律運動人口。

3.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學習個人喜好運動項目至少一種,促進學生參與班際及校際體育活動及運動社團,提昇規律運動人口。

4.在大專階段培養學生學習終生運動技能至少一種,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以上。

‧效益:

1.提升各級學校學生規律運動人口18%。

2.輔導各級學校學生參與各類運動社團與趣味性體育活動。

3.培養學生每人至少學得一種終生運動技能。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一校一團隊

‧概要:

從知名劍橋大學划船校隊、美國芝加哥大學籃球校隊等案例,我們皆可以發現,這些來自於學校大力發展的體育校隊,都成為學校對外展示課外活動教育的特色與成果,標示當地社區的文化認同,甚至成為國家職業體育的重要人才來源。基此,為鼓勵各級學校發展各自學校之人文特色,本計畫擬推動一校一團隊,透過職業體育等民間專業團隊的協助輔導、進駐學校授課教練,協助各校發展出不同特色的團隊,例如籃球校隊、足球校隊、棒球校隊、體操隊、划船校隊等體育校隊,讓各校發展出學校的體育重點特色,帶動整體學校課外學習參與風氣。具體作法包括:

1.鼓勵各級學校透過學生、教師共同參與,討論學校代表性之團隊形式與內容特色

2.鼓勵各級學校發展與在地體育特色為主的特色團隊,並透過與社區、村民共同參與協助下,培養休戚與共的集體意識與共同光榮感。

3.補助各級學校為發展學校特色團隊,所需師資、整備設施、技術或場地等資源。

4.舉辦學校特色團隊表演大展與競賽,展示學校課外活動學習成果,發展校際之間特色競爭與認同。

‧效益:

發展各級學校人文與體育特色,強化學生課外學習風氣,六年中協助六百所各級學校發展特色團隊。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促進中小學國際文化體育交流

‧概要:

1.培訓國際青年體育事務人才:輔導及辦理「國際青年體育事務人才訓練營」,協助國內舉辦各級國際賽會之進行,並遴派優秀青年代表出席IOA奧林匹克青年營、2002釜山亞運青年營、2004年雅典奧運青年營及其他國際奧林匹克所屬學術、文化、藝術展演等活動。

2. 積極爭取世界大學單項運動錦標賽、國際青年、青少年單項運動錦標賽在我國舉行:如已於去(90)年辦理之IBA世界青棒賽、世界大學跆拳道錦標賽、亞洲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亞洲青年棒球錦標賽等;今(91)年已爭取主辦者包括2002年第九屆世界大學高爾夫球錦標賽、國際大學名校棒球邀請賽等;另並積極爭取主辦200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我國舉行。

3.積極推動加入國際學校運動組織,厚植我世界體壇人脈,以利爭辦大型運動賽會,如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及國際少年運動會(ICG),並將於今(9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假台北市舉辦國際少年運動會。

4. 積極參與國際青年運動競賽:依據「全國性民間體育活動團體經費補助辦法」規定,輔導中華奧會、大專體總、高中體總及各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組隊參加各項由國際組織授權主辦之國際(含亞洲)青年、青少年運動競賽,以累積國際賽會經驗,加強得牌實力。積極參與國際體育學術會議:依據本會訂定之「推動國際體育交流活動辦法」規定,輔助體育校院、系所之在學研究生,參與國際組織授權辦理之國際體育學術會議之論文發表。

5.促進兩岸體育院校師生交流:輔導及辦理兩岸體育院校師生研習營、兩岸大專、高中生運動團隊交流活動。

‧效益:

1.培育(訓)各類國際運動賽會規劃、營運管理及國際事務人才,充實國內各級國際賽會之國際體育志工人才,提昇國際賽會服務品質,促進國際青年體育事務交流。

2.輔導大專體總、高雄市政府及台南市政府成立工作小組,研訂申辦計畫及遊說策略,全力爭取主辦200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我國舉行,以拓展我國青年運動選手表演舞台,並促進週邊運動文化產業之發展

3.加強與國際少年及青少年學校體育組織聯繫,爭取成為「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正式會員(我國目前係以中華台北名義之準會員身分),促進國際青年(中學生)體育交流。

4.藉由積極參與國際青年運動競賽,加強我國青年競技運動實力,奪標實力,提昇爭辦相關賽事機率,拓展與國際奧會及各國際運動總會聯繫,提高我國際知名度。

5.藉由資助青年參與國際體育學術會議,拓展與國際體育學術組織聯繫,提昇國內體育學術研究水準,促進國際青年體育學術交流。

6.藉由兩岸體育院校師生互訪及運動競賽等活動,傳揚我國社會體制及文化上的優點。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肆、 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

E 世代是整個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所在,但隨著E世代的成長,針對整個社會中堅的成人和中老年人,國家也有義務提供資源把所有社會成員帶向新的世紀,「學習社會」是我們不得不努力的目標,除了一般推廣和回流教育之外,包括公民意識、鄉土認同、法治倫理、環保與生態、退休生活、健康照顧、志願服務參與等等,國家應把這些學習資源、資訊和機會,以各種方式提供到學習者最容易接觸到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習社會的目標早日達成,提昇全國國民的品質,改善過去的積習,確實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國際化水準。

我們的目標應使每一縣市和鄉鎮的學習空間、學習內容、學習課題和學習方式,六年內在質和量方面一地區的不同都至少有兩三倍以上的成長,對個人的參與學習時間的增加和各種能力的增進也應有可量化的指標從事評量,應使整個社會明顯看出未來每一年都有一定提昇的幅度。



一、推展國民學習運動



(一)藝文人口倍增,推動全民藝術參與運動

‧概要:

為提升國民人文素養,鼓勵國民提高藝術參與欣賞動機,本計畫將結合廣場、鄰里公園、開放空間、交通運輸設施等公共空間,配合地貌改造運動的景觀街道,發展街頭藝術展演活動,讓國民在週休二日中,除了往郊區旅遊外,同時也能在城市街道中,處處接觸藝術,人人都能感受藝文魅力,在不斷的日常生活經驗刺激中,培養出對藝術展演的喜愛,成為個人文化與休閒的重要一環。同時在接觸藝術中,培養藝文消費的概念,一方面支持藝術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帶動整體藝文欣賞的風氣,同時建構出城鄉獨具文化藝術的魅力。其具體作法包括:劃定可供展演的廣場、鄰里公園、開放空間、交通運輸設施等公共空間開放藝術家進駐街頭表演、以工代賑補助失業或低收入戶的藝術工作

者進駐街頭表演、選定重點區域發展特定類型街頭藝術計畫、補助大專社團從事小型戶外展演、發展戶外展演設備租借制度、研擬街頭藝術家戶外展演收費制度。

‧效益:

落實「處處有藝術,人人看展演」的全民藝術學習理念,未來六年達成藝文參與欣賞人口倍增,付費型藝文人口倍增,帶動街道景觀魅力,促進城鎮商圈消費。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運動人口倍增,推廣國民體育休閒活動

‧概要:

終身學習社會裡「健康促進」的「運動學習」,不只講求「活到老學到老」,更講求「活到老練到老」。健康促進,舉世關注,世界各國在1990年代末,紛紛提出的迎向21世紀振興體育計畫,莫不以「國民健康促進」為主要訴求。國際間也因健康自覺意識的強化,帶動了「生涯運動」的蓬勃發展。先進國家更認為「自覺運動參與為最具回收價值的投資」、「自覺運動參與是最好的預防醫學」,而積極推動「運動學習」與「規律運動習慣養成」。「運動人口倍增計畫」是我國因應此一國際潮流,迎上先進國家國民體能水準的具體措施,冀期藉由廣宣活動,灌輸國民「自覺運動參與」意識;藉由充實設施,提供「優質運動環境」;藉由人才培訓、活動推展,國民促使自覺運動參與人口逐年倍增,進而達到「運動生活化」,「提升生命品質」的境界。主要內容包括:

1.理念宣導:透過電視、廣播、平面媒體、網路等媒體,宣導運動健康的理念,介紹不同族群簡易運動方法,營造運動生活化有利條件,鼓勵國民積極參與休閒運動。

2.人力招訓:培訓運動指導人員,整合及運用專任運動教練、體育教師及運動團體體育專業人力資源,推展體育志工制度,豐實人力資源並提升人力素質。

3.充實設施:發揮創意,整合地方資源,規劃設計富地方特色或具創意性新興休閒運動設施,提供多元化、安全、舒適之優質運動環境。

4.活動推展:規劃辦理運動教室、週休二日運動班、寒暑假運動育樂營等活動,提供國民多元的選擇學習機會。

‧效益:

1.每年全國新增運動參與人口約計50萬人,六年後規律運動人口趕上先進國家水準。

2.經由強化理念宣導,建立國民「自覺運動參與」之運動權意識並付諸行動。

3.經由運動設施之充實,建構國民「優質運動環境」。

4.經由人才培訓、活動推展,普及運動風氣。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國民健康學習

‧概要:

過去衛生機關所推出之衛生教育或健康促進活動往往以辦理之工作量為衡量指標,多未能以健康行為之養成或改進評估,儘管每項工作目標大都達成,但民眾卻未能深刻感受到政府的作為。本計畫特別以民眾為主體,以落實生活教育、建立國民的健康生活型態為目標,採多面向的考量,結合衛生政策、衛生教育、健康服務及健康保險,以去除民眾養成健康生活的障礙,增加實施健康生活的便利,同時建置多元化之學習管道,以持續不斷地教育、輔導民眾真正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另將積極主動整合相關政府機關、民間組織或個人的資源,同時經由建立健康促進學校、打造健康社區、建立健康工作場所、醫療院所健康化等,進行全方位推動健康學習計畫,至於效益評估,將利用健保資料庫、全國健康調查等現有資料庫為基礎,建置評估(價)方法、工具及其他調查、研究、稽查資料,逐步整合資料庫,以長期評估民眾實踐健康生活的成果。

‧效益:

建構全方位衛生教育網絡,大幅提昇民眾健康學習之可近性,以推動國民切實養成健康生活形態,力行健康醫療行為,珍惜健保資源,同時建置衛教評估制度,以量化指標衡量民眾最後行為表現,打造健康國民新紀元

‧期程:91-94年。

‧進度:持續辦理。



二、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

‧概要:

研訂終身學習法,將各層級之組織法制化,其任務如下:1.行政院下設置終身學習政策推動委員會:研擬促進終身學習發展之國家對策;評議終身學習相關重要事項;協調各級政府所提之終身學習計畫。2.教育部、各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下設置終身學習推展委員會:研擬終身學習之政策、計畫及活動;協調、指導終身學習機構推展終身學習活動;提供終身學習整體發展之方向;進行地域性之基礎學習調查、研究;及其他相關諮詢事項。3.各鄉鎮圖書館成為社區之終身學習資源中心,充實網路學習素材,有效調查、收集、整合並提供地區民眾學習資訊;且應用地方民間資源,以現有全國177個民間組織之社會教育工作站之基礎,於民國92至94年間輔導擴增至每一鄉鎮皆設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民國93至97年間將持續於全國320個鄉鎮再增設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共計六年間增設 463個社會教育工作站,使每一鄉鎮市均有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補助其基本設備,如電腦、電話、傳真機等及各項人員培訓經費,以發揮其資訊整合之功能,並收集、規劃、推動地方終身學習之機制。

‧效益:

整合各級政府、機關與民間之資源,發揮各級組織之力量,以有效推動終身學習。

‧期程:92-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活化學習性志願團體組織

‧概要:

第三部門的發展及服務學習理念的推廣落實是建立公民社會的重要基礎,本計畫期藉由提升台灣第三部門的人力資源素質與服務品質,以及服務學習理念的推廣和實踐,來活絡第三部門,進而激發社會服務學習的志工精神,爭取更多公眾認同及公共資源,共同建立社群概念和終身學習機制,協助促進公民社會之成長與發展。主要內容包括:非營利組織人才培訓、非營利組織的國際交流、非營利組織的健全發展、促進服務學習整體研究及學習課程教材研發、加速推動服務學習專業人力資源培訓、服務學習推廣及協力組織建構、服務學習行銷宣傳與獎勵等措施。

‧效益:

1.增進非營利組織員工之專業能力建構,強化社會學習機制,提升服務品質,並帶動社區新的思考,開創社區新服務。

2.建構非營利組織之產業化、資訊化能力,強化內部治理之責信及透明度,促進第三部門健全發展。

3.建立制度化之國際交流促進機制,有效整合資源,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之能見度。

4.推動服務學習,提供青少年實際服務機會,促進正面成長及學習經驗,拓展終身學習新方向,帶動服務學習的社會風氣。

5.宣導服務學習理念,培養公民社會的意識,激發社會服務學習的志工精神。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四、整合政府終身學習資源



(一) 統整公務員終身學習資源

‧概要:

1.全面提升承辦訓練人員之策劃能力及講座之教學品質,注入新觀念與新方法,以學習者之角度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機制與資訊。

2.提高公務人員學習意願,營造終身學習環境,養成公務員在工作中學習、生活中學習的態度。

3.建立重要政策的學習機制,以增進公務人員團結向心力,養成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犧牲奉獻精神,塑立公務人員權威性,進而提高公務人員地位與尊嚴。

4. 積極提升各縣市政府執政能力,因應地方自治發展之需,培育地方公務人員專業素養。

5.整合行政院所屬訓練機構學習資源,確認其屬性及定位,依其訓練業務區分為三個層次,並作有效轉型。

6.推動業務委外,鼓勵教育訓練業務委託民間,活化教育訓練作法。

7.研訂各機關職務核心能力,界定公務人員各階層管理及專業核心能力,實施計畫學習,提高公務人員執行職務之品質與效率。

8.規劃實施公務人員學習成效評量,並與考績、陞遷等人事作為作緊密結合。

9.建置「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提供公務人員多元、便捷之學習資訊。

‧效益:

1.運用新的學習觀念與方法,有效提升公務人員自我學習能力。

2.增進公務人員對於重要政策之瞭解度,適時傳達正確訊息,並進而影響社會大眾觀念。

3.教育訓練機制,由以訓練機構為主導,轉型為以機關需求、自我需求為主導;使公務人力資源發展導向為市場競爭機制,以期訓練成效更佳、成本更受重視、品質更優良。

4. 明確劃分訓練業務為三層次:第一層次係屬政策性、機密性、統整性及特殊專業性訓練;第二層次係屬核心職能專業訓練;第三層次係屬終身學習,由學習者自主學習自付費用課程,並將上開第二、三層次訓練規劃委託民間辦理後,行政院所屬五十六所訓練機構將相對轉型、或委外、或裁撤,其人力及資源得以重新配置與運用,以達政府改造之目的。

5.將政府訓練機構,以編列公務預算免費為各機關實施訓練,轉變為由訓練機構自給自足或民營化,由機關編列核心能力訓練預算,提供所屬人員繳費參訓,以及公務人員自主自費參與其他學習,相對減低公務人力資源發展對公務預算之依賴。

6.透過核心能力評量,與考核結合,依機關策略發展或個人成長需要,研訂教育訓練計畫據以執行,俾不斷提升公務人員素質與政府效能及國家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強化退伍軍人終身學習環境

‧概要:

結合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高科技化發展,提供退除役官兵升學、職業技術及進修訓練學習環境,鼓勵參與終身學習,提昇專業技能與人力素質,增進就業競爭力,以因應新世紀環境快速變遷之實際需求。具體措施及執行方式:

1.拓展升學管道,提供退除役官兵充分就學機會,落實提昇人力素質,強化就業競爭條件,改善生活品質

2.建立網狀進修訓練管道,提供退除役官兵及眷屬終身學習機會,以充分培養第二專長

3.配合產業轉型及就業需求,研開新訓練職類,發展退除役官兵職業技術訓練管道

‧效益:

1.藉鼓勵升學,使退除役官兵提昇學術水準,並參與高科技研發行列,提高學術及社會地位。

2.藉進修教育,養成終身學習精神,與社會同步發展,增進國際化競爭力。

3.藉職業技術訓練,培養嫻熟之高級職業技能,增加就業競爭力。

4.執行本案,預估總受益退除役官兵及眷屬人數為九萬三千餘人次。

‧期程:91-96年。

‧進度:

規劃中。(預定每年以3%至5%之成長率辦理各項輔導及教育訓練)





伍、培育藝術、設計及創意人才



一、藝術與設計人才養成教育

‧概要:

針對本計畫所涵蓋各類型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相關領域,組成國際諮詢顧問小組,評估本國藝術與設計教育制度,提出改善計畫,並研訂落實策略。(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效益:

改革大專院校藝術及設計人才養成教育體系,提升我國藝術與設計人力素質。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延攬藝術與設計領域國際師資



(一)國際專業人才來台擔任培訓與指導工作

‧概要:

擬在行政院原有「科技人才培訓及運用方案」,增設有關藝術與設計領域,協助我國產、官、學、研各界擴大延攬海外人才,針對音樂(不分古典與流行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建築、視覺設計、服裝設計與環境設計等各項專業領域,來台舉辦各式workshop與講座,培訓高階文化創意產業策劃與設計人才,協助企業與國際顧問間建立診斷與交流互動平台。(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效益:

整合產、官、學、研各界資源,致力自海外延攬人才,填補我國培訓師資水準與數量之不足。

‧期程:91-96年。

‧進度:報院核定中。



(二)國際師資進駐大學授課

‧概要:

為延攬科技人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訂有補助延攬科技人才作業要點,鑒於國內藝術與設計領域之教學與研究水準,相對於科技水準,尚有待提昇,俾培育相關優秀人才,爰有需要加強延攬專科以上學校藝術與設計領域之國外師資。計劃由教育部提出專案計畫,協助設有文化藝術產業與設計專業之大學院校,延攬國際級頂尖師資,從事藝術與設計領域之教學與研究工作。其延攬方式,以特聘教授或特聘研究人員名義聘任。在聘任程序上,由學校提出申請,教育部組成專案小組審查。其聘任資格如下:

1.須為未滿70歲之國際知名學者專家,而為國內所不足之人才。

2. 現任或曾任國外大學教授或研究機構之研究員,最近三年內有研究成果發表為國際所推崇者,在學術上有崇高地位與特殊成就,為國際知名者。為能延攬國際頂尖人才,在薪俸部分,未來研擬在教授最高薪級之上再訂九級薪級,根據其教學研究績效,評定其薪級,且每隔三年重新評鑑其教學研究績效之等級,再根據評鑑等級,重新評定薪級。每年約補助5-10名。

‧效益:

藉由國際頂尖人才之帶動,提昇國內專科以上學校藝術與設計領域之教學與研究水準,期能提高國際競爭力。

‧期程:92-96年。

‧進度:規劃中。





陸、吸引國際研發人才

我國產業在面對全球經濟競爭,包括兩岸經濟發展互動的影響下,產業未來的發展將從大規模及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過渡到注重研發、設計及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以產品品值的提昇區隔開發中國家的低價競爭;為達此目的,除應積極培育具備良好科技知識、創造力、獨立及嚴謹思考能力的人力資源外,更需積極塑造良好環境及建立有效機制,擴大延攬國際研發人才,加速提升國內研發水準。

為期有效招募國際研發人才,政府將採行下列發展策略: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協助我國產、官、學、研各界,擴大延攬海外科技人才;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學術文化交流,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華留學;擴大全球留學輔導,鼓勵我國學子留學外國;提升大學教學及研究水準,建置台灣成為全球學術網路之亞太中樞。



一、吸引外國留學生

‧概要:

為提升國內各大專校院國際競爭力,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學術文教交流,藉由持續提供外國學生普通及特設獎學金、鼓勵並補助國內各大專校院出國舉辦或參加巡迴教育展、鼓勵國內大專校院與外國學校本於平等互惠原則簽訂學術合作交流協約等方式,吸引更多國際青年學生來華留學,使國內學子得藉此機會,接觸不同國家之語言、文化或風俗民情,拓展國際視野。

‧效益:

增進外國學生來華留學人數,促使國內各大專校院積極與外國學校進行學術合作交流,拓展國際聲望,加強國際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鼓勵國外留學

‧概要:

邁入21世紀之全球化新時代,必須積極建構留學網路資訊,強化留學輔導諮詢功能,以提昇教育國際化競爭力,擴大全球留學輔導,確保留學生海外留學、研修活動安全及提昇留學研究成效;經由多元化措施鼓勵留學,促進教育國際化及培養國家所需要之多樣化人才。同時,積極爭取並協助辦理外國政府或機關提供我國學生獎學金之甄選,充實培育我國高級專業人才機會,增進我國與其他國家教育交流合作關係。我國的產業結構已逐漸轉型為高科技產業,特別是目前新興社會產業所需人才,已產生不足現象,此方面人才,尤應列為優先培育對象。其領域包括通訊資訊、電機電子、光電、半導體、奈米科技、生物技術、晶片設計、軟體服務、基礎科學研究等等。

‧效益:

擴大充實留學生資訊網站,提供更多元化完整的留學資訊,提昇國際教育潮流以鼓勵留學。提供留學生海外安全資訊,以協助留學生解決在生活、課業上等留學生活問題,確實維護學生海外研修活動安全及確保留學效益。甄選相關領域之專才出國研修,學習國外專精知識與技術,能達事半功倍之效。渠等學成返國後可再訓練國內大批人員,投入就業市場,得以解決人力之不足。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大學國際化

‧概要:

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的21世紀,大學創新研發之卓越與否影響國家競爭力之提昇,如何透過特色建立及功能分類提供大學校院不同發展空間,及提昇研究型大學之學術水準成為重要之議題,世界先進國家如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美國(高等教育司成立專案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德國(學術研究協會)等均提供專款協助重點大學發展,中國大陸對於少數重點大學也增撥鉅額專一、吸引外國留學生

‧概要:

為提升國內各大專校院國際競爭力,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學術文教交流,藉由持續提供外國學生普通及特設獎學金、鼓勵並補助國內各大專校院出國舉辦或參加巡迴教育展、鼓勵國內大專校院與外國學校本於平等互惠原則簽訂學術合作交流協約等方式,吸引更多國際青年學生來華留學,使國內學子得藉此機會,接觸不同國家之語言、文化或風俗民情,拓展國際視野。

‧效益:

增進外國學生來華留學人數,促使國內各大專校院積極與外國學校進行學術合作交流,拓展國際聲望,加強國際競爭力。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二、鼓勵國外留學

‧概要:

邁入21世紀之全球化新時代,必須積極建構留學網路資訊,強化留學輔導諮詢功能,以提昇教育國際化競爭力,擴大全球留學輔導,確保留學生海外留學、研修活動安全及提昇留學研究成效;經由多元化措施鼓勵留學,促進教育國際化及培養國家所需要之多樣化人才。同時,積極爭取並協助辦理外國政府或機關提供我國學生獎學金之甄選,充實培育我國高級專業人才機會,增進我國與其他國家教育交流合作關係。我國的產業結構已逐漸轉型為高科技產業,特別是目前新興社會產業所需人才,已產生不足現象,此方面人才,尤應列為優先培育對象。其領域包括通訊資訊、電機電子、光電、半導體、奈米科技、生物技術、晶片設計、軟體服務、基礎科學研究等等。

‧效益:

擴大充實留學生資訊網站,提供更多元化完整的留學資訊,提昇國際教育潮流以鼓勵留學。提供留學生海外安全資訊,以協助留學生解決在生活、課業上等留學生活問題,確實維護學生海外研修活動安全及確保留學效益。甄選相關領域之專才出國研修,學習國外專精知識與技術,能達事半功倍之效。渠等學成返國後可再訓練國內大批人員,投入就業市場,得以解決人力之不足。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三、大學國際化

‧概要:

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的21世紀,大學創新研發之卓越與否影響國家競爭力之提昇,如何透過特色建立及功能分類提供大學校院不同發展空間,及提昇研究型大學之學術水準成為重要之議題,世界先進國家如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美國(高等教育司成立專案基金)、日本(文部科學省)、德國(學術研究協會)等均提供專款協助重點大學發展,中國大陸對於少數重點大學也增撥鉅額專

款補助(如大陸清華大學即獲得三年18億元的特別補助),為因應國際競爭,有必要重點補助大學發展。另依本院科技顧問會議建議政府應遴選至少一所大學,給予足夠資源,使其達到世界級水準。

‧效益:

1.重點發展部分研究型大學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成為國際的學術研究重鎮。

2.提升大學教學及研究水準,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3.打破高等教育齊頭式資源分配,建立政府對大學經費分配的機制,並將經費之分配與評鑑結果相結合,以提升大學教育品質。

4.加強大學校際間之整合或整併,提高教育資源之有效利用。

5.建立公教分途制度,鬆綁法規,使大學教師待遇,能有較彈性的空間。

‧期程:91-96年。

‧進度:規劃中。





柒、 綠校園(環境教育基地)

‧概要:

台灣全面向『綠色矽島』邁進的同時,如何將既有的校園改造成具有永續性、前瞻性以及環保性的未來校園,為教育部積極考量的課題;經歷九二一大地震後,學校建築的安全成為重要考量因素,而應用校園環境規劃與學校建築環境改造,能促使社區具備未來點對點之網絡架構,進而串連社區與學校成緊密結合的綠色鄰里單元,具有各自社區文化與環境之獨特性,以及共通之永續性,並經由再生能源發展方案及綠建築之推廣與落實同時面對地球環境議題,正為目前校園轉型改造為具前瞻性的綠色校園之意向。

‧效益:

除建立省能、省資源、健康、舒適的校園建築及生態環保回收利用之校園環境外,亦能建立本土永續校園技術應用與評估實例,以整合成省能環保健康之校園環境應用技術,提供未來國內永續校園規範依據。並且從校園出發推動社區再造方案,以校園公共空間作為示範,利用居民參與方式獲致鄰里社區認同,具有凸顯地域特色、順應環境條件、凝聚社區意識等效益,創造出各社區與校園緊密結合之生態教育示範社區。而該示範校園,亦同時呈現教育改革之理念,即為理想九年一貫課程試行示範學校,回歸教育改革方針,同步為永續教育播下種子。若改造績效良好,可推廣至各縣市辦理,編列為縣市政府長年執行項目之一,即可逐步完成全國性綠色校園改造工程。而各縣市建立之永續生態校園案例,可提供與生態旅遊參觀點與達到社區環境教育應用之目的。









國家發展計畫_e世代人才培育(背景說明)___From:教育部

壹、背景說明



  英國首相湯尼‧布萊爾曾說過:為了適應全球化迅速發展起來的知識經濟,教育是最好的經濟政策。這段話很貼切的說出教育在今天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我國天然資源不多,在八○年代能夠創造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所仰賴的就是勤奮努力的國民和普及紮實的基礎教育。不可諱言地,我國經過九○年代一段高度的成長後,國民平均所得達到一萬二千美元,目前的經濟成長已達瓶頸。再加上蕭條的國際景氣及難解的兩岸關係,台灣各方面的成長已呈現疲態,此刻若不立即尋求對策,解決問題,過去的榮景將難復存在。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資本,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社會,知識經濟最重要的動力,就是科技、創意與終身學習。職是,培育有創新力、有企圖心、有國際觀的精英份子,營造台灣易於與國際接軌的環境,以利各種不同文化能夠在此地互相了解、容忍、學習,各種優良的文化能夠融合在一起,開創一個優質、開放、有文化藝術氣息及特色的國際化社會,提昇全民國際視野,才能增強我國在這一波全球化浪潮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應是一帖對症下藥的良方。

  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整備完善的數位化學習環境及培養國民具有資訊應用知能,是國家發展科技的基礎條件。目前各級學校已完成網路學習基礎硬體建設,但是中小學師生要應用網路資源協助教與學,網路學習內涵有待加強建置。另一方面,雖然國小與國中學生資訊素養與網路應用知能的培育已納入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中推動實施,但相形之下,高中與高職學生網路學習素養及參與內容開發的能力則有待提升。

  另外,「終身學習法」已完成立法程序,鑑於「利用網站學習」亦為終身學習的管道之一,故目前確有必要建立終身學習網站平台。在系統架構方面,交通部觀光局執行「觀光客倍增計畫」、「台灣觀光資訊網」等措施;行政院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計畫,預計以六年時間蒐集、整理與建置,日後可供交通部或觀光局使用,另該會「一鄉鎮一特色」、「歷史百景」及「文化的容顏」等關於台灣文化歷史藝術等之介紹計畫;國家圖書館亦已有相關資料庫。故未來擬將上述資源加以整合或連結,避免資源重疊與浪費。

  我國自1994年成立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開始發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並於1999年達成「推廣網際網路服務,三年達三百萬用戶」的目標。至2001年9月全國上網人數已突破750萬,除於「數位台灣」計畫中提出「六年內600萬戶寬頻到家」目標,藉以提升基礎建設的「量」部分,同時間更需要在質方面以「內涵」、「均衡」之快速提升,加強整合資訊教育中師資課程、行政資源並建立評估機制,增進教師對於資訊技術之教學應用能力,及具體宣導數位學習與資訊應用對生活上的幫助等,以創造友善的學習環境和貼近個人需求,有效提昇電腦與網路的近用效果、提升學習動機與意願、緩和數位落差問題,實為未來主要發展的目標。

  新世紀的來臨,伴隨著全球化、數位化的步履,使得人類身體互動及活動型態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而全人健康的促進及發展群體活力的需求也成為未來挑戰全球化的基礎。青少年時期學習能力最強,也是人格養成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如何從小培養學生兼具智慧與活力,引導他們快樂的學習,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新世紀的學校青少年除了接受學科課程的教育外,對活動性課程,如體育活動、藝能活動、團體活動、課外活動、休閒育樂、假期體育活動等,必然有更急迫及新潮的需求,如何改善各類身體的活動型態、創新場地器材、推展活化活動網路,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

  然有關青少年之調查顯示,青少年學生健康體適能及運動能力衰退,如八十九年調查國小六年級學生近視比率為60.6﹪,國中三年級為80.7﹪,學生之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等體適能較日本、韓國、大陸同年齡學生差;我國9至10歲學童運動協調發展障礙發生率為20.6﹪,遠高於歐美國家學生二至四倍;我國大專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之比率僅18﹪等資料,在在顯示應加強發展有效策略,創造優質之環境,期培養出健康、活潑、樂觀、進取、自信心強、挫折忍受度高、具有藝術涵養、團隊合作精神的e世代青少年。

  我國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促成社會的繁榮與進步,帶來人民生活的富足,但在進入二十一世紀開發國家的時刻,也面臨國家競爭力亟待提升、富裕社會的人文關懷、國際化的衝擊,以及個人發展的強烈需求等問題,這些都是我國社會目前所面臨的挑戰。面對社會的這些挑戰,如何加以因應? 無疑的,終身學習是重要的關鍵。學習在個人和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它雖不是解決當前挑戰的萬能鑰匙,但確實是促進人類發展的重要而可靠的手段。

  e世代是整個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所在,但隨著e世代的成長,針對整個社會中堅的成人和中老年人,國家也有義務提供資源,把所有社會成員帶向新的世紀,「學習社會」是我們不得不努力的目標,除了一般推廣和回流教育之外,包括公民意識、鄉土認同、法治倫理、環保與生態、退休生活、健康照顧、志願服務參與等等,國家應把這些學習資源、資訊和機會,以及各種方式提供到學習者最容易接觸到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習社會的目標早日達成,提升全國國民的品質,改善過去的積習,確實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國際化水準。我們的目標應使每一縣市和鄉鎮的學習空間、學習內容、學習課題和學習方式,在六年內無論量和質方面均有兩三倍的成長。





貳、規劃藍圖或願景

  為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培育活力青少年,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茲構劃本計畫之藍圖或願景如下:



一、 2008年時,我國國民大多具有英語聽說讀寫基本能力,並營造一國際化的工作生活空間,方便外國人士來我國就學、工作或遊覽。



二、 培養出有創造力,外語能力強,有世界觀的精英人才,增強我國之國際競爭力。



三、配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提供完整性、系統性、豐富性、深入詳盡、更具教育性的學習內涵與深度資訊:以生活有關之學習之旅為主軸深入探討,並以年齡區隔其所需資訊,其內涵將包括自然、人文、生態、藝術、醫療、保健等的學習資源,豐富國人終身學習、休閒、旅遊之通識教育,增進國人對本土環境的歷史文化、產業等的認知與關懷,進而開拓國人知性與感性的多角視野與鄉土關懷。



四、 建構以「人」為中心的網路學習環境:所有設施以促進人與人間的平等、尊重等人文素養為目標,建立各項配套措施,透過網路提供多元化管道的學習空間及優質化數位學習內容,將數位落差降至最低,讓每位國民皆可享受同樣學習資源,規劃出屬於自已的終身學習生涯。



五、 藉由學習社群、教師工作坊、學生資訊社團等組織,分享、討論、改進,共創學習內涵並建立合作學習機制,增進人文素養與創造力,全面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



六、 培養學生人人學樂器、愛運動,並促進中小學國際文化交流管道。以打造優質環境、提升人文涵養、強化身體適能、培養卓越人才為願景。



七、 落實「處處有藝術,人人看展演」的全民藝術學習理念。達成藝文人口倍增之目的,作為未來藝文產業市場之擴張基礎。



八、 追求卓越與健康,落實運動生活化的理想;整合國家資源,提升我國規律運動人口;推動健康生活計劃,養成健康的生活形態;提升自我健康照護行為,營造健康生活環境;降低疾病罹患率,延長健康的年數,提升生活的品質。



九、 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各主管機關依終身學習法設置推展委員會,研擬促進終身學習發展之國家對策,指導終身學習機構推展終身學習活動,進行地域性之基礎學習調查、研究,整合地方終身學習機制以落實推動。



十、 發展勞工教育網路學習新途徑,借重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力量,使勞工依個人需求選擇課程,時時學習、處處學習,期以不斷增進勞動事務新知,確保其切身勞動權益。



十一、提升台灣第三部門的人力資源素質與服務品質、建構法令環境促進第三部門組織健全發展及推動第三部門與國際接軌,活化第三部門;結合服務學習理念的推廣和實踐,進而激發社會服務學習的志工精神,爭取更多公眾認同及公共資源,共同建立社群概念和終身學習機制,協助促進公民社會之成長與發展。



十二、 針對中壯年退除役國軍官兵人力再運用,以提升該等人員職場生涯轉換與技能轉化能力,使其融入社會,快速投入國家經濟及社會建設,有利國家整體之發展。





參、尚待突破之關鍵問題



一、在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方面

  (一)我國至少需要一所一流的大學,以培養一批優秀人才:目前我國大學已達一百五十多所之多,量雖多,但品質卻仍有待改善,大學經費的不足及齊頭式的平等,使得每個學校都大同小異,平平凡凡,沒有特色。訓練的人才也難有突破性的創造力和格局。爰此,我國應規劃一重點大學,給予足夠的資源及配合條件,並責成其在二十年內經營成為能與世界一流大學並駕齊驅的優良學府。

  (二)我國各級學生視學英文為畏途,學英文是一項痛苦的經驗,高中學生學了六年,能以簡單英語會話與外國人士溝通者幾希? 顯然我國的英文教學存有很大的問題。學習效果不彰,無疑是大量時間和資源的浪費。目前市面上英語補習班林立,電視、電台、英語學習雜誌、多媒體學習工具多如牛毛,學習環境也不算差,為何我青年學子仍然英文程度低落?要培養具有國際觀之人才,要提昇全民英語能力,要加強國人對外國文化的了解與欣賞,要了解國際事務,英語-已成為國家現代化之必要條件。我國教育主政者、英語教學界人士、學生及家長,都應仔細思考如何改善英語學習環境、提昇教師教學能力、加強學生學習動機等問題。



二、 在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方面

(一) 數位化學習內容的建置範圍之確立:內容應朝精緻、詳盡、深入化、並兼具教育性等特質,而且未來仍能夠長期提供民眾相關資訊。學習網站朝永續經營、以人為主體而不是以技術、設施為中心發展。

(二) 分層提供之規劃:依據不同年齡層或不同需求,分層提供不同層面之訊息,例如:景點介紹;其次為文化、民俗、生活;再其次為深度報導,最後為學術論文期刊報導。

(三) 如何鼓勵高中高職老師與學生應用數位學習科技進行創意學習及合作學習?

(四) 偏遠地區網路品質不夠穩定:部分偏遠地區因地形、地勢因素(例:離島地區),電信傳輸不穩定,影響網路教學品質。

(五) 部分偏遠地區民眾缺乏數位學習機會:偏遠地區因外界文化帶來的衝擊較少,且生活中應用資訊科技的環境不足,因而對科技新知的需求無法感受。

(六) 城鄉學校數位落差之現況、評估指標與形成因素分析亟需預先瞭解及規劃,俾有效協助解決其需求並達成預定目標。



三、在活力青少年養成方面

(一) 提升專業人力素質:藝文及體育教學之專業師資不足,不僅影響學生學習權,更可能降低相關課程之品質與成效。

(二) 整合規劃參與組織:體育及藝文之推動工作,散見相關部會、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施政計畫中,該等計畫與民間資源之整合有待加強。

(三) 培養學生參與興趣:體育及藝文教學的觀念有待轉換,以健全學習風氣。

(四) 擴充學生參與空間:現在學校中學生活動空間大多以室外綜合球場及操場為主,學校室內活動空間明顯不足。



四、在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方面

(一) 在推展多元化生活學習方面:須藉由藝文人口倍增計畫、運動人口倍增計畫、國民健康學習計畫等各項計畫之推動,以突破及解決現有問題。

(二)在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方面:對於人口數太少之鄉鎮,設置兩個社教工作站是否合乎經濟效益,有待評估。社教站站址設於學校中者,學校行政人員之認同問題及活動的推廣僅及於該校學區,而非全面性普及,有待加強社教理念之溝通。目前國內網路架構尚未建置e化學習之環境,且勞工教育對象不一,最需要學習勞動權益知能之勞工,往往是經濟較弱勢之勞工族群,因未能具備網路學習的設備、環境與能力,在現階段全面實施網路學習勞動權益,仍有實質的困難,如何兼顧未具網路能力之勞工朋友,亦能享有網路學習機會,將是本計劃推動時所面臨之困難問題。

(三)在活化學習性志願團體組織方面:目前大多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因侷限於規劃管理人才缺乏及財源不穩定,組織結構較顯鬆散,造成組織發展瓶頸,且因應資訊化時代來臨,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員工資訊知能不足,且數位化資訊及網路應用未能普及,拓展與國際接軌工作不易,又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管理規章散見於相關法規中,目前運作之法令環境未趨完善,使非政府組織與政府、企業間互動依循介面不良,形成資源之浪費與公共政策合作難以落實。服務學習在國內尚屬新興領域,相關研究及資源缺乏;且學校教師對服務學習相關觀念及知能普遍不足。學校、社區與民間組織間較缺乏聯繫及整合管道。且社會大眾對青年能力以及可以創造社區的貢獻尚未為主流價值。現代青年雖具有服務社會熱忱,非營利/非政府組織亦急需青年志工注入活力,但因欠缺媒介與技能養成機制,使青年志工難以獲得有系統運用。

(四)在整合政府終身學習資源方面:1.訓練進修體系多元化及開放性不足:我國公務人員訓練業務之辦理,以往係由公立訓練機構辦理為主,雖具有相當成效,惟公立訓練機構課程規劃較為封閉,且與民間互動交流不足,以致無論在訓練內容的活潑性、公務人員訓練選擇的多元性方面,均尚嫌不足。2.訓練需求調查評估,未能與機關核心能力相結合,致訓練成效未能滿足機關與個人成長發展需要:又未先針對政府各階層及各機關公務人員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進行客觀評鑑,再據以確定訓練需求,規劃課程內涵,致訓練課程與政府需求間存有落差。3.訓練進修與人力資源管理未能緊密結合:我國公務人員訓練進修的情形及成果與公務人員升遷、考績之間未能緊密連結,無法引導各機關及公務人員對訓練進修的重視,訓練進修亦無法成為政府進行人事管理的重要參據。4.對於訓練進修成效未作客觀評鑑:過去並未有對政府訓練進修的辦理進行客觀確實評鑑的制度,致難以瞭解政府辦理訓練進修的效益。

(五)另針對國軍官兵部分亦應加強規劃,由於其在軍所學專長不同於一般社會,且在職期間軍務繁忙,遠離書本多年,退除役後無論參予就學、職技訓練,均需透過考試,雖有部份優待辦法,仍甚難與剛出校門之學子競爭,若缺乏適當之輔導途徑,將使其進修無門,無法提昇人力素質,融入一般社會,徒浪費中壯年有用人力,實有賴政府相關部會協助開闢終身學習環境,促使退除役官兵人力再提昇,以突破其學習困境。「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九項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均訂定有保障或輔導退除役官兵就學之條文,「國軍退除役官兵就學實施辦法」修正第十六條亦訂定有:「輔導會得依需要洽請學校依相關規定擬訂公開招生辦法」,經報教育部核定後,舉辦退除役官兵考試,就讀大專校院,惟目前輔導或保障退除役官兵就學之相關法規尚未完備,致行政程序法生效後,實施多年之「輔導榮民多元入學」方案將面臨適法性問題,尚待協商修訂相關法規。





肆、具體作法



一、在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方面

為營造我國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茲擬具執行措施如下:

(一) 營造英語生活環境:從道路交通、商店招牌、公共場所標示說明英語化、推動生活地圖英語化、提供外僑及國外旅客優質英語化生活服務。

(二) 平衡城鄉英語教育資源:城鄉中小學教育資源差距頗大,英語教學起跑點也不同,本計畫除了要做到城鄉資源平衡,照顧偏遠地區學童外,並藉英語老師的海內外在職進修,及暑期學生英文營隊的舉辦,從教師及學童學習動機方面來加強英文學習效果。

(三) 大專教育國際化:大專學生基本外語能力與營建外語學習環境是國家發展礎石,為提昇國家競爭力,培養具有國際觀之精英,我國大學教育國際化勢在必行。

為達到此目標,大學教學用英語上課,吸引外國學生到我國校園就學、研究室研究,鼓勵博士班學生參加國際會議,與國外著名大學交換學生教授,開發共同學程都是本計畫重要內涵。為有效推動各級學校英語學習及終身學習,教育部已擬具「提昇全民英語能力計畫」,將如期推動各項工作。

(四)提高公務員英語能力:目前公務人員只有如外交特考、新聞特考、高考國際文教行政等涉外事務類設有英語科目,為提昇涉外公務人員外語能力,未來WTO,經建會、國科會等具國際化,及雙語能力的重點機關(構),其遴補新進人員,不論是否須具公務人員資格,均得基於業務需要設定雙語資格條件,以提高機關外語能力。

(五)推動英語與國際文化學習:為廣泛推動全民英語學習及了解外國文化,預計辦理「推廣全民英語能力學習」方案。持續推動全民社區英語學習環境。同時為加強國際公民文化素養與國際禮儀,引進優質外國文化,促進英語學習多元化,活潑化、生活化、情境化,使生活處處充滿雙語。

二、在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方面

(一) 規劃訂定結合教師、專家學者、業界、民間團體(學習社群、文教團體、基金會、學會、社區團體等)共同參與網路學習內容發展、教材製作、技術支援服務、平台建置維護、協助偏遠地區學校等服務。

(二) 參考英國以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協助學校發展方式,結合國防役博士、碩士相關領域人才發展網路學習內容、平台及推動縮短數位落差相關工作。

(三) 建立利用開放格式、採用共同標準,促進資源整合與交流。

(四) 開發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

1. 結合大專校院專家學者、教師團隊及業者規劃建置生命教育、自然生態、科技教育、健康醫學、歷史文化及藝術人文等六大學習網,提供中小學生做中學網路學習活動內涵與網路補充教材及素材。

2. 統整社教館所數位化資源(圖書、文物、典藏、教材等)發展中小學數位化補充教材資料庫。

3. 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結合縣市教育局教材資源中心建置各領域網路學習教材及教案。

4. 結合志同道合之學習社群協助學習網站之永續經營,辦理「網路社群建構與維護」研習,除增進科技技能外,加強「人的學習社群」的維護。

5. 結合文建會、國科會等各界研發成果及國家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之數位化內涵,轉化為中小學適用之學習內涵,充實中小學數位化學習內容。

6. 結合「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加強在職老師數位學習內容應用能力,進而培養有興趣的老師開創數位教材的能力。

(五)引導高中、高職學生參與網路學習內容發展與應用

1. 利用六大學習網做中學活動,鼓勵學生記錄學習過程、分享學習心得,透過網路進行合作式學習與創作。

2. 獎勵大專校院暨高中高職學校成立資訊社團參與網路學習內容開發與推廣應用。

3. 應用資訊科技工具,發展各科網路學習教材,例如:學生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蒐集、分析、處理及繪圖功能,共同充實地理科網路學習內涵。

4. 結合高中職社區化推動方案推動,鼓勵高級中等學校透過區域合作方式,發展網路學習課程,提供區域內學生線上學習機會,擴大學習視野,整合社區學習資源。

5. 辦理網界博覽會及主題式網路內容建置競賽,鼓勵高中職學生創作網路學習內涵。

6. 獎勵學生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網路內涵,例如:鶯歌陶藝品教學製作、三義木雕介紹等,增進學生網路內涵製作經驗並提升專業技能知識。

7. 鼓勵社教單位辦理高中職校網路科學展覽、網路人文藝術展等活動,帶動學生參與開發網上學習內涵。

(六)檢視數位落差現況與研擬因應方案

1. 重新檢討訂定數位環境或數位學習的標準及數位落差的定義與範圍,以作為評估數位落差的依據。

2. 具體宣導數位學習與資訊應用對生活上的幫助,創造友善的學習環境和貼近個人需求,以有效提昇電腦與網路的近用效果,增進學習動機與意願。

3. 將現有豐富的資訊資源,以較彈性靈活的處理方式如區域網路(而非一定是網際網路),轉移給受地理環境限制的地區使用。

4. 結合城市都會及地方的學校社團及學生義工提供社區服務,導入生活應用層面,讓大家了解資訊取得與應用的便利,激發學習意願與動機。

5. 建立一常態性組織或團體,透過教育訓練降低使用資訊能力的落差,增加資訊應用能力,並進一步創造需求,引導自發性改變,轉化成數位機會。

(七)推動縮短數位落差具體改善措施

1. 充實網路學習內容並整合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提供豐富的網路教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輔助學習使用,以達資源共享,減少城鄉落差。

2. 加強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培訓,提升教師資訊應用能力,另增加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學習機會,規劃以遠距教學方式辦理離島教師資訊培訓,加強偏遠地區教師資訊技能與素養。

3. 補助偏遠地區學校網路連線電信費用及軟硬體設備維護經費,並規劃補助師生購置電腦軟硬體設備,增加學習及使用機會。

4. 訂定補助及獎助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充實改善資訊教學設施相關作業要點,以普及並提升電腦及網路應用環境。

5. 鼓勵大專校院及民間團體協助偏遠地區推動資訊教育,以加速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6. 加強對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學校及師生資訊教學輔具之補助及訓練,以改善資訊應用及學習能力。

7. 規劃學習者及學生資訊能力指標,作為學習機會與品質均衡發展改進之準則。

(八)擬訂終身學習網路平台三種層次,以「學習」為主軸,其資料庫之建置以「分層提供」為原則。

1. 觀光入口:電子地圖、旅遊規劃。

2. 各地文化、教育、生態、景觀、宗教的介紹。

3. 深度知性資料,包括:國家文化資料庫、國圖既有資料庫的整合。



三、在活力青少年養成方面

(一)發展創新適性課程:新世紀的教改朝向全人教育、終身學習、適性發展、機會均等之潮流演化。學校教育導向彈性策略、個別教材、多元教學、自我學習、親近自然等面向發展。爰此,學校依其既有基礎、發展特色,成立發展推行委員會,決定活動方向,包括師資、教學、課程設計、時數及與相關課程互動模式。

(二)創造參與表現機會:學校營造學習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參與活動,增進學生藝術人文與身體活動機會,建立有特色的團隊,成為社區活動的一環,有助於活力的提升,並呈現多元文化成果,學校定期舉辦分區藝術節或表演會,展現學生之活動成果,促進學生身體與心靈發展。學校舉辦學生學習成果展及學生參與團隊活動經驗之發表會,以瞭解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之情況。

(三) 活絡校園活動交流:舉辦教學研討會及校際交流活動,建立各級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展現各校特色並帶動社區藝文與運動風氣。遴選優秀學校團隊出國表演、比賽,展現我國青少年青春活力與藝文涵養。

(四) 整合學校社區資源:就現有中小學的教學資源、師資、課程、社區環境與資源,進行整體研究與評估,並與相關課程或課外活動銜接,與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及活動相呼應,結合社區人力、物力資源成為全民參與的通路。

(五) 輔導培育優秀人才:師資方面,委託學校或學術單位舉辦研習會,設計課程,培育種子教師,作為未來國中小推動此計畫的生力軍。學生方面,選擇具有天賦者,給予良好學習環境及專業指導,以培養優秀表現人才。

(六) 充實相關場地設施:良好的場地設施,提供表演、展示及競賽活動之空間,也是家長、同儕、社區民眾觀賞與參與活動所必需之場所,因此,有計劃地選擇學校或社區空間興(整)建館場並充實設備,是培育優秀藝團及鼓勵民眾參與體育活動之基礎。

(七) 建構輔導訪評制度:中央政府為規劃單位,進行計畫整合工作;地方政府為推廣及督導單位,成立督導委員會(小組),協助中、小學推動本計劃,並建立考核、評量制度;各級學校為執行單位,結合學校及社會資源,給予學生、社團、代表隊行政、師資與教學協助。



四、在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方面:

(一) 在推展多元化生活學習方面:藝文統計與調查、規劃;觀念宣導、整合行銷;藝術夥伴計畫;藝術介入社區;配合社區、地景環境改造,發展街頭藝術。

(二)在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方面:應用地方民間資源,以現有全國177個民間組織之社會教育工作站之基礎,輔導擴增至每一鄉鎮(市)皆設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持續於全國319個鄉鎮再增設一個社會教育工作站,預計六年間增設461個社會教育工作站,以達到到每一鄉鎮(市)均有二個社會教育工作站之目標。另勞工教育亦為推動組織學習重要工作,推動要項目如下:成立工作小組、開發數位學習教材、建立網路學習機制。

(三) 在活化學習性志願團體組織方面:增進第三部門專業能力;非營利組織的國際交流;活化非營利組織促進社區學習;促進服務學習整體研究發展;推動服務學習專業人力培訓及教材方案;加強服務學習推展及獎勵;行政協調。

(四)在整合政府終身學習資源方面:全面提升承辦訓練人員之策劃能力及講座之教學品質,注入新觀念與新方法,以學習者之角度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機制與資訊;營造終身學習環境,提高公務人員學習意願,養成其在工作中學習、生活中學習的態度;建立公務人員對於重要政策的學習機制,以增進公務人員團結向心力,養成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犧牲奉獻精神,樹立公務人員權威性,進而提高公務人員地位與尊嚴;因應地方自治發展之需,培育地方公務人員專業素養,積極提升各縣市政府執政能力;整合行政院所屬訓練機構學習資源,並作有效轉型;推動教育訓練業務委託民間辦理,活化教育訓練;研訂各機關職務核心能力,實施計畫學習;強化公務人員終身學習運作機制;規劃實施公務人員學習成效評量,並與考績、陞遷等人事作為緊密結合;建置「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提供公務人員多元、便捷之學習資訊。

(五)中壯年退除役國軍官兵之人力資源亦不容忽視,推動要項如下:拓展升學管道,提供退除役官兵充分就學機會,落實提昇人力素質,強化就業競爭條件,改善生活品質、建立網狀進修訓練管道,提供退除役官兵及眷屬終身學習機會,以充分培養第二專長、配合產業轉型及就業需求,研開新訓練職類,發展退除役官兵職業技術訓練管道。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_十大重點投資___From:教育部

1 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



1.1 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

1.1.1 營造英語生活環境

1.1.2 平衡城鄉英語教育資源

1.1.3 大專院校教學國際化

1.1.4 提高公務員英語能力

1.1.5 推動英語與國際文化學習



1.2 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

1.2.1 建構數位化學習內容

1.2.2 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

1.2.3 建立終身學習網站平台



1.3 活力青少年養成

1.3.1 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

1.3.2 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

1.3.3 促進中小學國際文化體育交流



1.4 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

1.4.1 推展國民學習運動

1.4.2 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

1.4.3 活化學習性志願團體組織

1.4.4 整合政府終身學習資源





2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



2.1 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



2.2 培育藝術、設計及創意人才

2.2.1 藝術與設計人才養成教育

2.2.2 延攬藝術與設計領域國際師資

2.2.3 藝術設計人才國際進修

2.2.4 藝術設計人才國際交流

2.3 整備創意產業發展的環境

2.3.1 成立國家級設計中心

2.3.2 規劃設置創意文化園區

2.3.3 協助文化藝術工作者創業

2.3.4 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



2.4 促進創意設計重點產業發展

2.4.1 商業設計

2.4.2 創意家具設計

2.4.3 創意生活設計

2.4.4 紡織與時尚設計

2.4.5 數位藝術創作

2.4.6 傳統工藝技術



2.5 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2.5.1 創意藝術產業

2.5.2 創意出版產業

2.5.3 創意影音產業

2.5.4 本土動畫工業





3 國際創新研發基地計畫



3.1 吸引國際研發人才

3.1.1 延攬海外科技人才

3.1.2 吸引外國留學生

3.1.3 鼓勵國外留學

3.1.4 大學國際化

3.1.5 全球學術網路-亞太中樞計畫



3.2 提供500億研發貸款



3.3 設立重點產業學院

3.3.1 設立半導體學院

3.3.2 設立數位內容學院



3.4 成立各種創新研發中心

3.4.1 吸引跨國企業設置區域研發中心

3.4.2 獎勵民間企業設置創新研發中心

3.4.3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3.4.4 南港軟體設計研發中心

3.4.5 桃園龍園行動通訊工程中心

3.4.6 新竹奈米應用研發中心

3.4.7 電信技術中心

3.4.8 中部精密機械創新研發社群

3.4.9 南部產業創新研發示範區

3.4.10 發展亞太創業中心

3.4.11 環保科技育成中心



3.5 推動重點產業科技研究

3.5.1 生物科技發展計畫

3.5.2 奈米科技發展計畫

3.5.3 晶片系統科技發展計畫

3.5.4 電信科技發展計畫





4 產業高值化計畫



4.1 籌募1,000億元創投基金



4.2 開發產業核心技術



4.3 推動重點產業

4.3.1 傳統產業高附加價值化

4.3.2 兩兆雙星產業(半導體、影像顯示、數位內容、生物技術)

4.3.3 四大新服務業(研發、資訊應用、流通、及照顧等服務)

4.3.4 綠色產業



4.4 獎勵投資國際通路與品牌

4.4.1 輔導設立國際行銷公司

4.4.2 協助台商發展國際通路

4.4.3 推動外商來台擴大產銷合作

4.4.4 發展國際品牌

4.4.5 興建國際展覽館



4.5 勞動力升級

4.5.1 建立全國職業訓練網

4.5.2 培育知識經濟所需人才

4.5.3 輔助弱勢族群及失業者參加職業訓練

4.5.4 加強勞工在職進修及第二專長訓練



4.6 開發建設產業園區

4.6.1 生物醫學園區

4.6.2 IC設計園區

4.6.3 中部科學園區

4.6.4 花卉生物科技園區

4.6.5 台南科學園區

4.6.6 農業生物科技園區

4.6.7 再生科技園區

4.6.8 南港生物科技園區





5 觀光客倍增計畫



5.1 整備現有套裝旅遊路線

5.1.1 北部海岸旅遊線

5.1.2 日月潭旅遊線

5.1.3 阿里山旅遊線

5.1.4 恆春半島旅遊線

5.1.5 花東旅遊線



5.2 開發新興套裝旅遊路線及新景點

5.2.1 蘭陽北橫旅遊線

5.2.2 桃竹苗旅遊線

5.2.3 雲嘉南濱海旅遊線

5.2.4 高屏山麓旅遊線

5.2.5 脊樑山脈旅遊線

5.2.6 離島旅遊線

5.2.7 環島鐵路觀光旅遊線

5.2.8 國家花卉園區

5.2.9 雲嘉南濱海風景區

5.2.10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5.2.11 國家軍事遊樂園

5.2.12 故宮分院

5.2.13 全國自行車道系統

5.2.14 國家自然步道系統



5.3 建置觀光旅遊服務網

5.3.1 觀光旅遊巴士系統

5.3.2 環島觀光列車

5.3.3 旅遊資訊服務網

5.3.4 一般旅館品質提昇計畫

5.3.5 優惠旅遊套票



5.4 國際觀光宣傳推廣

5.4.1 客源市場開拓計畫

5.4.2 2005台灣觀光年

5.4.3 2008台灣博覽會



5.5 發展會議展覽產業

5.5.1 國際會展設施

5.5.2 獎勵機制

5.5.3 專業人才養成制度





6 數位台灣計畫



6.1 600萬戶寬頻到家

6.1.1 寬頻到府600萬用戶

6.1.2 推動無線寬頻網路

6.1.3 建置發展網路協定IPv6

6.1.4 寬頻到中小企業

6.1.5 建置安全的資訊通信環境



6.2 e化生活

6.2.1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6.2.2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6.2.3 數位娛樂計畫

6.2.4 網路文化建設發展計畫

6.2.5 偏遠地區政府服務普及計畫

6.2.6 中小企業網路學習計畫

6.2.7 推動農民終身學習計畫

6.2.8 不動產資訊中心



6.3 e化商務

6.3.1 產業協同設計電子化計畫

6.3.2 農業產業知識管理應用計畫

6.3.3 中小企業知識管理運用計畫

6.3.4 電子商務國際合作及交流計畫



6.4 e化政府

6.4.1 整合服務單一窗口

6.4.2 線上政府服務e網通

6.4.3 G2B2C電子公文交換

6.4.4 視訊會議聯網

6.4.5 開放政府數位資訊

6.4.6 防救災緊急通訊系統整合建置計畫



6.5 e化交通

6.5.1 ITS技術平台及系統開發

6.5.2 交通服務e網通

6.5.3 聰明公車與交通IC智慧卡

6.5.4 交通安全e計畫

6.5.5 智慧交控系統





7 營運總部計畫



7.1 規劃自由港區



7.2 獎勵企業營運總部



7.3 建設海空聯港

7.3.1 高雄雙港計畫

7.3.2 建設台北港

7.3.3 桃園航空貨運園區

7.3.4 中部國際機場(遷移水湳機場)



7.4 無障礙通關

7.4.1 貿易便捷化網路化

7.4.2 改善貨物通關及保稅作業環境

7.4.3 航港資訊系統建置



7.5 產業全球運籌電子化

7.5.1 產業全球運籌電子化深化計畫

7.5.2 產業全球運籌電子化擴散計畫

7.5.3 全球商業鏈整合及物流運籌e計畫





8 全島運輸骨幹整建計畫



8.1 高速鐵路及聯外鐵公路

8.1.1 完成高速鐵路建設

8.1.2 高鐵聯外鐵公路



8.2 台鐵捷運化暨區域鐵路建設計畫



8.3 都會區捷運網

8.3.1 高雄都會捷運網

8.3.2 台北都會捷運網

8.3.3 中正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線

8.3.4 各都會區輕軌整體規劃



8.4 東部鐵路快速化

8.4.1 東部鐵路改善計畫

8.4.2 台鐵東線購置城際及區間客車計畫

8.4.3 規劃東部直線鐵路



8.5 補助地方公共交通網



8.6 環島高快速路網延伸及擴建

8.6.1 建構高快速公路基本路網

8.6.2 改善高速公路交流道聯絡道系統

8.6.3 建置高快速公路整體路網交通管理系統

8.6.4 改善地方主要幹道行車效率

8.6.5 興建蘇花高快速公路





9 水與綠建設計畫



9.1 水資源規劃利用

9.1.1 推動合理水價與節約用水

9.1.2 水資源調度與營運管理

9.1.3 水庫清淤更新

9.1.4 水源開發



9.2 地貌改造與復育

9.2.1 國土規劃

9.2.2 生態復育及造林

9.2.3 生態治河親水建設

9.2.4 海岸生態復育及環境改善

9.2.5 城鎮地貌改造



9.3 發展再生能源

9.3.1 推動再生能源立法

9.3.2 推動再生能源研發與推廣應用

9.3.3 陽光電城

9.3.4 風力農場

9.3.5 地熱公園



9.4 污水下水道建設



9.5 綠營建計畫

9.5.1 綠建築

9.5.2 綠校園(環境教育基地)





10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



10.1 活化社區營造組織

10.1.1 活化鄉村社區組織

10.1.2 社區營造人才培育



10.2 社區營造資源整合

10.2.1 設置社區營造發展基金

10.2.2 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

10.2.3 活化地方商業環境

10.2.4 發展創意型地方特色產業

10.2.5 發展鄉村型產業

10.2.6 充實地方文化館

10.2.7 社區環境改造



10.3 原住民新部落運動

10.3.1 部落社區產業發展

10.3.2 部落社區新風貌

10.3.3 營造學習部落與社區

10.3.4 蘭嶼社區總體營造



10.4 新客家運動-活力客庄、再現客家

10.4.1 客家語言復甦及傳播

10.4.2 客家文化振興

10.4.3 客家社團發展與人才培育

10.4.4 客家文化加值產業發展



10.5 醫療照顧服務社區化

10.5.1 社區化長期照護網絡

10.5.2 健康生活社區化

10.5.3 照顧服務地方自主化







2005年8月16日 星期二

Daydream_003

夢=Virtual Reality

Daydream_002

健康販賣機

Daydream_001

盆形電爐

2005年8月7日 星期日

I am a dreamer

Sometimes I am thinking is that possible to

work with someone you don't understand.



It is not a good feeling to cope with someone

you don't agree. (Actually, very annoyed) It

makes me hating myself.



I don't know when I can learn it, maybe I never

want to learn.



I like the Beatles's song: "Imagine"---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know

I am not the only one"





冷氣總算不吵了

修冷氣的伯伯按門鈴時,我幾乎什麼也沒穿,

大部分的時候我不喜歡在家穿衣服,

這也是為什麼我最好別跟人住在一起的原因.



回了一聲"等一下",(事實上是三分鐘)

趕緊從四面八方把我的衣服翻出來穿.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打電話請西屋來修冷氣了.

不是不冷,而是太吵.

終於這回來修的伯伯,果真有伯伯級的功力.

現在的聲音比起剛買時,小了許多.



我也不知道我寫這無聊事做啥?

或許是我發現自己變了,

以前的我,若是請人來修修不好,就會四處之張揚,某某某服務之差.

或乾脆火大再買一台新的(把這台拆走寄還給房東)

或拒繳房租,直到房東想出辦法解決為止.

不知道現在的我,怎會有這樣大的耐心,一而再,再而三的請人來修.(當然免費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修好了,真是得意!---得意自己沒放棄.---

一模一樣

今天從信箱抽出一封英國寄來的信,

一看就知是馬琨的字,高興得我

還沒進電梯我就急著把信拆了,

看到信裡那張明信卡,我的眼淚便大顆大顆的落下,

哪有這麼巧的事,

那卡片居然和我黏在床頭的那張一模一樣.



那是我去年回牛津參加畢業典禮時買的,

千挑百選,就這張讓我覺得最能憶起在牛津的那段日子,

索性我便將它釘在我床前的書櫃上,每天睡前瞧一瞧,

看那留學期間美好的回憶是否就能入夢來,



前些日子,倫敦出現炸彈客時,特別掛念馬琨,卻偏偏連絡不上,,

還好現在收到這張馬琨和小郭合寄來的小卡,

也知道她們都還在原來的地方,心就安了好大一半,

像我們在異鄉,或求學或工作的,都只是過客.

學長老早就告戒過,情感別下太重.

而這點我要算是失敗的.

我對人的情感,是沒辦法減量的.

最怕就是得了個知交,千里來相會了,卻又因緣際會,再也連絡不上.

那可是會讓人思念到憔悴的.



雖然已經托小郭幫我轉個祝福給馬琨,

但我還是希望能聽聽她們的聲音.